宣城市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14_2017年)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6632414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宣城市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14_2017年)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宣城市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14_2017年)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宣城市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14_2017年)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宣城市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14_2017年)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宣城市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14_2017年)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宣城市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14_2017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宣城市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14_2017年)(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宣城市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大力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是提升我市经济综合实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任务。根据安徽省政府关于加快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若干意见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所指主导产业包括汽车及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化旅游产业。规划期限为2014年至2017年。 一、产业基础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市已形成门类较多的产业体系,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发展较快,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一)产业规模较大。2013年,全市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化旅游产业三大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8.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9.8%。

2、其中,装备制造业规上企业户数、从业人数、实现工业增加值、实现利润总数,均占全市规上工业总数1/3以上。全市接待游客与实现旅游总收入分别突破千万人次和百亿元大关。注:装备制造产业系以金属结构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为主体,包括橡胶零件制造(总量约占橡胶制品业90%以上);文化旅游产业包括文房四宝及工艺品、各类印刷企业、演艺和娱乐、旅游休闲;食品医药产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 (二)优势特色较多。截至2013年,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化旅游产业拥

3、有上市公司3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6户,建成59个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4个省级装备质检中心。中鼎集团、宣纸集团和南华电机等在全国同行业具有较强竞争优势,詹氏食品、宣酒集团等在全国同行业地位不断提升。全市拥有4A级以上景区15家、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国家和省文化遗产5个、国家级生态保护区2个。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农产品示范基地25个,优质家禽年出栏量占全省一半以上。 (三)集聚效应明显。产业发展进一步向园区集中,13个省级开发区加快发展,市本级集中示范园区建设全面启动,宁国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0%以上。初步形成国内有影响的橡胶密

4、封件生产基地和耐磨材料、电机、压力容器、汽车覆盖件、宣纸及文化旅游等产业集聚区。同时,我市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领军企业少。缺少生产经营终端产品,能够引领产业链整体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不多。二是配套能力弱。各类产业园区专业化不明确,功能特色不明显,配套协作能力差,资源综合配置能力不强。三是创新平台小。中心城市建设启步迟、规模小、功能不全,缺乏人才配套设施建设和有吸引力的引进培养政策,缺乏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缺乏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机制,产品附加值不高、新兴产业发展不快。 二、机遇挑战 (一)发展的机遇 国内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既拉动投资,又拉动消费。随着户籍制度、收入分配

5、等改革的推进,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城市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养老、保健、旅游等医药食品和生态绿色消费市场需求将迅速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随着国家层面城市群发展战略的推出,国内区域竞争与合作格局加速调整,以区域经济体为发展形态的增长极增多,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和南京都市圈规划的实施,以及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等,将为我市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带来更多有利条件。产业转移新变化。新一代智能制造、网络技术应用,降低了产品设计和制造的门槛。制造业轻型化,产业分工精细化,降低了产业转移的时间和成本,催生了新的业态。(二)面临的挑战 “做大总量、提升质量

6、”双重任务。我市经济总量偏小,做大经济总量仍是首要任务。主导产业缺少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产业升级跟不上需求升级的步伐。经济发展存在总量偏小与质量偏低并存的突出问题。“环境约束、要素趋紧”双重压力。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我市相当多的区域被列入限制开发区域,产业用地、劳动力、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难以适应发展需求,产业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要素约束。节能减排和转型发展的刚性要求,决定着产业发展面临越来越高的环境门槛。 “城市发展、产业集聚”双重竞争。当前,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进入加速调整期,周边城市不断壮大城市发展平台,增强科技人才等高端要素资源吸引力,产业极化效应将进一步强化,我市产业发展面临边缘化、低端化

7、挑战。 三、总体思路 根据省政府对各市主导产业发展要求,综合分析产业基础、区域条件、资源禀赋、市场机会、成长潜力等评价指标,按照错位发展、重点培育的原则,选择汽车及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化旅游为我市优先培育发展的主导产业,明确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为带动全市产业转型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实力的首位产业。 我市发展主导产业的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突出新型工业化等“四化同步”发展要求,坚持低碳、创新、集群发展导向,以产业集中示范园区、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引进培育大企业、推进落实大项目为抓手,以提升创新能力为动力,点面结合,集聚配套企业,做长产业链,做大

8、产业群,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使汽车及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化旅游三大产业成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我市发展主导产业的基本原则: 坚持扩大产业规模与提升产业结构相结合。把增量投入作为促进宣城发展的最主要、最关键的力量,迅速扩大主导产业规模。同时,依循主导产业的发展规律,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避免走产业先发展、后升级的老路,在产业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实现产业升级。 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培育产业特色相结合。把握国际国内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转移项目的产业、人才、技术等多重承接,避免出现“候鸟经济”现象。利用我市区位、资源等综合优势,在承接过程中着力

9、打造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坚持打造产业链条和锻造核心能力相结合。依托现有产业领域的比较优势,重点培育产业链条。着眼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引进、整合配套企业和研发机构,提升优势领域对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整合与配套能力,明晰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坚持培育领军企业与构建产业集群相结合。通过引进和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发挥龙头项目的产业关联效应,在实现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和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的同时,围绕核心企业,发展包括产业上下游企业、教育机构、研发创新组织、金融服务提供商在内的产业集群,构建良性互动的企业生态圈。 四、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明显壮大。到2017年,全市汽车及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化

10、旅游三大产业年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市工业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三大产业增加值力争超过3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提高到26%以上。 创新能力实现提升。形成20家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主导产业中大中型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以上,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0%。依托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等,初步建成产学研高效对接、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校企合作产业化园区。 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培育和建设10个左右以若干核心区块、核心企业为主体的百亿元级产业集群或产业基地,规划建设1个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新区,初步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区域特色突出、结构明

11、显优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到2020年,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基本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消费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区域品牌加速成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五、发展重点 (一)汽车及装备制造业 以打造长三角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为目标,以特种汽车、数控机床、装备通用件、机械基础件、基础材料件、汽车零部件为重点,重点引导和支持装备制造业走“整机+配套”产业链发展模式,经过5至10年的发展,把装备制造业建设成为以整机为塔尖、集成件和基础零部件为基础的金字塔形产业组织体系。力争到2017年,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形成1家产值上百亿元、

12、5家产值超10亿元整机或成套装备企业,形成一批“专、精、特”的专业化零部件企业。 专栏一 装备制造业基础件产业类别划分说明 从功能上看,装备制造业基础部件产品可以分为集成件和通用零部件两部分,其中集成件是做大产业规模和提升产业能级的力量,通用零部件是完善产业发展环境的力量。集成件主要包括:内燃机、压缩机、减变速机、工业泵和液压系统等。 通用零部件主要包括:轴承、密封件、模具、刀具、电力电子器件、弹簧等。1、特种汽车。充分利用飞彩集团低速汽车生产资质和公告目录的资源,引进具备资金实力和技术团队的投资商来宣投资整车制造项目,全力推动与中集集团生产卡车合作项目。支持中鼎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生产体积小、重

13、量轻、功率大、能耗低的OPOC(对置活塞,对置汽缸)发动机。2、数控机床。支持现有企业利用大型铸件等基础制造条件,发展光机、功能部件和大散件等,积极承接台湾数控装备对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重点发展“高性价比”专用数控成套设备、小型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适度发展“经济型”大型和重型数控龙门铣。 专栏二 数控机床产业分析数控机床行业中小企业众多,产业集中度比较低。我国机床行业内大型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不到1%,中型企业约占7%,90%以上是小型企业。国内大型数控机床企业全国布局刚刚开始。高度关注大型国企外溢出的成长性公司,利用大型国企战略扩展契机,高层推动,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国内机床主要企业:沈阳

14、机床、大连机床、齐重数控装备、齐齐哈尔二机床、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长春量具刃具有限公司、哈尔滨第一工具公司,上海机床厂、杭州机床集团、无锡开源机床集团、江苏多棱数控机床、苏州三光、电加工研究所,秦川机床、重庆机床、成都宁江机床、宝鸡机床、银川大河数控机床、青海一机数控机床、汉川机床,武汉重型机床、华中数控;北京一机床、北京机电院高技术公司、北京二机床、天津一机床、天津精诚数控机床、济南一机床、济南二机床等;广州机床工具、广州数控设备、广东高新凯特精密机械等 3、节能环保。鼓励发展余热发电锅炉、大容量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生物质发电锅炉、城市煤改天然气供热锅炉等装置。4、专用设备。鼓励引进开发工程

15、机械、农业机械等装备。支持发展橡胶成型机、硫化机、电梯及电梯部件等专业设备。支持郎溪建设特种设备(压力容器)产业集群。 专栏三 整机设备或成套装备空间布局分析大型国有企业:过去多布局内陆,现在倾向于向港口地区转移;外资企业:在保持核心技术前提下,投资生产通用产品。在中国投资倾向于占领中国市场,以并购形式进入多于其它形式。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依靠技术管理服务,从产品制造商向系统集成和服务商转变。制造服务业务可以与生产制造基地相分离,并且倾向于在市场辐射范围广、交通通达性高、物流条件好的城市进行布局。大多数装备制造企业在局部布局即在项目选址方面,没有严格限定。因此,装备制造业招商区域竞争尤为激烈。 专

16、栏四 工程机械产业简略分析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跨国巨头卡特彼勒、小松、现代、沃尔沃、久保田、利渤海尔、多田野、玛尼托屋克、格鲁夫等都在我国有投资,国内工程机械制造商有徐工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集团、柳工集团、山东重工和龙工、厦工、山推、成工、常林、福田雷沃、山河智能、玉柴重工等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在长三角设有工厂。国内大型工程机械企业全国布局还在进行。零部件领域中,液压件大部分依赖进口,市场空间巨大。我市发展工程机械或零部件存在很多机会,可积极引进工程机械项目和液压系统、内燃机、内燃机配附件项目。5、机电制造。依托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发展高效节能电机、核电站用电机、高压电机、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新能源汽车电机等产品,支持发展变压器、智能电源、备用电源等,打造全省最大的电机电器产业基地。支持发展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