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歌舞剧欣赏论文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663137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7.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歌舞剧欣赏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经典歌舞剧欣赏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经典歌舞剧欣赏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经典歌舞剧欣赏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经典歌舞剧欣赏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典歌舞剧欣赏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歌舞剧欣赏论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经典歌舞剧欣赏题目: 音乐对于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系 别: 信息光子学和光通信研究院 专 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 学 号: 2013111463 姓 名: 徐文静 指导教师: 侯琳琪 20 13 年 11 月 5 日摘要21 世纪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在校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近年来在普通高校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伴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音乐教育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

2、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针对音乐教育的特点,对其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所产生的作用作了重点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一、对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特征进行了论述,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析论述了音乐教育对高校大学生所产生的作用。 二、明确了综合素质的概念和内容,针对现代社会的形势和人才需求的特点,对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三、对如何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提升普通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普通高校开设公共音乐选修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保障以及开展音乐活动等方面阐明了观点,提出了相应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 综合素

3、质 ;音乐教育目录摘要 .2绪论 .31,音乐 提升素质的阶梯 .41.1 音乐美的本质、功能和价值 .41.2 音乐的感性审美不可替代 .51.3 音乐审美 情感的愉悦 .62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72.1 什么是大学生综合素质 .72.2 音乐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中起的作用 .102.2.1 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 .102.2.2 音乐欣赏可以增长个人创造力的提高,为以后走入社会提高智力保证。 .112.2.3、通过音乐欣赏扩大当代大学生的人文底蕴。 .113 当代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文化艺术活动,从而提高自身素质的提高。 .12绪论近年来,我国高等素质教育的不

4、断完善和强化使得社会将更多的关注投向大学生艺术素质问题。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而学会感受美、创造美则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说过“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音乐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音乐的本质和内涵,在现今大学生中起的作用等俩方面进行阐述音乐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让那个的作用, 指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音乐, 对当代大学生辅德、益智、健体、促劳起着积极作用,是应该在高等院校中积极倡导的艺术素质培养形式。并且,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在大学生中进行音乐的鉴赏水平的提高,对于不同形式的音乐,包括古典音乐,特色的戏剧、现代的

5、音乐邀请名人进行讲座、音乐选修课、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1,音乐提升素质的阶梯1.1 音乐美的本质、功能和价值音乐是人的听觉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音乐美的本质是丰富而有序的感性样式,丰富性其中又包括着个性。音乐形式的有序美是音乐不可替代的本质属性。音乐的基本材料是音响,非造型性和非语义性是音响的两个根本属性。音乐的功能主要分为两大类:艺术功能与实用功能。艺术功能即审美功能,是音乐音响对于人的情绪与情感的呈现。实用功能则包括宣传、教育、认识、战争、广告、境、医疗、催生助长等等。各种实用都是功利性的。当人出于功用目的,选择适合目的的音乐作品,让音乐发挥作用

6、时,人是功用主体,是功用对象。作为功用对象的音乐实际上就是工具,而不是最终需要的目的物。在音乐审美中,音乐本身就是目的。而音乐作为特殊工具的价值在实用中,音乐变为感化的工具,可以用美术、文学来替代,也可以直接用伦理学来替代。音乐是真善美多种价值的混合尽管如此,真、善、美依然不能彼此混淆。音乐的美是音乐独立存在的合理性依据,音乐的听觉感性样式不可替代。只有出于审美目的,才可能产生审美行为。音乐有自己独特的、任何其它艺术无法比的表现对象,音乐最善于表现人类微妙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在具有“音乐美学”与“音乐心理学”知识的老师点拨下,学生们没有视觉与概念的辅佐,也同样能够从音乐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1.

7、2 音乐的感性审美不可替代今天,仍然有人认为,任何音乐作品的价值都是通过其自身形式之外的表现内涵来体现的,认为音乐欣赏的目的就在于“挖掘”其背后的表现内涵,这一种根深蒂固的理论成见至今存在。这一念否定了音乐艺术本体自在、自足的审美价值的基本倾向。作曲家一再告诉我们,音乐音响之美不依赖于音乐之外的任何现实对象,它们具有自己独立的组合与排列规律。 “音乐作品的客观属性是艺术化的声音客体,它的本质是被听而不是被看,接收者从这一客体中首先获得的是对声音的感受,其次才是理智地思考这一感受与其它认识活动的相关性” 。在“音乐的特殊性”上起步,接受者才能真正地深入到音乐的本体,才能通过感性听觉去体验它自在的

8、、无可替代的美。只有进入倾听过程,才可能发生审美关系。听完作品可能出现哲理的思索等心理现象,已经不是感性活动,而是理性活动,不再是感性审美的阶段。当然,音乐的美可以被多种因素所强化,这是现实存在的事实,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没有任何一种音乐之外的因素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音乐审美的根本方式是听觉的感受与心灵的体验,而不是以获得视觉化的形象与概念性的思想为目的。音乐本身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这是音乐发挥其美育作用的前提,它能够直接通过与人的生理、心理“同态同构”以及“联觉”的特征,来表现生命情感体验的形式,这种力量只属于音乐,这是音乐具有自身之美的源泉。1.3 音乐审美 情感的愉悦音乐与

9、情感从来未曾分离过。乐音有序的、丰富的流动,是生命运动的表现形式。音乐的教化与审美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改变了德育中良药苦口利于病的方式,代之以乐教裹着糖衣的药,致使在一些人眼中,音乐的认识活动的方式代替了感性活动的方式。而后者真正的音乐审美教育,是美食,巧克力,是清冽的矿泉,清凉解渴,沁人心脾。 “乐者,乐也” 。音乐,首先带给人的是快乐,继而养得一片宽阔悦适的心灵。音乐素质教育追求的不是单纯的音响形式,它是一种美的快感和享受,更是对天真虚灵、高旷澄明心灵的濡养,一种对自由的、和谐的、澄澈的音乐精神的诉求。音乐能使人不断获得最美好的“高峰体验”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在这些短暂的时

10、刻里,他们沉浸在一片纯净而完善的幸福之中,摆脱了一切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悄然消逝,他们不再感到自己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任何距离而相互隔绝。相反,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与世界紧紧相连融为一体。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出过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其中包括:“无利害而生愉快”和“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指出审美是一种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却又使人愉快的活动,美感是唯一无利害的自由的快感,而能够产生这样一种超功利愉快的对象就是美,这种愉快和判断也没有任何具体目的。审美并不要求主体在对象那里觉察到什么目的,只要能够唤起愉快的情感,符合情感愉快的目的就行了。审美原本没有什么具体的目的,美却在不经

11、意间来到自己的面前,使我们愉快,惊喜。在广袤无垠的音乐天地间,听众抵达一种真正的“无执”状态,飘逸又凝重。音乐此时不再庄严地负载要“表现”什么或“表达”什么的责任性重荷,听众只是让运动和音响与空澄的心灵进行着不断的“能量交换” 。以审美为中心的音乐教育意义在于它为个体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解读空间和超脱狭隘功利的意念业界,减轻音乐的教化功能带给音乐教育的钳制,将音乐的生命本质还给音乐,将音乐的审美本质还给教育。音乐对人情感的濡养之所以珍贵,在于对人类从生命感性体验中发展起来的对“美”的赤诚态度。只有把这种对艺术的赤诚和尊重融入美育,校园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更富有活力和创造力,具有更开阔的胸襟和眼

12、界,具有更深刻的人生体验,具有更健康的人格和更高远的精神境界。2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2.1 什么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界定,可以概括为大学生在身心和心理两大方面的基本要素及其品质的综合,其具体内涵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技术素质。文化审美素质和心理生理素质等几个方面,或即我们通常而言的德、智、体、美等要素及品质;对于大学生的发展而言,综合素质的各个构成是各有侧重的,各个要素之间又是一个相互关系、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个体而言代表了其“人才含金量” ,关系到他的学习和就业的竞争力;对整体而言代表了祖国未来一代建设者的质量和水平。 1、品德。 品德是个人按社会规定的道德准

13、则和行为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性和倾向,是大学生思想意识、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综合体现。它体现了一个人是否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否有较高的责任感等等。 2、价值观。 一个人的价值观,在哲学上属于世界观、人生观的范畴。一个人的价值观,主要受制于他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特别是家庭传统与教育的影响,同时,也受制于一个人个性、能力情绪等心理因素。从心理的角度来看,价值观属于动力因素,它对于确定一个人的行为方向,以及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在科学价值观的调节下,可以提高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一个人获得更多的知识,生活得更充实,为人类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使人生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3、性格。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性心理特征。性格是个性心理及非智力因素的核心部分。它决定着个体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