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校级联考】2020届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cbx****17 文档编号:126629396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校级联考】2020届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全国校级联考】2020届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全国校级联考】2020届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校级联考】2020届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校级联考】2020届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语文试题(解析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民俗文化一直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一个国家的历史是不能被否定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那个古老的时代传承给我们的精神,今后祖国的发展应以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为基础进而发展群众文化。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工作之外,自发进行的社会文化活动,是以人们自身为主,从而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使人们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释放压力,并达到一定的精神层面满足的娱乐活动。一直以来人们精神层面的满足来自于丰富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生活,我们的历史也由

2、这样的文化艺术构成,要想发展群众文化,就要将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传承下来。群众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娱乐文化活动,娱乐文化活动是让人们在工作之余能够放松身心、释放压力的,就是这样的生活理念经过历史的发展,衍生出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如今,每到节庆日国家都会安排法定节假日,鼓励人们通过节日放松心情。每个民族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民俗文化艺术,例如俸族的泼水节、回族的开斋节、蒙古族比较著名的那达慕大会等,这些都是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体现。在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同时,对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艺术类型,应根据传承下来的形式加以保护,例如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历史民族文物进行保护;制定相关法律

3、进行约,避免出现破坏、损毁和遣失的情况。现阶段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出现了一定的缺失现象,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于现阶段新鮮科技的信息比较感兴趣,对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不深入,没有感受到中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魅力,从而产生了一定的错误认识。所以群众文化的发展应当融入和继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这样不仅有利于群众文化的发展,更有利于中国传统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扬,也会使社会在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稳定发展下去。现阶段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也应当注意一定的问题。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衍生出了多样化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而这些文化艺术当中有一部分是不能够借鉴和发扬的,例如殷商时期大型的祭祀

4、活动,在传承历史文化时应当以正确审视的态度对待历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群众文化是经过不断继永、创新、扬弃、积累后发展起来的,它是对一定杜会活动的反映。群众文化的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创新,二是形式创新。一方面,我们要丰富并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思想内容,更好地反映当下群众生活;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也需要表现形式的创新。创新和继承是辩证统一的,继承是创新的基础,是新的群众文化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将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群众文化结合起来,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保证了群众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删改)1. 下列关于

5、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国家安排法定节假日是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一种方式。B. 保护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肯定需要制定各种法律进行约束。C. 现阶段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缺失是人们对科技信息感兴趣造成的。D. 我国有多样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形式,其都可以被吸收和借鉴。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段提出了本文论证的中心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基础。B. 文章阐述了群众文化与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关系,具体分析了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重要性。C. 文章论述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问题,指出要以正确的态度审视民族民间民俗文化。D. 文

6、章大体呈现总分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解释了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观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发展群众文化要以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基础,所以人们可以从民俗中搜集一些娱乐方式。B. 群众文化的发展应当融入和继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否则我们的社会就无法稳定发展下去。C.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民俗文化艺术,所以我国的群众文化可以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D. 从群众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群众文化既需要继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也需要加入一些新内容。【答案】1. A 2. D 3. B【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

7、的筛选整合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肯定需要”说法绝对。文中说“对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艺术类型,应根据传承下来的形式加以保护”,“制定相关法律进行约束”只是针对有些需要用法律手段进行保护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而言的。C项,“是人们对科技信息感兴趣造成的”以偏概全。文中说的是“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于现阶段新鲜科技的信息比较感兴趣”,且还有“对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不深人,没有感受到中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魅力”。D项,“都可以被吸收和借鉴”错误,文中说“这些文化艺术当中有一部分是不能够借鉴和发扬的”故选A。【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

8、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D项,本文应该是总分总结构。文章第一段表明观点应以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为基础进而发展群众文化;接着,第二至五段分析论证了为什么和怎么样以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为基础发展群众文化;最后一段总说,再一次强调“将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群众文化结合起来”的重要性。故选D。【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

9、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否则我们的社会就无法稳定发展下去”说法错误,从第四段来看,这样做只是有利于“社会在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稳定发展下去”选项中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选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

10、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

11、,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残局王长军方少华年方二十,是宜城远近闻名的棋痴,他成天抱着古棋谱钻研,时间一长,竟打遍宜城无敌手。 他深陷其中,后遭人暗中设局,欠下了小山般的银子。经营茶叶店的父亲气得一病不起,临终前告诫他不要再赌,并让他变卖家产,还清赌债后投奔一个开票号的故友徐德阳。方少华悔不当初,摔碎了视之如命的棋盘,可已经迟了。徐德阳见故人之子前来投靠自己,淡淡说道:“个把闲人我还养得起。”方少华一张脸涨得像关公,恨不得地上有道缝钻进去。方少华不受待见,闲来无事就学习打算盘、记

12、账,一学就会,可东家就是不用他。他还多次见东家钻研棋谱,技痒难耐,恨不得过去较量两把,最后硬生生憋住了。这天一大早,一夜未归的东家从外面回来,一脸晦气地喊住方少华,让他把自己输掉的五万两银子再赢回来,灭灭那个跟自己赌棋的生意竞争对手的嚣张气焰。方少华吓了一跳:“东家,我就是被赌棋害的,今生今世不会再赌”东家把脸一板:“少华,我只是让你蠃回那五万两银子,替我出口气,人可不能没有良心!”方少华无奈应允。对手是瘦高个,脸长似马,十指修长灵敏,一双眼睛更是深不见底。甫一交手,方少华就暗叫不妙。好在对方攻势虽绵绵不绝,却是程咬金的三板斧,没有什么后劲。方少华连胜了三局,马脸额上的细汗都出来了。方少华面前

13、的筹码已堆成了小山,东家那五万两银子赢回来了。马脸掏出手帕擦把汗,决定与方少华一局定乾坤,赌银十万两。 方少华一惊,东家却笑眯眯地说:“行,少华,这局赢了算你的,输了算我的。” 方少华擦擦汗低声说道:“好吧!”双方一出手竟是玉石俱焚、鱼死网破的招数。方少华见招拆招、小心周旋。对方强行兑了好几子后,走成一副叫“七星聚会”的残局。方少华熟稔这个残局,自己执黑先手,必胜,这不就是上天送给自己十万两银子吗?父亲,你还怪我玩物丧志,我就要重振家业了。方少华颇为自得。突然,想到父亲临终前的话,心里一时间翻江倒海,吐口气,抬头向马脸说道:“咱这盘棋算和,好不好?”东家急得喉咙都哑了,说:“少华,为什么?”方

14、少华苦笑一声,说:“东家,你先前说过,只要我赢回你输的银子就行,现在任务完成了!”东家勃然大怒,戟指骂道:“你烂泥巴糊不上墙!”方少华目光坚毅起来。而马脸扔了手中棋,说:“行,算和!”回到票号,方少华心想这回该背起包裹滚蛋了,没想到东家竟然让他学记账。方少华又惊又喜,心头涌起无数感慨,忙道:“多谢东家,我一定好好干!”几年下来,他已是票号的一把好手了。这天是东家六十大寿,方少华全权操持,那个棋局对手马脸也来了,跟东家谈笑风生。他们不是生意场上的生死对头吗? 方少华大为不解。客人散去后,东家笑吟吟地叫过方少华,说:“来来来,再跟我这位朋友下局棋。”马脸拱手说:“小兄弟,请!”这是一幅残局,正是“

15、七星聚会”。这残局已有上百年没人能改变结局了。方少华执黑,一定是马脸对那夜的事一直耿耿于怀,方少华胸有成竹,对手落子杂乱无章。下了几手后方少华大惊失色:先前明明占优,一转眼竟落了下风,马脸的下法闻所未闻,招招剑出偏锋,最终胜的匪夷所思!方少华呆若木鸡,东家悠悠说道:“少华,这位仁兄实际上是一位象棋高手,他苦心孤诣地攻克了七星聚会,那夜如果你不知收敛,必将输得一干二净。好在你悬崖勒马,克服了心魔,我这才放心留下你。少华,你父亲临终前来信嘱托我多历练你,尤其要渡过贪念这一关。”方少华至此如梦方醒,“扑通”一声重重跪下,叫一声“父亲”已泣不成声(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第11期,有删改)4. 下列对

16、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方少华的父亲被嗜赌的儿子气死了,临终前告诚他不要再赌,还安排他到故友处托身,并书信嘱托故友帮助儿子戒贪,可见其爱子情深。B.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如方少华发誓不再赌棋,父亲故友却偏要他赌棋报恩;看似是方少华主动放弃了贏得十万两银子的机会,其实是对方故意输棋引诱。C. 小说细节描写生动逼真。如方少华面对十万两赌银时从大惊到自得,再到吐了口气、苦笑、目光坚毅的神态变化,被刻画得形神毕肖。D. 方少华去投奔徐德阳,却不受待见,于是他勤学打算盘、记账,干活十分卖力,改变了徐德阳对他的看法,最终获得了徐德阳的信任。5. 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方少华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6. 请结合小说的情节、主题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答案】4.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