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语文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御*** 文档编号:126625555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语文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语文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语文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语文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语文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语文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语文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安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检测试卷语文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分5分)命题特点本套试卷是基于对近五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考情的研究总结和对课程标准的认真研读命制而成的,材料选取、题型设置、命题角度都有所依凭,体现命题人对中考特点、中考精神的全面思考。核心素养全卷从选材到命题都很好地融入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如第3题,创设情境,综合考查考生辨析与修改错别字、病句,对通知这一应用文体、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以及口语交际的能力。命题体现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亮点试题第3(2)题,创设情境,考查考

2、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紧扣生活热点垃圾分类,素材新颖。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10分)(1)忽如一夜春风来,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3)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4)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两句借用窦宪勒石记功的典故,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6)泊秦淮中,以古讽今,表达对当权者醉生梦死的不满的句子是:_,_。(7)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_,_。”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

3、(4)题。(12分)行者使铁棒打着洞门叫道:“开门!开门!老孙来借扇子使使哩!”罗刹急纵身,结束整齐,双手提剑,走出门来道:“孙行者!你不怕我,又来寻死!”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分晓!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大圣公然不惧,使铁棒劈手相迎。他两个战经五七回合,罗刹见事势不谐,即取扇子,望行者扇了一扇,行者巍然不动。那罗刹又扇了两扇,果然不动。罗刹慌了,急收宝贝,转回走入洞里,将门紧紧关上。(有删改)(1)文段选自名著西游记,文段中“孙行者”这一名字是_(人名)为其所取。(1分)(2

4、)“巍然不动”的“巍”的读音是:_。(1分)(3)“好没分晓”中“分晓”一词的意思是( )(2分)A.事情的底细或结果B.明白、清楚C.道理(4)请提取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主干:_。(5)请结合原著回答:文段中行者“巍然不动”的原因是什么?罗刹为何不愿将扇子借给行者?(6分)_3.校团委会举办“中华传统文化校园之星选拔赛”,请你参与。(13分)通知各位同学:为了更好地动员大家参加“中华传统文化校园之星选拔赛”,经研究决定,拟于2020年3月6日下午3点在学校团委会议室开展筹备会,请各班团委会成员准时参会,并做好会议纪录。各班团委会成员无故不得不缺席。特此通知。校团委会2020年3月3日(1)比赛

5、前,校团委会通知各班团委会成员参与筹备会,动员同学们积极参赛。通知中有两处错误,请你改正。(6分)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正确写法是“_”。(2分)通知中有一处内容表述不准确,请你改正。(2分)_通知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_(2)在筹备会上,团委会成员针对下面的题目展开讨论,请你按要求作答。(4分)团委会成员试做期间,发现下面这道题没有正确答案。下面修改恰当的一项是()(2分)下列情境,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甲:朋友贺元宋乔迁新居,元宋拱手谢曰:“汝能光临,蓬荜生辉。”乙:元宋问候朋友生病的母亲,对朋友说:“家母身体可无恙?”丙:朋友请元宋为自己的文章作序,元宋说:

6、“阁下不才,恐有负嘱托。”丁:朋友喜得长子,元宋恭贺说:“贤弟弄璋之喜,可喜可贺。”A.将【甲】中的“光临”改为“莅临”。B.将【乙】中的“家母”改为“令尊”。C.将【丙】中的“阁下”改为“愚兄”。D.将【丁】中的“弄璋之喜”改为“弄瓦之喜”。团委会成员彩排时,发现下面这道题的答案遗漏了,请你给出正确的答案。()(2分)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3)王芳同学在比赛中小遇挫折,如果你是此次比赛的主持人,请你引用一句恰当的诗词对其进行鼓励

7、。(3分)_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冬日的守望(21分)顾晓蕊又到年末,跨进冬的门槛。冬日的一个清晨,我推开窗户,一阵冷风迎面袭来,吹在脸上生疼。昨夜下了一场雨,湿湿的地面上铺着一层落叶,我能想象到离开枝头的瞬间,它们有过怎样的不舍和疼痛。【甲】那一刻,我的思绪也如片片落叶,从心的枝头滑落。回望这一年来,工作上不见起色,生活中烦恼如丝,我不由得发出一声叹息。这时电话响起,一位爱好摄影的同事约我到郊外走走。那是一片很大很大的荷塘,在这样的季节,荷塘呈现出一片残败景象。【乙】花落了,叶残了,全然没了当日的风光。唯有那褐色的茎,以遗世独立般的神情,立于水塘之上。对这片水塘而

8、言,这里曾经有多繁华,如今就有多落寞。“简直是太好了,这正是我想要的。”同事几乎是欢呼着奔向池塘边的。她举着相机,或站或蹲,对着一池残荷拍照。我有些不解地看着她,这一方荷塘里尽是枯枝败叶,有什么可拍的呢?索性由她去,她拍寒风中的残荷,我沿着塘边漫步。岸边有一棵老树,粗壮的树干上,布满岁月的伤痕。我捡起一片落叶,凝视许久。曾收到来自远方的信笺,信中夹着一枚枚美丽的叶子,上面写着深深的祝福。如今,那些信笺还在,友情却变淡了。我仰起头,看到高高的树杈上有一个鸟巢,就像是树的眼睛,在风中静静地守望着。在灰白天空的映衬下,显得如此寂寞而清绝,它随时光慢慢老去,老得只剩下了回忆。过了几天,同事拿来一帧照片

9、让我看。我几乎是惊跳着从椅子上站起来的,这是我看过的那荷塘,那树,那鸟巢吗?【丙】在我眼中冬天的衰败,怎么到了照片里,却有一种蚀骨的美。我忍不住问她:“为什么跟我看到的不一样呢?”“同样的景致,不一样的心境,会有不同的感受。”同事笑着应道。再看照片中的残荷,经了风,经了雨,在隐忍中变得柔软与慈悲。那些清瘦的枯茎,高擎着残败的叶子,透出一种不言屈服的顽强。【丁】还有那棵老树,风中的鸟巢,已在时光中站成永恒。所有的浮华终会散去,彼时荣辱皆忘,什么都不惧怕了,更显出一派铮铮风骨。在这个寒风瑟瑟的季节里,一切删繁就简,昔日的繁华喧嚣都已远去,便有了深邃、空旷、宏阔之美。冬日里的沉寂,其实是一种自省,一

10、种坚守,也是沉淀自我、积蓄力量的过程。这样想来,我喜欢上了冬天。冬日的午后,泡上一杯茶,在袅袅茶香中品味人生,或捧起一本书慢慢阅读。倘若遇上下大雪,邀上两三好友,去体验踏雪寻梅的乐趣。学会放空自己的心灵,不与往事纠结,不跟自己较劲,日子变得简单而纯粹。原来守望也是一种幸福,它让我们怀着珍重与知足的心,对待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正如那些挺立在寒风中的残荷,以其淳朴隽永,淡雅清美,悄悄地迎接着又一次美丽绽放。4.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3分)那些清瘦的枯茎,高擎着残败的叶子,透出一种不言屈服的顽强。A.【甲】B.【乙】C.【丙】D.【丁】5.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1)那一刻,我的思绪也如片片落叶,从心的枝头滑落。(从修辞手法的角度)_(2)她举着相机,或站或蹲,对着一池残荷拍照。(从人物描写的角度)_6.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_7.标题“冬日的守望”有什么含义?(4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