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贵州申论模考试卷及解析

上传人:普****黑 文档编号:126625446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5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贵州申论模考试卷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9年贵州申论模考试卷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9年贵州申论模考试卷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9年贵州申论模考试卷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9年贵州申论模考试卷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贵州申论模考试卷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贵州申论模考试卷及解析(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招考录用申论模拟试卷一、给定资料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新时期,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国博弈新的战略制高点,网上舆论斗争错综复杂,高度活跃的网络舆情反映人们的所思所想和呼声意愿,左右人们的思想情绪和精神状态,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有序运转,能否妥善应对已经成为关系执政治国的“最大变量”,做好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关乎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我国现行的网络舆情信息工作体系在机构、队伍、制度、理论和技术层面都取得了系列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我国舆情信息工作网络已经形成网格状的覆盖面,在搜集一般社会动

2、态信息方面也有相当的基础,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体制内强体制外弱”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整体效益提高和功能发挥。舆情信息工作主要依赖于具有行政约束力的纵向网络结构,而党政信息部门、舆情监测部门、职能部门网络宣传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还不够顺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出突发事件处置“黄金四小时”原则,强调政府要第一时间发声,政府要第一时间处理问题,做突发事件的“第一定义者”。然而,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个人移动终端信息与网络信息的汇集与流通,微博、微信的信息传播峰值会愈加提前,网络舆情工作必然涉及当事部门与主管部门的协调联动,网络舆情监测单位没有处置权,需要层层上报,在当前行政

3、主导的纵向机制下,网络舆情处置必然滞后。此外,各舆情系统独立运作,为本部门及直接上级机构或领导服务,缺乏横向与协作运行统筹机制,舆情信息共享不够,没有形成合力。从国家宏观层面来讲,这也带来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重复性建设、舆情呈报内容的同质化现象和人力物力资源配置的浪费。目前,在“自上而下”的发展路线下,中央和省级舆情信息工作机构大多已建立并有效运转,然而,涉及市县的基层舆情机构基本未成立。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管理色彩浓引导色彩淡,收集网络舆情主要就是为了简单删除本单位的负面信息;有些职能部门分析研判能力不足,偏重舆情上报数量,忽视质量,上级部门往往获得大量原始“数据”信息,而缺乏有价值的“二次提炼”

4、信息;有些职能部门工作视野较为狭窄,对于网络舆情的信息预警和信息评估功能认识不足,导致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近年来,从一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舆情分析报告看,存在调查研究不全面、不科学,发布舆情分析报告随意、忽视导向等问题。一些网络舆情研究机构的分析研判能力和技术手段不足,却每年都发布全国性舆情分析报告,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抽样调查既不全面也不科学,不时出现有失偏颇的分析结论,容易误导舆论,引发社会思想混乱。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研究内容上,一人一时一事的应急性、个案化的研究比较多,长远性、战略性的舆情研究规划不够。在研究方法上,定性的、理论推导式的研究比较多

5、,具有说服力的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开展得不够,研究结论的信度和效度具有局限性。全国目前共有93家企业100余款网络舆情系统通过“双软”认证,但所有的软件系统基本功能包括信息获取、舆情分类展示、热点事件发现、舆情简报、传播路径分析等,后台对应的支撑技术主要是网络爬虫、元数据抽取、文本分类、文本聚类、自动摘要、文本相似度计算、倾向性分析等,对于个性化舆情信息需求与服务还难以做到“因人因事而异”。我国网络舆情监测和研究机构从2008年开始大量涌现,不少机构对外提供有偿服务,使得这一市场变得鱼龙混杂。一些商业公司和个人博主、版主为吸引眼球,甚至发表敏感问题的网络调查。一些商业公司还自行发起建立“网络舆情

6、研究中心”“中国舆情联盟”等所谓组织,随意开办中国民意调查等舆情网站,专门收集负面舆情,涉嫌网络造谣传谣。对此,2010年下半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相关网站开启了微博辟谣工作,针对微博中恶意、有害的不实信息及时进行查证和辟谣,微博平台可以将之标注为“谣言”。2013年以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等多个部门共同采取措施整治网络谣言,规范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环境,取得了显著效果。一批利用互联网制造和故意传播谣言以谋取个人私利、非法攫取经济利益的人员,如秦志晖(“秦火火”)、杨秀宇(“立二拆四”)等,受到查处。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执法力度,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依法惩治不法分子,切实规范网

7、络信息传播秩序,有利于保护正当的言论自由,有利于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满足,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2.高校学生“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部分。由于互联网的一些传播特性,使得网络舆情在表达和传播的过程中呈现出一些区别于现实舆情的特点。高校学生是网络参与热情高涨、思想活跃的群体,其表现出的网络舆情是公众网络舆情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传播技术的发展史中,一般地说,每出现一种新的媒体,都会扩大人们传播新闻和发表言论的自由度。学生之间可以通过邮件传递信息,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沟通和交流感情,同样也可以在微博、微信上发表言论。例如,美国著名的麦特德拉吉现象,他首次在网上公布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丑闻案就是被时代

8、周刊等大报拒之门外的。其实,网络也隐蔽着细腻的政治和经济的控制。网络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可以不受任何纪律、条例、制度的约束,不用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担负责任。网络也是身在社会之中,它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没有管理者的绝对自由空间,网络也要遵循“游戏规则”。尤其是对于各种有害的网络噪音而言,这种控制就显得更加重要。与传统媒体单向的信息传播通道相比,网络是一种双向的交互式的信息传播通道。保罗沙夫均等学者由此认为,“同其他人发生联系”是网络传播方式的本质特征。高校网络舆情的这种特性主要体现在高校学生网民与政府、与网络媒体以及与其他网民之间的你来我往上。另外,时间因素也是影响舆情价值的重要因索。一些大型

9、门户网站更加突出了反映重大事件的原创性言论在时间传播上的重要性。通过网络媒体迅捷的报道,高校学生网民在获知新闻事件的第一时间内就可以在网上发表言论。网络舆情信息所涉及的社会问题和事件包罗万象,舆情表达和传播途径也是多样的,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也是这样的。“民众同时对共同的社会问题发表意见,出现了分布于社会各处的意识传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诉说呈现出辐射形态。”高校学生网民对一个问题持有的看法和态度通常是不同的,彼此的利益、需求和价值观等也各不相同。此外,网络舆情表达中所体现的意识形态也是不一的。互联网打破了地域阻隔,使得西方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的渗透无处不在,体现不同意识形态的网络言论随处可

10、见,这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管理和引导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加里马克思曾提出过现实社会中个人身份识别的七大要素:合法姓名、有效地址、可追踪的假名、不可追踪的假名、行为方式、社会属性(比如性别、年龄、信仰、职业等)以及身份识别物。在网络环境中,这七个方面都可以达到不同程度的隐匿。舆情是公众主体内在的心理话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公众的行为倾向,但它并不是行为本身。行为可以一目了然,而舆情只能从公众主体的言论、举止、表情等间接地推测和分析。但是较为复杂的是,人们的言行未必是真实心理活动反应。在现实生话中,人们往往因为某种顾虑而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和态度,高校学生也是如此。也正是因为网络可以隐匿人们的真实身份,高校

11、学生无需像在现实生活中那样顾及太多,可以畅所欲言。这样一来,现实中往往内隐在人们心中的舆情也就很容易地被表达出来。通过一个人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能够较为清楚地推断出他的情绪和态度。目前我国正处在转型期,社会运行机制的转变、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利益群体的调整,都直接影响到每一个社会成员切身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生话节奏加快、下岗失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竞争加剧等社会问题使得一些人的心理结构失衡,紧张、焦虑、困惑、不满等社会情绪浮动,浮躁心理普遍。2008年4月7日,奥运火炬在巴黎传递时,残疾人火炬手金晶在传递过程中甚至遭到分子的抢夺,干扰奥运圣火传递。有传闻指责家乐福最大股东路易威登莫特轩尼诗集

12、团涉嫌资助达赖。事件发生后,引起以留学生为主海内外华人的抗议活动;在国内如北京、上海、武汉、合肥等十多个大城市,数千名中国人,大都是青年学生,聚集在当地的家乐福门前,大喊“家乐福,滚出中国”。网络上高校学生们让家乐福“滚出中国”的叫喊声也铺天盖地,甚至出现了很多谩骂和带有侮辱性的言论。因此政府有关部门感到,过度抗议西方与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符,官方媒体进行疏导降温。但是,学生对现实的种种不满往往缺乏适当的排解渠道,而网络为大学生网民宣泄情绪提供了最佳的渠道。网络使得“本我”得到更好的体现,各种情绪、态度和意见基本是以原生态形式得到展现。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主体是大学生网民,舆情表达总是倾注了个人

13、的情感、意志和认识等主观性的因索。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匿名状态下容易摆脱角色关系的束缚,容易体现出不一样的个性。在网络和新的传播技术的领域里,志同道合的团体会彼此进行沟通讨论,到最后他们的想法和原先一样,只是形式上变得更极端了。实践证明,大学生网民中的这种倾向更加突出。3.微媒体主要指以微博和微信等社交软件为代表的媒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小巧便携,再加上微信、微博、QQ等微媒体易学有趣,微媒体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喜爱。如今,利用微媒体进行通信或非现金支付已成为常态,深入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在新媒体场域中,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载体表达

14、思想和意愿,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在得到充分伸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不当网络言论。新媒体场域中的网络言论具有全球属性,会在负面报道的影响下威胁到国家安全。越来越多的经验已经表明,国家安全除了要借助政治、军事力量进行维护,还需要通过促进民主和启发民智等使之得到提升。但是,如果民众(包括本国民众和外国民众)未能理性、正确地使用网络言论自由权利,就会阻碍民主进程,继而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网络信息的依赖越来越明显,这种依赖或者叫做“盲从”如果得不到遏制或者改善,就会在网络空间形成越来越大、越来越坏的舆论影响。自新媒体出现之后,信息的传播方式与路径也因此而改变。一些个体或者

15、社会组织,出于对利益的争取,借助超文本链接或者匿名通信的形式,让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当网络言论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处理时,法律也就难以准确找到言论的制造者,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因此而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其言论不时对他人权利造成侵害。而在对这一现象进行追根溯源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由于我国对匿名制实施了法律“宽容”政策,一些人便借此释放了全部的网络言论权利,正是这种不审慎的态度让新媒体场域中的网络言论呈现出碎片性化、非理性的特点,一些激动言辞和行动势必会对某些人带来伤害。对任何民事主体来说,其行为都要遵守公序良俗,虽然公序良俗并不一定通过法律形式加以明确,但却对社会公众的行为起着规范作用,这一点与法律等同,即

16、便在新媒体场域中,网络主体的行为一样要受到公序良俗的制约。但是,在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虚假信息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但冲击着网络世界,还对现实世界中的善良风俗与道德秩序造成了破坏,甚至产生犯罪行为,影响之大可见一斑。在新媒体场域中,社会公众是作为网络言论传播者存在的,其中很多人都缺乏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加之部分传播的内容无法在海量信息库中得到严格审查,即便一些网站具备信息过滤的功能,但挂万漏一的情况还是存在的。而一旦一些无底线的言论沿着仅有的法律、制度或者技术的漏洞被释放出来,就有可能得到某些人的极力炒作,致使网络侵权事件在更大范围内发生。尤其当公民的名誉权或者隐私权被置于公众面前时,所遭受的威胁就会变得更加严重。4.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法人权利的行使,其边界不但要借助法律力量加以明确,还应在法律框架下对其进行划分和保护,通过法律途径对网络言论进行规制。专家一致认为,应建立和完善基于新媒体的网络法律体系。于2017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