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散文六篇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126624380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清明节的散文六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清明节的散文六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清明节的散文六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清明节的散文六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清明节的散文六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清明节的散文六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清明节的散文六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清明节的散文六篇【篇一】姥爷离开我们九个年头了。我却一次也没有去坟头祭祀他,想想很是惭愧!小时候,我的父亲在离家一百里外的农林场上班。妹妹小我两岁,母亲腰腿疼,照顾不了我们兄妹。我自小就在姥爷身边长大,姥爷留给我很多回忆。我六岁就跟着姥爷学写字,姥爷先教我握笔的姿势,他在报纸上用红色写上范字,我就“描红”。描来描去,我就对汉字有了兴趣。有一回姥爷拿着我写的一篇字,跟亲友们说,看写的多好,要是五岁写的,肯定能登出来。姥爷从学校借来字帖,我总喜欢翻翻看看。姥爷有午休的习惯,他午休时,我蹑手蹑脚地走到客厅的圆桌上,把薄薄的纸做成的小本放在喜爱的字上描出来,这就是我学书的开始。师范印了本古代诗歌选

2、编,姥爷拿来一本让我读,前前后后倒也背了一些。他还找来365夜一千零一夜等书,睡觉前读给我听。上了小学,放学后总有五六个同学跟着我去姥爷家写作业,然后就是翻墙,爬树也有晚回的时候,有一回,我们全班男生集体逃课,大扫除就全留给女生。这可把数学老师气坏了。放学后男生都被叫到办公室,一个个挨着受罚,这个一拳,那个一脚,被打得惊心动魄。树龙,你姥爷来了,一同学小声跟我说。我朝窗户里一瞅,看见他老人家的背影。回到家,姥爷只轻轻地说了句,我到学校找你了,看到老师给你们开会,就回来了。姥爷是个喜欢清静,不喜热闹的人,不会买东西,不会花钱。我的记忆中他陪我看了很多场电影少林寺南北少林红高梁同事们问他,孙子?他

3、会拉拉我的手,自豪地说外孙!元宵节年年有秧歌,花灯。他会带着我走上大街站在高台上看一个接一个的秧歌队通过;还和我一起看花灯做猜谜游戏。和同学一起爱上了集邮,他就给我攒邮票,学生们寄来的信很多,收到一张漂亮的邮票,他会和我一样兴奋。邮票多了,他给我买了个邮册。他还和我一起下围棋,还给我买了副中档围棋。姥爷和姥姥关系一直磕磕碰碰,有些小摩擦。我记得一个傍晚,天黑雨急,姥爷姥姥不知道又为什么吵起来了,姥爷没带雨具就离家走了。现在想来可能他们吵架是常事,儿女们都没太着急。我九岁那年,亲爱的姥姥离开了人世,就剩下我和姥爷相依为命了。姥爷中午下班回来,在巷子里就听到他的咳嗽声,我听了很难受,却又不知道该怎

4、么办,只能劝他少吸烟。姥爷说他十七抽烟,抽到七十多了,戒烟难啊。姥爷就是姥爷,抽了一辈子的烟竟然戒掉了!慢慢的咳嗽也好了。学校组织体检,大夫夸姥爷身体真好,心脏比年轻人都棒!姥姥去世后一年,姥爷突然跟儿女们提出要续弦,儿女四个都一致反对。母亲反对的最激烈,回家把姥爷的照片撕得粉碎,扔出了院子。后来我才懂得母亲是在给姥姥争气,姥姥在大家庭里受苦受难一辈子,人刚走一年,姥爷就母亲想不通。母亲要把我从姥爷家接走,不让我们俩一起住了。临别那个清晨,姥爷起得很早,给我收拾出一个包来,他弯腰给我系好鞋带,说,以后放学回你妈那儿吧,别回姥爷家了,我一听就哭了。姥爷,我还能来吗?当然能来!想姥爷就来看看姥爷。

5、我嗯嗯直点头。姥爷摸着我的头,声音里也有颤音。姥爷和母亲都是我最亲的人,可现在弄得这么僵,我真不知道谁对谁错,该站在哪一边。我回到了母亲身边,我放学路上跟同学一起玩,常常忘了回家。有一回姥爷下班回家,看到我在电影院门口玩。“这么大点儿放学也不回家,多不安全”。姥爷有了心事,晩上睡不着觉了。新来的姥姥看出来了,她是位很开通的老人。一家人哪有不磕磕碰碰的,她不和你来往,你去找她啊!你去把孩子接回来吧。姥爷走了一小时的路来到我家,把我接回到身边。上了初中,学校离家很近,我搬离了姥爷家,不过每周日我都会到姥爷家,和他说说我的学习,他向我谈谈他的过往。我喜欢摸着他的手,从大手摸成小手,他手的皮肤细细的,

6、有种温暖的感觉。我去吉林读了四年书,姥爷的信会署上:外祖父不具名。毕业后我分配到云南,后来去了内蒙。每次回家都要急着去看姥爷,拿上土特产,姥爷爱喝的酒。记得有次背了一整箱草原白让姥爷喝。后来我调回机关,在外地安了家。我忙写字,忙工作,忙孩子,把姥爷给忙忘了;姥爷在老家也一天天的老,摔了一跤,身体大不如从前了。有一天接到小舅电话,让我快回去,说姥爷想我。当时我正忙得晕头转向,没有回去,这成了我此生永远的、最大的伤痛。2008年夏,姥爷走了,96岁,喜寿。看着大家平静的样子,我的眼泪却怎么也忍不住。喜寿?喜从何来?我跪在姥爷的棺材前,悔痛地哭了:姥爷,我是树龙,我来晚了树欲静而风不止,我欲孝而亲不

7、在。三年后我患肺癌四期脑转移住进了协和医院。恢复期间又摔伤了头,脑子里的瘤子左迫运动神经,不会走了。每年清明,我也不能去看看姥爷:姥爷您一人在下面一定孤孤单单很可怜吧?姥爷,祝福我会走起来吧。到时我带上您喜欢吃的点心和草原白去看您【篇二】“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伴着阵阵春雷和绵绵春雨,又一年清明来到了。作为一个由三个相近的节日复合而成的传统习俗,清明在几千年的演化中,由一个提醒农民进行春耕春种的节气,逐渐整合为祭祖扫墓为中心,囊括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诸多内容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期间的传统活动包括禁火、扫墓、踏青、插柳、蹴鞠等。又称三月节、扫墓节、踏青节、植树节、插柳节、秋千节,是我国

8、仅次于春节的综合性重大民俗节日。说它仅次于春节,是因为它在游子们越来越多,越走越远的今天,对故土,对家人,对文化传承,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对现在的许多青年人来说,清明也许只是郊游、踏青的代名词,而对于对故土、对家庭比较留恋,看重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清明更多的是祭祀先祖,感念人生的日子,所以这个节日里,总是和那透彻的春雨一样,带着淡淡的哀思。无论离故土多远,游子们总是在这一天不远千里赶往故乡为亲人扫墓,献一束鲜花,植一棵绿树,折一张祈福卡,再轻轻对逝去的亲人说一说心里话,这一传统代代相传,温情温馨。而在这个节日里,绵绵细雨总是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这雨里似乎带着忧伤,落到大地上,也落在每个人的心中,

9、让心中思绪飘渺,让思亲之情更甚。当然,也有人不以为然,说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让堵塞的交通更堵塞,让不佳的环境更不佳,让忙碌的中国人更忙碌,还伴随着烟雾腾腾,噪声阵阵,甚至火灾连连,是一种迷信迷思活动。其实在笔者看来,清明节真正的价值是超越祭奠形式的,它可以让我们在对已逝去生命的追忆中懂得感恩和珍惜,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伟大和人生的意义。当我们离故乡越来越远,当父母亲人渐渐逝去成为子女思乡梦里的一道渐渐模糊的风景,这些看似仪式化的传统,会如风筝线一般,把我们心的那头紧紧的牵在故乡,让我们在纪念中忆起先辈们代代传承下来的精神血脉,也会更加珍视健在的亲人,不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伤成为终身遗憾。当然,这

10、种祭奠不仅仅是对待我们的亲人,还有烈士、有英雄。比如清明节祭扫,几乎是中小学每年必需的活动,在特定的节日,特定的地点给孩子们讲革命先烈的故事,讲幸福生活的由来,教育的意义远远大于在课堂上给他们讲一堆大道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低碳环保的倡导,鞭炮声声、纸烟袅袅这些清明节“传统的味道”正在慢慢淡化,越来越多的人以节俭的方式寄托哀思,用环保的形式表达追忆,因为不放鞭炮让大地更安宁,不烧纸钱让空气更洁净。甚至许多年轻人选择用网络祭扫的方式来寄托自己的哀思,传统清明文化正在与现实文化的相融相通中被赋予持久而崭新的生命力。“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无论形式如何变,我依然希望,那高速路上滚滚的车轮中

11、,回乡祭扫的比重多一些,再多一些,因为惟有如此,民族之根、家族之源,才会更深的根植于我们的心底。【篇三】清明节到了,按照老家的风俗,要到去世亲人的坟上去烧纸,以此来怀念他们。小时候,爸妈很忙,我的童年记忆中,充满了奶奶的身影。忘不了奶奶送我上学,忘不了奶奶给我做饭,忘不了奶奶替我洗衣忘不了的太多太多,记忆中的奶奶总是忙碌的。奶奶去世的那天,很冷。放学回家,爸爸在门口接着我。当时,我感觉怪怪的,自从奶奶生病后,爸爸很少来接我。爸爸看到我回来,嘴角动了动,似乎想笑,但笑容却又僵在了嘴角。他拉住我的手,长长的呼了口气,用平静的语气和我说话。但我感觉到他声音似乎在发颤,他的手也在微微颤抖。“你奶奶今天

12、早晨去了。”简简单单一句话,却仿佛锥子一般刺的我心痛,我的耳边“哄”的一声,便什么也听不见了。我记不得怎么从门口到的正屋,在正屋,我见到了奶奶,她仿佛睡着了,安详的睡着了。爸爸告诉我,奶奶临终时念念不忘我的成绩,她让我好好学习,做一名大学生。当我拿到大学通知书后,我把复印件拿到奶奶的坟上烧给了她,希望她能够分享这迟到的喜悦。奶奶已经去世好几年了,在家时,每到清明,爸妈都会领我去奶奶坟上烧纸祭奠。而今年,我却远离家乡,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祈祷奶奶在天国魂灵永安。【篇四】又是清明雨绵绵,乡情柔柔一线牵;似幻如梦回故乡,远见村头起炊烟。记忆中的故乡,此时满山的映山红竞相开放,比起电影闪闪红星中的还要绚丽

13、夺目;田地里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更是令人心旷神怡;特别是父亲做得添加了鼠耳的又清香又甜美的清明果,想起就馋涎欲滴。可是,从参军到改工后定居东北,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一次也没赶上欣赏故乡的映山红、油菜花,也没吃上故乡的清明果。每年的此时此刻,我就会想起父亲,想起小时候看父亲做清明果时忙忙碌碌的情景。清明果,是故乡一种极为清香甜美的即食型糕点类食品,土生土长的金华人钟爱有加,离乡数十年的游子更是难以忘怀。清明果,又是清明节的一种祭祀品。祖宗为尊。每年清明节首笼蒸熟的清明果,母亲总先挑出满满一盘祭祀用果之后,才让家人食用。清明果分甜和咸两种,主料是精米粉,甜清明果的馅,用红糖和黑芝麻粉拌成。咸清明果的

14、馅五花八门,不尽相同:有猪肉配竹笋的,有猪肉配磨菇的,有猪肉配香葱的,也有鸡蛋配韮菜的等等,另加葱、姜、味精、鸡精等调味品。在咸清明果中,尤以猪肉配香葱为最佳,鲜肉香和香葱香,吃一口那种混合的浓香味,令人终身难忘。而喜甜的人,吃红糖拌黑芝麻粉馅的甜清明果,乘着热乎乎咬一口,满口的红糖醇香和黑芝麻浓香交相混合,更是令人回味无穷。清明果的花样不少,按颜色分为白色和绿色两种,白清明果是用纯精米粉做成的;绿清明果除了糯米粉外,还填加了一种叫鼠耳的植物嫩芽。按形状分为圆形和长楞形、月牙形等,有情趣的主人家,还会做一些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给小孩一份惊奇。我小时候特佩服父亲的那双巧手,做出的猪啊、羊啊,用黑豆

15、做眼珠,用玉米须做发、毛和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可惜,父亲已离别十多年,虽然常常在梦中相见。做清明果的方法很有些复杂。在主料上,选上等的精米,磨成粉后上笼屉蒸熟,也有用大铁锅炒熟的,然后手工揉,一直揉到有筋道,再揪成一个个剂子,合手把剂子搓圆,用右大拇指从中搓出一个窝,放馅封口,上模压出规范的清明果,再上笼屉蒸熟,清明果就做成了。做长楞形或月牙形的,先把剂子擀成厚皮,放上馅后封口就成了。同包饺子相似。做绿色的清明果,还需填加鼠耳。鼠耳是一种草本植物,学名叫鼠曲草,别名有鼠耳草、香茅、毛耳朵、毛毡草等数十种。鼠耳根纹细,叶皱缩卷曲,展平后叶片呈条状匙形或倒披针形,两面均密布灰白色绵毛,质地柔软

16、。鼠耳气微,味微甘,还是上等的中药材。每到清明节,母亲提前采回鼠耳芽嫩,在节日这天煮熟后拌进蒸熟的米粉,再用力地一直揉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白米粉揉成了有劲道绿粉团,就可以做成品。绿清明果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白清明果除了洁白如玉外,也是如此,让我永久地回味和赞叹。三十多年没在故乡吃上清明果,一次到铜陵至黄山高速公路工地采访,却有意外收获。采访间隙,我到驻地一个叫绩溪的街上闲狂,看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大妈在卖绿清明果,价钱是五角一个,我一掏兜还真有一元硬币,于是就顺手买了两个,当街站着吃了起来,还真不错,也有些家乡清明果的味道。我一边吃一边看大娘,这位大娘似乎有些像我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大妈,这清明果真好吃,我再买两个。”摸了摸兜,没有零钱了,摸出一张50元的递给大妈。不知是大妈听错了,还是我叫错了:“妈”。大妈眼含泪水诧异地看着我,自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