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路** 文档编号:126624313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xx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xx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xx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xx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调研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情况 xx年,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主线,积极实施区域环境综合治理,优化污染物减排,强化重点污染源整治,努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一)全市环境质量状况 空气质量状况。xx年,全市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x,低于全省平均值x。xx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结果按照AQI进行评价,累计开展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365天,有效监测天数为x天。其中:优x天,良x天,轻度污染x天,中度污染x天,重度污染x天,严重污染1天。全年优良天数为x天

2、,占全年的85.8%。全年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臭氧、二氧化氮、细颗粒物(PM2.5)和二氧化硫。 水环境质量状况。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xx年,xx城区主要饮用水源地为王瑶水库,王瑶水库出水口达类水标准。地表水质状况。xx年,延河水质由轻度污染转为中度污染,北洛河、清涧河、仕望河水质不稳定,特别是冬季水质下降明显。延河朱家沟(宝塔区)、北洛河南城村(黄陵县)、清涧河王家河(延川县)和阎家滩(延长县)、仕望河昝家山(宜川县)6个断面未完成年度国家考核目标。全年首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等。 声环境质量状况。xx年,xx市城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x分贝,同比

3、下降x分贝,总体水平为“好”;城区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为“好”。昼间、夜间特殊住宅区(0类区)、混合区(2类区)、工业集中区(3类区)、交通干线两侧区(4类区)等效声级年均值均未超标;居民文教区(1类区)昼间等效声级年均值均未超标,夜间等效声级年均值略有超标,等效声级的年均值超标2.4分贝(A)。 土壤环境质量状况。xx年,我市配合省上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布设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点x个,涉及x个县区,监测结果尚未公布。我市还没有对土壤环境质量开展常规监测,目前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还不十分明晰。 生态环境状况。xx年,全市森林面积x万亩,天然草场面积x万亩、人工草场面积x万亩,林草覆盖率为6

4、7.7%,全市天然分布和引进野生植物x种。市内陆生野生动物263种,其中鸟类x种、兽类x种、两栖类动物20种;有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x种、II级x种,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x种。 (二)全市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1.全面完成xx年减排目标任务。市政府印发xx市xx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及减排实施方案,对全市污染减排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组织力量及时督导检查,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较上年同期削减2.6%、1.9%、2.9%、2.0%,完成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工程,实现省上下达的减排目标。 2.积极整治环境污染突出问题。一是狠抓流域水污染治理。制定出台延河水污染防治暂行办法、延河流域水污

5、染补偿实施办法、xx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xx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按照“五河同治、一河一策、一段一案”思路,编制延河、北洛河、清涧河、仕望河等河流地表水水体达标方案,组织实施“控污、截污、清污、减污、治污”五大治水工程,整治河流排污乱象。二是坚持开展大气污染治理。落实宝塔区大气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职责,坚持推行使用指定清洁煤种,划定城市限煤区,实行城区建筑施工场地周边围挡、湿法作业,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三是着力推进固体废物处置利用。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垃圾规范管理,推广垃圾兑换银行试点经验,探索建立市、县、乡、村生活垃圾规范收集处理模式。四是突出整治油气管道隐患。对

6、辖区内所有油气管线进行摸排和梳理,建立管理台账和档案,健全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抢险和预警机制,确保环境污染事故可防可控。 3.继续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市污水处理厂和12个县区污水处理厂全部完成提标改造,污水排放达到一级a标准,姚店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新铺设污水管道280公里,收集能力进一步增强。13个县区、18个重点镇垃圾处理设施建成投运。 4.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把水污染治理列入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季讲评”内容,每季度通报县区打分和排名。积极推进建设项目环评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提高效率。加强环境执法检查,公开曝光违法环境问题,约谈违法企业,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7、)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一是流域水污染防治任重道远。市内主要河流水质不稳定,偷排污水现象时有发生,水质恶化状况没有彻底遏制,水污染防治工作面临巨大压力。今年2月28日,宝塔、延川、延长、宜川、黄陵5县区因xx年和今年1、2月水环境质量问题被省环保厅约谈;5月份,全省水环境质量现状排名,xx位列最后。二是大气污染治理不容乐观。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虽然位居全省前列,但从污染因子看,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处于全省中游偏下。建设工地扬尘治理监管职责悬空,多数降尘冲洗、扬尘监测设备成为应付检查的摆设,工地周边道路抛洒严重,车辆经过尘土飞扬。三是固体废物防治工作还需规范推进。危险废物处理企业特别是油泥处理企业监管职

8、责需要进一步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成本较高,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运行的常态化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模式还需做大量工作。 (二)环保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没有根本扭转。一是市污水处理厂和12个县区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迫在眉睫,继续提标也应摆上议事日程;乡镇和村庄污水处理设施短缺,应急措施运行成本居高,成为制约全市水污染防治的主要“瓶颈”。二是城市管网系统规划建设滞后,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慢、收集率低、管道老化渗漏,雨污不分流。三是城市生活垃圾收集站点、垃圾箱桶设置不足等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乡村生活垃圾填埋场区域化布局没有完全形成。 (三)环保工作统筹推进不够。一是个别地方还有重GDP、轻环保倾向,尚未

9、牢固确立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发力不够,环保工作时紧时松,有应急、突击现象。二是用系统性思维统筹推进环保工作不够,生态经济体系、主体功能区战略、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绿色低碳生活等环保政策措施落实缺乏总体布局。三是推进环保工作的整体合力还不强,相关部门单位环保责任落实不到位,信息沟通不畅、协调联动不够,没有完全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环保工作格局。 (四)环保执法工作力度不大。日常环境监管能力不强。明查与暗访、日常检查与重点时段突击检查等执法手段综合运用不充分,对排污单位、建设项目、饮用水源地等重点部位执法监督经常化不够。环境违法问题查处不到位。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违法案

10、件查处存在畏难情绪,有以罚代管现象。三、几点建议 (一)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坚决担负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六条原则作为推进环保工作的根本遵循,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真正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基础性、底线性和政治性任务时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放宽谋划环保工作视野。一是坚定走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路子。加快建立健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把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调

11、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区域流域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推动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二是用系统性思维统筹推进环保工作。深入研究区域内环境突出问题,摸清症结根源所在,分清轻重缓急,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三是加快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和协调有序的国土开发保护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区域统筹、综合治理,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 (三)落细推进环保工作措施。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对照中央和省委环保

12、督察反馈问题、年度环保目标任务和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分类梳理环境污染防治重点问题,建立台账,明确任务和时限,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二是建立抓落实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政府主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职责,健全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完善分级分层责任机制,逐级逐层落实任务,以上率下,一级促一级、一级督一级。三是完善考核机制。认真落实xx市环境保护工作“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健全完善生态环保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考核权重,强化指标约束,确保加快实现生态环保建设目标。 (四)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加强环境监测、监察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环保监测、监察机构的作用,不断完善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增强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认真摸清违法排污企业底数,专题研究整治对策,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治理,较真碰硬,依法严格处理。加大对典型案例的公开曝光力度,大幅度提高环境违法成本,警示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