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6624171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 下列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酸雨的形成B. 燃气遇火发生爆炸C. 用汽油清洗油污D. 碘水使淀粉变蓝色2. 下列关于金属制品的使用,符合科学的是()A. 铝合金门窗变暗后用砂纸打磨B. 在铁桶中配制农药波尔多液C. 户外架空的高压线使用金属铜D. 用钛合金制作人造骨骼3. 乙醚是人类很早就使用的麻醉剂,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其中短线表示原子间的连接,例如水分子的结构可以表示为H-O-H下列对乙醚的认识正确的是()A. 乙醚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 乙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gC. 乙醚中碳元素

2、质量分数为64.9%D. 乙醚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4. 将棉手帕放入白酒中浸湿,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烧不坏的棉手帕”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 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C. 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燃烧D. 白酒中的水蒸发使手帕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5. 下列实验操作,很难达到预期目的是()A. 通过测量导电性,区分氯化钾溶液与氯化钠溶液B. 使用磁铁吸引,分离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C. 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初步提纯粗盐D. 采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线和涤纶线6.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示装置

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白磷不足,会使测定结果偏小B. 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C. 胶头滴管与注射器中的水,作用是相同的D. 若注射器活塞最终停在10mL刻度处,说明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1/57.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OH-B. 焦炭常用来冶炼金属,活性炭常用作净水剂C. 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都属于糖类D. 检验甲烷的组成,可以借助干冷的小烧杯和澄清的石灰水8. 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t1时,甲、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是16.7%B. 使甲从溶液中

4、结晶,只能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C. t2时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能析出30g晶体D. 将t2的三种物质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9. 将适量的铜粉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滤液一定是蓝色的B.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银C. 滤渣可能是黑色的D. 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还有铜10. 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其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0016000反应中质量(g)M28反应后质量(g)M1015264A. M1的

5、值是44B. M2的值是20C. 甲和乙是反应物D. 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11. 化学已成为一门中心学科,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1)食用适量的海产品,可以为人体补充微量元素_(写元素符号)。(2)硝酸钾(KNO3)是常用的复合肥,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3)雄黄主要成分是As4S4(As是砷的元素符号),则As4S4的化学名称是_。(4)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实验中正极端产生13mL气体,则负极端产生的气体是_mL。12. 利用如图所示的杠杆(实验开始时都处于水平状态),可以进行科学探究。(1)实验中,较长时间后,

6、钩码上升,这是因为铁粉与_反应。若将铁粉换成下列物质中的_(填字母),杠杆也会出现相似的现象。A食盐B烧碱C石灰石(2)实验中,过一会儿钩码会逐渐下降。从微粒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_。(3)实验中,通入一会CO2,右边乒乓球_(填上升或下降)。再往集气瓶中注入足量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杠杆很快恢复水平。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3. 为测定某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同学们称取8g石灰石(其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将它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共收集到4瓶二氧化碳气体(不考虑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及逸出等损耗)。(1)已知每瓶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约是300mL,该实验

7、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约是2g/L则反应总共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_g。(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4. “功夫”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九年级武术队的同学设计了以“功夫小子”为轮廓的物质转化关系图,其中AF分别是铁粉、氧化铁、盐酸、氢氧化钙、纯碱、小苏打中的一种。已知: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B与D的物质类别相同,且B的组成元素种类比D少。请回答下列问题:(1)C物质的名称是_。(2)D物质的化学式是_。(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E转化为A_,B与F反应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15.

8、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在B装置中,由无机材料制成的仪器是_(写一种即可)。(2)收集某气体只能用C装置,说明该气体具有_、_等物理性质。(3)实验室用AE装置制取氧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气体收集完毕,接下来的先、后操作是_。(4)实验室常用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反应;要得到高纯度的氢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16. 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开展探究活动。【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硫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不断搅拌,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但两者确实发生了如下的化学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

9、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的猜想如下:猜想I:只有Na2SO4;猜想:有_;猜想:有Na2SO4和NaOH;猜想:有Na2SO4、H2SO4和NaOH乙同学认为猜想不合理,其理由是_。【查阅资料】BaCl2+Na2SO4=2NaCl+BaSO4,BaCl2+H2SO4=2HCl+BaSO4。【实验验证】为了验证其余的猜想,丙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方案:取样滴入石蕊试液取样滴入CuSO4溶液取样滴入BaCl2溶液现象_ _ 产生白色沉淀结论溶液中含有NaOH溶液中含有NaOH溶液中含有H2SO4【得出结论】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猜想成立。【评价反思】(1)写出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

10、程式:_。(2)方案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H2SO4,原因是_。(3)要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H2SO4,可以选择_(填字母)。A酚酞试液BpH试纸CCuO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酸雨的形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燃气遇火发生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用汽油清洗油污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碘水使淀粉变蓝色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1、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答案】D【解析】解:A、铝合金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用砂纸打磨会擦去其表面的氧化铝保护膜,缩短使用寿命,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不能在铁桶中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铜的密度大,铝的密度小,户外架空的高压线使用金属铝而不是铜,故选项说法错误。 D、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钛合金制作人造骨骼,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A、根据铝合金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

12、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答案】C【解析】解:由乙醚的分子结构图可知,1个乙醚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所构成,则乙醚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4H10O。A乙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10+16=74,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C乙醚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100%64.9%,故正确;D乙醚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故选:C。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B根据相对分

13、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答案】D【解析】解:A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手帕不可燃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

14、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接触不到氧气,布手帕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答案】A【解析】解:A、氯化钾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均易导电,不能用测量导电性的方法鉴别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使用磁铁吸引可以分离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采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羊毛线和涤纶线,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产生特殊气味的是涤纶线,故选项说法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