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6623326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第 1 页 共 35 页 a b c A B C D E F A1 N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 晨昏线问题 晨昏线是光照图中点线面三要素之一 是昼夜半球的分界 线 一 晨线与昏线的区分 在晨昏线上任取一点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判 断下一时刻进入昼还是夜 进入昼 则为晨线 进入夜 则 为昏线 如图 弧 DAE为昼夜半球分界线 其中 AE为晨线 DA为昏线 二 晨昏线的特点 1 是过地心 垂直于太阳光线且永远平 分赤道的大圆 2 与经线有两种关系 1 重合 每年春 秋分日时 且晨昏线 过极点 2 相交 晨昏线和经线的夹角在 0 23 o 26 之间 大小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

2、度 等于极点的太阳 高度 和开始出现极昼 极夜的纬度互余 二至日时 夹角最 大为23 o 26 3 和纬线有三种关系 1 太阳直射赤道时 和纬线互相垂直 平分 2 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时 如右图 纬线 a和晨昏线相交 夜弧 BAC说明昼长夜短 如图中为 北极点 则 B为日落点 C为日出点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第 2 页 共 35 页 纬线 b和晨昏线相切 A为切点之一 另一切点在刚显出 极夜的纬线圈上 刚出现极昼 纬度和直射点 F 的 纬度互余 极昼极夜范围为切点和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 此时太阳高度为 0 o 地方时为 0 00 正午太阳高度 A1 等于2倍直射点纬度 例图中为 46 o 52 地

3、方时为 12 00 纬线 c和晨昏线相离 出现极昼 其最大太阳高度与最小 太阳高度之和等于 2倍直射点纬度 4 与地方时的关系 1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 NE 的地方时为 6点 昏线 与道交点所在经线 ND 的地方时为 18点 2 昼半球的中央经线 NF 地方时为 12点 夜半球的中央 经线 NA 地方时为 24 0 点 5 以15度 小时自东向西运动 6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 如图中的 ABCDE 7 晨昏线上的信息变化 如图 1 二分日时 晨昏线上的日出 日落时间处处相等 2 夏至日时 晨线上从北到南 丛A到B 日出地方时从 0 到12点 昏线上从北到南 丛A到B 日落地方时从 0到1

4、2 点 晨昏线上从北到南昼越来越短 3 冬至日时 晨线上从北到南 丛A到B 日出地方时从 12 N N N 二分日夏至日冬至日 A B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第 3 页 共 35 页 到0点 昏线上从北到南 丛A到B 日落地方时从 12到0点 晨昏线上从北到南昼越来越长 三 晨昏线的应用 根据上述一 二两点 即可判断 地方时 区时 日界线相关问题 一 地方时 一 定义 经度不同 地方时不同 经度相同 地方时相同 二 规则 1 东比西早 东经度的地方时始终比西经度地方时早 2 经度相隔 15度 地方时相差 1小时 经度相隔 1度 地方 时相差 4分钟 三 地方时的计算 见 导与练 13页 1 公式

5、 2 使用条件 a 加减号的运用 b 经度差的计算 3 方法步骤 4 地方时公式换算经度 思路 两地地方时时差 两地经度差 注意 判断两地的东西 二 时区与区时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第 4 页 共 35 页 一 时区划分 见 导与练 13页 划分原因 过程略 1 划分结果 共 24个时区 分别是 0时区 东 西 1 11 区 东西 12区 2 规律 a 全球14个时区 每个时区 15个经度范围 b 每个时区有一条中央经线 其度数 时区序号 X15度 时区序号 经度数 15 商化整数 小数4舍5入 c 每个时区的经度范围 中央经线度数加减7 5度 二 区时 1 规则 A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

6、时为本时区的统一用时 即区时 如东八区区时 该时区中央经线 120度的地方时 B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东时区比西时区早 2 区时计算 A 公式 某地区时 已知时区区时 两地时区序号 差值 B 使用条件 a 加减号的运用 所求地时区在已知地时 区东侧 用加号 西侧 用减号 b 时区序号差值计算 均为东或者西时区 直接相减 一东一西 用加号 C 区时与地方时的相互换算 规则 每个时区区时 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第 5 页 共 35 页 例如 东经 32度的地方时为 12点 求东经 32度的区时 三 日界线相关计算 一 两条日界线 人为日界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 180度

7、经线 东 西12 区的界限 固定不变 自然日界线 地方时为0点所在的经线 随自转而移 动 二 两条日界线的由来 略 三 日界线两侧日期的差异 180度经线 以东为旧的一天 昨天 以西为新的 一天 今天 地方时为 0点所在经线 以东为新的一天 今天 以西为旧的一天 昨天 四 两个日期范围的描述 新的一天 地方时为 0点所在经线往东到 180度经线或 者180度经线往西到地方时为 0点所在经线 旧的一天 地方时为 0点所在经线往西到 180度经线或 者180度经线往东到地方时为 0点所在经线 特殊情况 当地方时为 0点所在经线为 180度经线时 全球处于同一天 五 计算 只要找到地方时为0点所在经

8、线的经度或者180度经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第 6 页 共 35 页 线的地方时即可 四 行程问题 见 导与练 13页 注意理解 加减号的运用 五 时间计算需注意的问题 月份大小所涉及的天数 平年闰年 2月份天数 国际标准时间 世界时 0度经线的地方时 美国东部时间 大西洋时间 西五区区时 美 国 西 部 时 间 太 平 洋 时 间 西 八 区 区 时 地球自转偏向力 一 定义与特点 定义见教材 特点 力的方向始终与做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 只 改变其运动方向 二 结果 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 规律 沿物体运动方向 北半球向右偏转 南北球向左偏转 赤道不偏转 纬度越高 偏转越厉害

9、三 偏向影响的领域 一 河流 水流 港口建设 河流弯曲方向 河床侵蚀程 度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第 7 页 共 35 页 二 气流 风向 三圈环流 季风环流 气旋 反气旋 三 洋流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与应用 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见 导与练 16页 一 昼夜长短的纬度 空间 变化规律 图解与文字 略 二 昼夜长短的季节 时间 变化规律 图解与文字 略 重要结论 A 赤道上 全年昼夜等长 B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 哪个半球昼长夜短 越向该半球高纬 昼越长 且有极昼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第 8 页 共 35 页 C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 哪个半球昼 变长 夜变短 D 各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不一

10、致 纬度 越高 昼长或者夜长的变化幅度越大 三 极昼极夜讨论 1 南北极圈与极点之间 可能出现极昼极夜 2 极圈线上有极昼极夜各 1天 极点有极昼极夜各约半年 北极点极昼天数比南极点多 3 出现极昼极夜的起止时间与持续时间的估算思路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即可估算例如 北纬70度 的极昼持续天数是多少 二 昼夜长短的计算 一 根据昼弧与夜弧计算 最基本 昼长 昼弧所跨经度数 15度 夜场 24 昼长 二 根据日出 日落时间计算 日出时间为晨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日落时 间为昏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昼长 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 昼长 12 日出时间 X2 昼长 日落时间 12 X2

11、 夜长 日出时间 X2 24 日落时间 X2 以上公式可得出结论 a 日出时间早于 6点 日落时间晚 于18点 则昼长夜短 b 日出时间晚于 6点 日落时间 早于18点 则昼短夜长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第 9 页 共 35 页 c 赤道永远 6点日出 18点日落 d 春秋分日 全球均 6点日出 18点日落 三 根据 同纬等长及对称 原则进行判断 1 同纬度各地 昼夜长短相同 即日出日落时间相同 2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 昼夜等长对称分布 即北 纬X度的昼长 南纬X度的夜长 3 二至日的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即同纬度地区夏至日昼长 冬至日夜长 四 根据教材 21页的图 B得出北纬 20 40 6

12、0度的昼长 进 而进行估算 北纬20 40 60度的昼长分别为 13时13分 14时51分 18时29分 三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应用 见 导与练 17页 内容略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与应用 一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第 10 页 共 35 页 不同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中是具有一定变化规律的 具 体如下图所示 一 赤道 昼夜等长 地区 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为b 6 点日出 18 日落 正午 太阳高度等于 90o 直射点 二 昼长夜短地区 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为a 6 点前日出 18 点后日落 地方时为 12 点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三 昼短夜长地区 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为c 6 点后

13、日出 18 点前日落 地方时为 12 点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四 恰好出现极昼地区 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为d 昼长 24 小时 0 点日出 24 点日落 地方时为 12 点时太阳高度最大 其大小为直 射点纬度数的两倍 五 已经出现极昼的地区 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为e 太阳终日不落 0 点时太 阳高度最小 地方时为 12 点时太阳高度最大 最小太阳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第 11 页 共 35 页 A B O N S A B O N S N O A B 高度与最大 正午 太阳高度之和为直射点纬度数的两 倍 六 出现极昼的极点地区 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为f 太阳高度终日不变 其大小 为直射点的纬度数 注意

14、判读该图时 时间是地方时还是区时 北京时间 二 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 太 阳 高 度等值线 图 1 图 2 图 3 一 太阳高度的全球变化规律 某一时刻 全球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四周呈同心圆状分 布递减 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 把太阳高度相等的点用曲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太阳高度等 值线 为了表示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状况 昼半球 常常用太阳高度等值线来表示 二 太阳高度等值线图的特征 图3 1 昼半球上 太阳高度等值线以直射点为圆心 呈同心圆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第 12 页 共 35 页 分布 太阳高度从圆心向四周递减 0 度太 阳高度等值线为晨昏线一般左侧为晨线 右侧为昏线 2 过圆心的

15、横线为直射点所在的纬线 过圆心的竖线的 大部分为直射点所在的经线 3 若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上 图2 则 A B 不为极点 但 A B 在同个经线圈 A B 的纬度值与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互余 该经线圈的大部分 如图2 中的 NOB 经线 为 12 点 对应的均为正午太阳高度值 另一部 分 图 2 中的 NA 为 0 点出现极昼现象 4 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图3 A B 为极点 AOB 为一条完整的经线 则该经线的地方时为12 点 该经线上所对应的太阳高度值为正午太阳高度值 三 太阳高度等值线图的判读 图1 图 2 图 3 1 晨昏线的确定 未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 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 0

16、 的等太阳高度线 即为晨昏线 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 球 在这种图上 太阳直射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 以东 N O A B A B O 00 30 0 60 0 90 0 A B O 30 0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第 13 页 共 35 页 最大的半圆为昏线 有数字标注的图上 则应视具体数值而定 一是最外侧的 大圆圈数值为 0 则为晨昏线 晨线和昏线区分方法同前 如 图 2 二是图中最外侧的圆圈不是0 也就不是晨昏线 这 是一种局部的等太阳高度线图 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 比较大的部分 如图3 2 极点位置的确定 太阳直射赤道时 直射经线最北点为北极 最南点为南极 当太阳直射北纬 度时 北极点在与最北点距离为 度的内侧 位置 即北极点与最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 此 时图上没有南极点 太阳直射 时 南极点位于距最南点 度的内侧位置 图上没有北极点 3 时间 季节 的确定 图中的圆心为太阳直射点 过该点的经线地方时是12 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当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上时 这条线段不 是同一条经线 而是两条正相对的经线 其中与直射经线正相 A B O N S N O A B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