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26622473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9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了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城乡规划公开公示的规定和山西省住建厅关于城乡规划公开公示的实施办法的规定,现将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及批复文件公布如下:一、规划期限20162020年。二、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一)市域:大同市行政辖区,包括四区七县,即城区、矿区、新荣区、南郊区、左云县、大同县、阳高县、天镇县、浑源县、灵丘县、广灵县,总面积14056平方公里。(二)中心城区:西至口泉乡、平旺乡、马军营乡西乡界,南至大同市域边界、大同县肥村、北村、塔儿村、小蒲村、侯

2、大庄村东南边界,东至大同县牛家堡村、罗卜庄村、独树村、倍加造村、解庄村、马连庄村、侯大庄村的东边界,北至马军营乡、水泊寺乡、大同县三条涧村、二十里铺村、牛家堡村北边界。面积为668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包括城区、矿区、新荣区、南郊区四个行政辖区及大同县的周士庄镇、倍家皂镇、党留庄乡,总面积2370平方公里。三、城市性质和职能(一)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综合能源基地,晋冀蒙交汇区中心城市。(二)城市职能以魏都平城文化为重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都古都文化旅游圈重要节点,国际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煤炭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全国性的现代物流集散中心。晋冀

3、蒙交汇区重要的商务商贸中心,能源技术和管理中心。山西省重要的装备制造、生物制药制造业基地。山西省重要的文化创新与旅游中心。四、城市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162万人。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15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95平方米。五、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主三副,一轴一带”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一主:大同市中心城区。是带动大同全市转型跨越发展的核心,承担着大同区域中心城市职能。三副:三个副中心城市。即左云县城云兴镇、阳高县城龙泉镇、浑源县城永安镇,分别承担着西部左云发展片区、东部阳高-天镇发展片区、南部广灵-灵丘-浑源发展片区的中心功

4、能。一轴:区域中轴。东西向横跨左云县、都市区、阳高县和天镇县,依托由快速路、国道、铁路等陆路交通干线组成的复合交通通道,串接中心城区、龙泉镇、玉泉镇、罗文皂镇等重点城镇。中轴西段的左云县和南郊区,以及邻接的朔州市,是晋北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区;中轴东段的大同县、阳高县和天镇县,是向面京津冀的特色农业发展区,也是承接区域产业转移,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等的重点发展区。一带:特色经济发展带。南北向纵贯左云县、中心城区、浑源县、广灵县和灵丘县。依托重要交通干线和文化旅游资源,推动大同实现转型发展。特色经济发展带北段以京津生态屏障建设为重点,南段依托浑源县人文自然景观、广灵县和灵丘县生态农业资源,以文化旅游、

5、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为重点,适度发展资源型产业。(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形成“市域中心市域副中心-县域中心-重点镇-一般镇”五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包括:1个市域中心(大同市中心城区)、3个市域副中心(永安镇、龙泉镇、云兴镇)、5个县域中心、11个重点镇、17个一般镇。市域城镇规模分为四级。1个150万人以上的一级城镇(大同市中心城区);8个5-15万人的二级城镇,其中,2个10-15万人(永安镇、龙泉镇),6个5-10万人;11个1-5万人的三级城镇,17个小于1万人的四级城镇。市域城镇职能分为六类。包括:9个综合型城镇,5个工贸结合型城镇、2个工矿型城镇、5个商贸流通型城镇、3个旅游服务型城镇、

6、13个农贸主导型城镇。(三)市域综合交通1、铁路高速铁路:规划大同至西安、张家口的高速客运专线。预留远景大同至保定快速铁路、大同至乌兰察布(呼和浩特)高速铁路的通道。普速铁路:包括现状的京包、北同蒲、大秦、大准和京原铁路,以及云冈、口泉支线铁路。规划预留北蔚县至大同广灵县、浑源县、朔州应县的铁路,实现与北同蒲铁路衔接。云冈支线、广灵-浑源铁路在规划期内以货运功能为主,预留远景增设客运功能条件,发挥市域客运铁路作用。2、公路在现有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干支结合,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布局,到2020年全面完成干线公路网建设,同时完善县乡公路网,提高县乡公路技术等级和抗灾能力。(1

7、)骨架干线公路由绕城高速、大运高速、大呼高速、得大高速、天大高速、京大高速、广浑高速和荣乌高速等高速公路构成。在得大高速与天大高速之间规划高速公路联络线,远景规划预留从大同市南郊区肥村至大同县陈庄的高速新南环。延伸天黎高速衔接京藏高速,延伸广浑高速衔接张石高速。规划王庄堡至阜平的高速公路,连通荣乌高速和保阜高速。远景规划预留左云至朔州应县的高速公路连接荣乌高速和大运高速,构建大同都市区外围的高速公路环线。市域范围内,远景规划预留高速公路东纵线,连接天黎高速、京大高速、浑广高速和荣乌高速,加强天镇、广灵、灵丘三县之间的交通联系。(2)一般干线公路规划“四横两纵”国道干线公路以及10条省道干线公路

8、,提升国省干线公路网密度,加强干线公路网络化组织。国道“四横”中新增G512和G336,“两纵”中新增G239。省道中新增S206(聚南线)、S302等2条省道,延长2条省道(S202广灵县的南村镇,原S204延伸与原S339相连变为S215)。国省干线公路提升至二级以上。(3)农村公路:逐步提升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争取规划期末各乡镇主要公路达到三级以上,实现村村通公路。3、机场大力发展民用航空,适时扩建大同云冈机场,发展航空口岸,开辟大同至国内外重要城市的新航线,吸引航空客源。适时规划建设空港经济园区,加强高附加值货物的航空运输。规划在阳高县大白登镇境内建设通用航空机场。4、城市道路系统。建成

9、以快速路为骨干、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的城市道路网络,完善各级路网,提高道路网络化程度。(四)市域历史文化保护保护“三山一水”的市域整体山水格局,保护市域内4处风景名胜区、5处自然保护区、3处湿地公园。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相对集中的五个重点保护区,即古都古城风貌保护区、云冈峪(武周川)文化遗存保护区、鹿苑遗址保护区、古墓葬保护区和长城古堡保护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以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25处。(五)旅游业空间布局以发展文化体验、观光休闲、康养度假等旅游文化产业为重点,形成“两核、两带、五区、五线”的市域旅游发展总体空间格局。1、“两核”“两核”指两大旅游服务核心:中心城区为综合旅游

10、服务主核;浑源县永安镇为旅游服务次核。2、“两带”“两带”指两条旅游发展带:摩天岭-云冈石窟-恒山-平型关旅游服务密集带;阴山-太行山脉旅游观光带。3、“五区”“五区”指五大特色旅游片区。(1)古都文化旅游区以中心城区为旅游服务中心,包括中心城区和南郊区,形成以古建游为主题的北魏文化旅游片区。(2)恒山旅游区以永安镇为旅游服务中心,包括浑源县全境,形成以恒山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的山岳文化旅游片区。(3)边塞军旅文化特色区以云兴镇为片区旅游服务中心,包括左云县和新荣区,形成以边塞文化、军旅文化、古堡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片区。(4)火山奇景、温泉养生和长城特色区以玉泉镇为片区旅游服务中心,包括大同县、天镇

11、县、阳高县,建设永定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带,形成以休闲养生、地质科普教育为主题的旅游片区。(5)湿地文化和红色旅游特色区以武灵镇为片区旅游服务中心,包括广灵县、灵丘县,形成以生态体验、观光农业和红色旅游为主题的旅游片区。4、“五线”“五线”指五条精品旅游线路:长城旅游线路;古城-火山群-许家窑旅游线路;桑干河旅游线路;恒山-应县木塔旅游线路;平型关-赵武灵王墓历史旅游线路。(六)市域生态系统和空间管制1、市域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严格保护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城市水源地;全市以大环境绿化为中心,治山治水,广种草地,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根据大同市生态环境的特点和降水条件,大同

12、市的植被以草地和乔灌木结合为主;认真实施荒山造林绿化,防风固沙。2、市域空间管制按照不同地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将大同市域划分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三大类型,制订不同的空间管制策略。六、中心城区规划(一)发展方向和空间结构1、发展方向优化提升老城片区,疏解人口和优化功能;重点发展御东和口泉片区,实现东向、西南方向发展。2、空间结构2020年规划形成“两河三城”的城市空间结构。两河:依托御河、十里河有序组织城市功能,成为城市的文化、生态、活力区域。三城:即老城、御东、口泉三个综合性的城市发展片区。依据规模适度、合理分工的原则,共同构成大同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域。推进各片区

13、产城融合,承担区域功能分工,实现片区内部职住平衡。综合发展片区内形成多个城市组团:即古城组团、铁西组团、十里河组团、御东组团、经开区组团、高新产业组团、临港产业组团、口泉组团、矿区组团、南郊组团、塔山组团。(二)功能布局1、综合发展片区老城片区:由古城、铁西,十里河、城南四个城市组团构成,承担区域高端服务职能。以古城为依托,突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强化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发展,优化用地结构,改善环境质量,调整建设强度,适度疏解人口,形成充分展现大同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与风貌的核心区。御东片区:由御东、经济开发区、高新产业区和临空区四个城市组团构成,承担区域性的高端生产服务职能。发挥面向机场与高铁的交通枢

14、纽功能优势,重点发展商务金融、总部办公、教育科研、文化娱乐、创意产业、新型加工业和流通产业,提高就业供给能力,吸引老城疏解人口。构建现代化的生态居住环境,建成花园式的新城区。口泉片区:由口泉、矿区、南郊和塔山四个城市组团构成,承担传统产业转型示范功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棚户区改造的综合服务功能。以能源工业发展为主题,大力发展清洁型的能源加工产业,推动矿产开采与加工、机械制造业转型提质,鼓励轻型加工业发展,在山西省建成国家综合能源基地的主要承载地。2、城市组团古城组团:以传统商业、行政办公、文化休闲、旅游服务和居住功能为主。十里河组团:主要发展商业贸易和现代物流功能。铁西组团:主要发展现代物流

15、和居住功能。御东组团:以商务金融、行政办公、文化休闲、康体娱乐、高等职业教育和居住功能为主。经开区组团: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总部办公、新兴工业和现代居住功能。高新产业组团:主要发展现代服务、教育培训、装备制造业和居住功能。临港产业组团:主要发展新兴工业。口泉组团:主要发展综合服务、商业贸易和居住功能。矿区组团:主要发展行政办公、职业教育、商业商贸和居住功能。南郊组团:主要发展煤电产业、现代工业和居住功能。塔山组团:主要发展煤电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三)绿地系统以大同中心城区外围防护林带和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组成的城郊生态隔离绿环为背景,规划建设“两核、三带、多园、多廊”的点线结合绿地系统。两核:古城墙环城绿带、文瀛湖公园。三带:御河、十里河和甘河滨水生态景观带。多园、多廊:城市多个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绿地广场、城市绿道及带形防护绿地。(四)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1、历史文化城区(1)保护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全时空、全方位保护大同文化遗产。保持古城整体格局的完整性,在此基础上考虑其合理利用与永续利用,完善功能、增强活力、改善民生,将传统风貌延续与城市有机更新相结合。传承大同文化,注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2)保护体系建立历史城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文物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