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试卷分析.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26608129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2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试卷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试卷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试卷分析.pdf(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 上学期 期中试卷及试卷分析 一 选出注音有三处错的一组 2 分 A 殒身不恤 x 长歌当 d ng 哭 一椽 chu n 破屋窗明几 j 净 B 惩创 chu ng 学生将 ji ng 子无怒 遗 y 赠礼品拎 l n 来一桶 C 周公吐哺 b 桀 ji 骜锋利 像模 m 像样爱而不见 ji n D 塔身坍 t n 弛与子同裳 shang 朔 shu 风凛冽喋血 xua 门前 二 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 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2 分 A 窈窕淑女信誓旦旦奇伟槐怪否极泰来 B 鼓瑟吹笙青青子衿宿兴夜寐岁不吾与 C 名符其实风餐露宿暗然神伤纤纤素手 D 含情默默体态婀娜月明星稀乌雀

2、南飞 三 对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判断正误 对的画 错的画 4 分 1 郁达夫 原名郁文 小说 沉沦 是他的代表作 2 古人以山南为阳 水北为阴 故有 所谓华山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之说 3 风骚 是指 诗经 中的 国风 和 楚辞 中的 离骚 是我国诗歌史上现实 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秀传统的源头 4 孔雀东南飞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5 欧阳修 字永叔 号醉翁 六一居士 他的 伶官传序 选自 旧五代史 伶官传 6 古诗十九首 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集 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 文选 7 曹操 三国时期政治家 军事家 诗人 他的 长歌行 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 8 余秋雨 当代著名艺术理论

3、家 文化史学者 散文家 代表作有 文化苦旅 山 居笔记 等 四 文言文 10 分 1 从每组加点词中选出与其它三项意义或用法不同的项 3 分 A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 抑本其成败之迹 C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 吾尝终日而思 B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C 所在皆是也 而此独以钟名 何哉 D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A 苟以天下之大 B 至丹以荆卿为计 C 洎牧以谗诛 D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 指出下列加点的词 解释全对的一组 2 分 A 汝识之乎 通 智 认识 B 至莫夜月明 通 暮 傍晚 C 当与秦相较 通 倘 如果 D 暴秦之欲无厌 通 餍 满足

4、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推究 B 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敲 C 余固笑而不信也 本来 当然 D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说出来 A 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没有谁 B 微风鼓浪 振动 C 独其为文犹可识 文字 D 则或咎其欲出者 责备 3 比较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2 分 A 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B 孔子师郯子 长弘 师襄 老聃 C 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D 风浪不能鸣也 A 一夫夜呼 B 火尚足以明也 C 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 D 事不目见耳闻 A 项伯杀人 臣活之 B 则修文德以来之 C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D 其达士 洁其居 美其服 4 从以下每组中选出不同于其它三个的一项 3

5、分 1 A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B 周景王之无射也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 今齐地方千里 2 A 洎牧以谗诛B 吾属今为之虏矣 C 古之人不余欺也D 为天下笑 3 A 请其矢 盛以锦囊B 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 C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D 马之千里者 五 文言文阅读 16 分 阅读下面以段文字 完成文后1 8 题 至南郑 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信度 何等已数言上 上不我用 即亡 何闻信亡 不及以闻 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 丞相何亡 上大怒 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 何来谒 上 上且怒且喜 骂何曰 若亡 何也 何曰 臣不敢亡也 臣追亡者 上曰 若 所追者谁 何曰 韩信也 上复骂曰 诸将亡者以十数 公

6、无所追 追信 诈也 何曰 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 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 无所事信 必欲争天下 非 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 吾亦欲东耳 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 王计必欲东 能用信 信即留 不能用 信终亡耳 王曰 我为公以为将 何曰 虽为将 信必不留 王曰 以为大将 何曰 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 王素慢无礼 今拜大将 如呼小兒耳 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 择良日 斋戒 设 坛场 具礼 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 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 乃韩信也 一军皆惊 史记 淮阴侯列传 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行 辈 等 B 顾王策安所决耳顾 四

7、顾 C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拜 授予官职 D 具礼 乃可耳礼 礼仪 2 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上不我用此乃信所以去也 无所事信乃韩信也 A 事 和 用 不同 两个 乃 字相同 B 事 和 用 不同 两个 乃 字也不同 C 事 和 用 相同 两个 乃 字也相同 D 事 和 用 相同 两个 乃 字不同 3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不及以闻B 王必欲长王汉中C 吾亦欲东耳D 王许之 4 下列句式结构跟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 上不我用B 蚓无爪牙之利 C 诸将易得耳D 今为君计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以下 5 6 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5 人有言上曰 丞相

8、何亡 A 有人问汉高祖刘邦道 丞相为什么要逃走 B 有人向上面报告说 丞相萧何逃走了 C 有人向汉王报告说 丞相萧何逃走了 D 有人向汉高祖刘邦报告说 丞相萧何逃走了 6 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 乃韩信也 一军皆惊 A 人人都以为这下子军中可有大将军了 可是 到了时候 被任命的竟然是韩信这样 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全军都很惊讶 B 人人都以为这下子自己要做大将军了 可是 到了时候 被任命的竟然是韩信 全 军的人都很惊讶 C 人人都以为这下子自己要做大将军了 可是 到了时候 被任命的竟然是传说已经 逃走的韩信 全军的人都为这种赏罚不公而感到惊讶 D 人人都以为这下子军中可有大将军了 可是 到

9、了时候 被任命的竟然是传说已经 逃走的韩信 全军的人都为又回来了而感到了惊讶 7 以下 5 句话分别编为4 组 全都表明韩信逃走原因的是 1 上不我用 2 王必欲王汉中 无所事信 3 至于信者 国士无双 4 王素慢无礼 5 今拜大将 如呼小儿耳 A B C D 8 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这是著名的 萧何月下追韩信 的故事 后人由此而编成成语 成也萧何 败也萧 何 B 萧何回来后 刘邦既愤怒又高兴 愤怒的是萧何身为相国 逃走了好几十个将领 他熟视无睹 高兴的是 萧相国毕竟没逃走 又回来了 C 萧何对刘邦说 他之所以去追韩信 那是因为韩信是国家的奇士 杰出的人才 刘邦欲在汉中称王 他毕

10、竟没逃走 又回来了 D 刘邦是为了萧何的缘故 才答应拜韩信为大将的 六 诗歌鉴赏 4 分 子衿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 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1 这是一首恋歌 写一个女子思念情人的焦急心情 2 子 你 衿 衣领 3 悠悠 形容忧思不已 4 宁 难道 怎么 嗣 通 贻 给 音 音信 5 佩 佩玉 6 挑达 走来走去的样子 7 阙 城门两边的高台 请简答这首诗歌具有 诗经 的哪些特色 艺术手法上的特色 篇章结构上的特色 七 背诵默写 20 分 1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此余之所得也 2 忧劳可以兴国 夫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

11、 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 4 静女其姝 爱而不见 5 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6 迢迢牵牛星 盈盈一水间 7 月明星稀 何枝可依 8 性本爱丘山 复得返自然 9 百川东到海 少壮不努力 10 惨象 流言 八 现代文阅读 12 分 莫高窟 余秋雨 奠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 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 了一千多年的标本 而是看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 千年而始终活着 血脉畅通 呼吸匀停 这是一处何等壮阔的生命 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 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 闹的背景 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 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缭乱 呼呼的旌旗使我们 满耳轰鸣 在别的地方 你可以蹲

12、下来细细玩索一粒碎石 一条土埂 在这儿完全不行 你 也被裹卷着 身不由主 踉踉跄跄 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 在这儿 一个人的感官很不够 用 那干脆丢弃自己 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 色流猛的一个涡漩卷涌 当然是到了唐代 人世间能有的色彩都喷射出来 但又喷得一 点儿也不野 舒舒展层地纳入细密 流利的线条 幻化为壮丽无比的交响乐章 这里不再仅 仅是初春的气温 而已是春风浩荡 万物苏醒 人们的每一缕筋 肉都想跳腾 这里连禽鸟都在歌舞 连繁花都裹卷成图案 为这个天地欢呼 这里的雕塑都 有脉搏和呼吸 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妖嗔 这里的每一个场面 都非双眼能够看尽 而每 一个角落 都够你留连长久 这里什么

13、也没有 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 到别的洞窟还能思忖 片刻 而这里 一进入就让你躁热 让你失态 让你只想双足腾空 1 下面的理解与文中划线句子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 2 分 A 看莫高窟 仿佛听见了千年历史车轮的隆隆声 B 看莫高窟 强烈感受着中华民族艺术的恒久魅力 C 看莫高窟 仿佛置身于旌旗猎猎 烟尘滚滚的古代战场 D 莫高高窟 强烈感受着力与美的奔涌 仿佛消融在艺术的洪流中 2 文中加点的 喧闹 意在强调 2 分 3 文中有一个与划的部分意义完全相同的句子 写在下面横线上 3 分 4 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句子 意在提示唐代洞窟艺术的主题是表现人的活力 这个句子 是 2 分 5 莫高窟艺术创作上有哪些

14、主要特点 3 分 根据这段文字简要列出三点 三点不超过20 字 1 2 3 九 作文 3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一些人去山里玩耍 下山的时候 面前出现一条羊肠小道 像是山民常走的捷径 大家 很高兴 决定沿此道尽快下山 远远地就看见山下的停车场 果然是条捷径 正当大家庆幸 时 眼前出现一道断崖 而捷径在此一拐 伸向远方的一座小山村 大家一筹莫展 只得先 向山村方向走 中途再踏上另一条小道 曲曲弯弯地 浪费了许多力气才到达目的地 山民知道每一条捷径通向何方 他们走起来 就是捷径 而我们追求 捷径 的心态 一开始就是踏上弯路的前兆 有时 走捷径也是需要经验的 就像羚羊 只知道有捷径可过

15、 河 却不知道那里有鳄鱼 这时的 捷径 只怕比弯路更 弯 读了这则故事 你有什么认识和体会 请以 捷径与弯路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不少于800 字 试题答案 一 2 分 B 二 2 分 D 三 4 分 1 2 3 4 5 6 7 8 四 10 分 1 D A C 2 3 4 1 B 2 C 3 A 五 16 分 每空2 分 1 B 2 D 3 D 4 C 5 C 6 B 7 C 8 D 六 4 分 1 手法 赋 直陈其事 2 结构 重章叠唱 复沓叠唱 七 20 分 1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2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16、3 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 非我愆期 子无良媒 4 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5 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唯庚寅吾以降 6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7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8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9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10 惨象 已使我目不忍视 流言 尤使我耳不忍闻 八 12 分 1 C 2 分 2 文中加点的 喧闹 意在强调艺术创作背景的生动 2 分 3 文中有一个与划的部分意义完全相同的句子 写在下面横线上 3 分 到别的洞窟还能思忖片刻 而这里 一进入就让你躁热 让你失态 让你只想双足腾空 4 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句子 意在提示唐代洞窟艺术的主题是表现人的活力 这个句子 是 2 分 这里什么也没有 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 5 莫高窟艺术创作上有哪些主要特点 3 分 根据这段文字简要列出三点 三点不超过20 字 1 生动形象 2 色彩绚丽 3 场面宏伟 或线条流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