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607378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试题第I卷 选择题 本卷共24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道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2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

2、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3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4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

3、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5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6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7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

4、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8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9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

5、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 956斤(18 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

6、的迫切愿望11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12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

7、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13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14表1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表1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单位:亿元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7704317387537195810835805035661959148386761649719601637

8、1090547457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15“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A B C D16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

9、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推动经济均衡发展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17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18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

10、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20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

11、济理论是A 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21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 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 22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

12、公社化时代 C计划经济时代 D市场经济时代23 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 B C D24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卷 非选择题本卷有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考生必须作答;

13、第27-29题为选考题,要求考生三选一作答。25.(25分)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材料二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