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607045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命题人:赵宪彬 审核人:王秀彦 袁洪波 张 琨 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古人认为“王”字三横代表天道、地道、人道,一竖代表能同时通达三者。也就是说,天下的一切都属于王,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王,天下所归往也”。下列关于“王”的说法错误的是A夏启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B在“皇帝”出现之前,“王”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C反映了古人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D神权对立于王权2商朝主要的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其中内服制主要管理 A商族活动区域 B商族以外的

2、活动区域C黄河中上游地区 D长江流域地区3吕氏春秋宰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B消除诸子矛盾C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D实现长治久安4洪范说:“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这里所说的“诸侯” 臣服于商王朝 相对于材料中的武王是小宗可以拥有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A B C D52017年10月4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的传统习俗。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上述材料 A某种程度上

3、反映了宗法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 B可以从古代禅让制里找到历史根源C我们应该主要从革命史观的角度去研究分析 D所反映的古代制度,是我国官僚政治的开始6西周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而极力推行宗法制。对此,下列有关宗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实行长子继承制度 B宗子掌握主祭祖先的特权C废除了世卿世禄的特权 D以“授民授疆土”为核心7秦国能灭掉六国、统一中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 B商鞅变法的成功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 D秦国综合实力的强大8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B

4、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D宗法制与郡县制9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10学者王亚楠指出:“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决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经济政治大权集中于一身,他就有无上的富、无上的贵、无上的尊严,朕即国家”。材料中的“这一项根本决定”应是 A设立皇帝称号 B规定王位世袭 C分封子弟为王 D推行郡县制度11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

5、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12西汉前期相权极重,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此问题的措施是A设“中朝” B置枢密院 C置刺史 D设三司使13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目的是A加强专制皇权 B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C建立内阁辅政制度 D提高相权14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相权削弱

6、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15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这说明宋代 A君弱臣强权臣擅权 B相权仍能制衡皇权 C官员文化素养较高 D中央集权制度削弱16“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符合这一评价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17贞观政要记载:宰相入朝议事,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据此,“谏官”任职的机构是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御史台18对中国古代选官

7、制度和监察制度表述有误的是 A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重要体现 B适应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时期两宋明清比例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C杜绝了政治腐败和低效现象 D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稳固了统治基础19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下表),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和公平、公正20“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虽奉事朝而不用其法令。”针对这种现象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A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B地方实施“推恩令”C实行三省六部制 D分割地方行政

8、权、财权和军权21“立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分镇藩服”材料所反映的制度创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2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有 秦始皇建立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唐玄宗设置节度使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A B C D23北京故宫中清朝中央某机构遗址有如下文字介绍:“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 A辅佐皇帝,随侍左右 B跪奏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参与决策 D掌管军队,谋划战事24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

9、、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弭除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25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其原因是它有利于 A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B控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 C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 D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二 非选择题(26题23分,27题12分,28题15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3分)材料一:秦始皇于公元前22

10、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材料二:“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儒士与汉制),大新制作。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宋濂 元史百官制(1)概括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从政治和思想方面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13分)(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初在政治制度设置上是如何传承与创新的?元朝的制度创新对“大一统”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10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览表 中央官制 地方管理 选官制度 秦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