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0届高三化学9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男**** 文档编号:126603300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20届高三化学9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北省2020届高三化学9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北省2020届高三化学9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北省2020届高三化学9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20届高三化学9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20届高三化学9月考试题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辛集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明代造强水法记载“绿钒五斤,硝五斤,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将二味同研细,锅下起火,取气冷定,开坛则药化为水。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惟黄金不化水中。”“硝”即硝酸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绿矾”的成分为FeSO47H2OB. “研细”可在蒸发皿中进行C. “开坛则药化为水”,“水”的主要成分是硝酸D. “五金皆成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解析】“绿矾”为硫酸亚铁的晶体,成分为FeSO47H2O,A正确;“研细”固体在研钵中进行,蒸发皿是用来蒸发液体的,B错误;根据开坛则药化为水,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惟黄金不化水中,说明该“水”的主要

2、成分是硝酸,因为硝酸能够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金、铂除外,C正确;金属和硝酸反应生成盐和含氮元素的物质,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正确选项B。点睛: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硝酸能够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金、铂除外;它与金属反应时,体现了硝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还原产物一般为含氮元素的物质。 2.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氯水和食盐水消毒杀菌的原理相同B. 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为石英砂、石灰石和纯碱C. 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或硅胶D. 可以用钢瓶储存液氯和浓H2SO4,因为它们对钢瓶发生了钝化【答案】B【解析】【详解】A.氯水杀菌是

3、利用了次氯酸的强氧化性,食盐水消毒是利用了高浓度的盐水导致细胞脱水杀菌,原理不同,故A错误;B.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为石英砂、石灰石和纯碱,涉及反应为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故B正确;C.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应该用还原性物质例如铁粉,而生石灰或硅胶只能起到干燥剂的作用,故C错误;D.液氯不能使钢瓶钝化,故D错误;答案选B。3.中学实验中,通常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来验证气体的“溶解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滴管加入液体后,由于气体的“溶解”,使瓶内压强减小,导致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从而形成喷泉

4、B. 选用合适的溶液,CO2也能做喷泉实验C. HCl、NH3和SO2均能用该装置做喷泉实验D. 用NO2气体做喷泉实验,烧瓶中将充满稀硝酸【答案】D【解析】【详解】A.用滴管加入液体后,由于气体的“溶解”,使瓶内气体迅速减少,压强迅速减小,导致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在外界压强的作用下,将烧杯中液体压入烧瓶,从而形成喷泉,故A正确;B.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溶解度小,不能形成喷泉,但是可以利用二氧化碳为酸性气体,能与碱反应的原理,选择碱液,CO2也能做喷泉实验,故B正确;C.HCl、NH3和SO2都易溶于水,可用该装置做喷泉实验,故C正确;D.因为3NO2+H2O=2HNO3+NO,因此用NO2气

5、体做喷泉实验,烧瓶中不能充满稀硝酸,故D错误;答案选D。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古人煮沸海水制取淡水,现代可通过向海水加入明矾实现海水淡化B. 我国山水画所用的炭黑与“嫦娥四号”卫星所使用的碳纤维互为同分异构体C. 某些筒装水使用的劣质塑料桶常含有乙二醇(),乙二醇不溶于水D.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真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答案】D【解析】【详解】A. 明矾不能淡化海水,不能实现海水淡化,故 A 错误;B. 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炭黑的主要成分为碳,炭黑与碳纤维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 B错误;C. 乙二醇()分子中含

6、有两个羟基,羟基属于亲水基,故乙二醇易溶于水,故 C 错误;D. 丝绸的主要原料为蚕丝,蚕丝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 D 正确。故选D。5.实验室进行Cu与浓硫酸的反应、相关物质的检测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装置制备SO2和CuSO4 B. 用装置检验SO2和尾气处理C. 用装置稀释反应后溶液,检验Cu2+ D. 用装置测定反应后剩余H2SO4的物质的量【答案】C【解析】【详解】A. Cu与浓硫酸反应制SO2,反应需要加热,故A错误;B.用装置检验SO2和尾气处理,盛装品红溶液的试剂瓶中,导管应该长进短出,尾气处理应该防倒吸,故B错误;C.铜和浓硫酸反应后,浓硫酸有

7、剩余,因此应该将烧瓶中的反应液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C正确;D.氢氧化钠应该用碱式滴定管盛装,故D错误;答案选C。6.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 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B. 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分子存在C. 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有Cl存在D. 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将减弱【答案】A【解析】【详解】A. Cl2为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故A正确;B.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HClO分子存在,因为次氯酸有漂白性,故B错误

8、;C.加入盐酸酸化,加入了氯离子,会干扰氯水中氯离子的测定,应该用硝酸酸化,故C错误;D. Cl2+H2OHCl+HClO,HClO不稳定,易分解生成HCl和O2,导致平衡正向移动,因此久置氯水变成了盐酸,酸性增强,故D错误;答案选A。7.某澄清、透明浅黄色溶液中可能含有H+、NH4+、Fe3+、Ba2+、Al3+、SO42-、HCO3-、I-八种离子中的几种,在检验方案设计时初步分析其溶液中最多可含的离子(不包括OH-)有A. 5 种B. 6 种C. 7 种D. 8 种【答案】A【解析】浅黄色溶液中含有黄色离子Fe3+,与Fe3+发生反应的、I-不能存在,依据阳阴离子共存而保持溶液电中性判断

9、唯一的阴离子SO42存在,与SO42发生反应的Ba2+不能存在,该溶液中可含的离子有H+、NH4+、Fe3+、Al3+、SO42,共5种,故选A。8.饮茶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文化之一为方便饮用,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取罐装饮料茶:关于上述过程涉及的实验方法、实验操作和物质作用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萃取B. 是过滤C. 是分液D. 维生素C可作抗氧化剂【答案】C【解析】A、提取可溶物,加有机溶剂萃取, A项正确;B、为分离不溶性茶渣,为过滤,B项正确;C、中混合物不分层,分罐密封,无分液操作, C项错误;D、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作抗氧化剂,D项正确;答案选C。点睛:流程图可知,热水溶解后,提取

10、可溶物为萃取,为分离不溶性茶渣,为过滤,对滤液加抗氧化剂后密封霉菌来解答。9.有关下列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A. 无水乙醇试剂瓶上应贴该危险化学品标志 B. 该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表示12C,不能表示14C C. 该比例模型可以表示水分子,也可以表示二氧化碳分子 D. 该球棍模型表示的物质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无水乙醇为易燃性液体,故A正确;B. 12C和 14C 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只有中子数不同,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分子构型为直线型,故C错误; D.羧基上的碳氧双键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A。10.下列各组粒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或通入试剂

11、X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也正确的是( )选项微粒组加入试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K+、Na+、HCO3-、SiO32-过量HC12H+ SiO32-= H2SiO3BNH4+、Fe3+、Br-、SO42-过量H2SFe3+H2S=FeS+2H+CHClO、Na+、Fe3+、SO32-过量CaCl2Ca2+ SO32-= CaSO3DI-、Cl-、H+、SO42-过量NaNO36I+2NO3+8H+=2NO+4 H2O+3I2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HCO3-与SiO32-反应生成H2SiO3和CO32-,通入过量HCl,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i

12、O32-=H2SiO3,H+HCO3-=CO2+H2O,故A不符合题意;B.题中所给四种离子可以大量共存,通入过量H2S,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2Fe2+S+2H+,故B不符合题意;C.HClO与SO32-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D.题中所给四种离子可以大量共存,通入过量NaN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I+2NO3+8H+=2NO+4 H2O+3I2,故D符合题意。故选D。11.下列固体质量增加是A. Cu加入氯化铁B. Zn加入硫酸C. H2通入灼热氧化铜D. 高温下水蒸气通入Fe【答案】D【解析】【详解】A. Cu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铜

13、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固体质量减少,故A错误;B. Zn加入硫酸,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固体质量减少,故B错误;C. H2通入灼热氧化铜,生成铜和水,固体质量减少,故C错误;D. 高温下水蒸气通入Fe,生成四氧化三铁固体和氢气,固体质量增加,故D正确;答案选D。12.以环戊烷为原料制备环戊二烯的合成路线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的结构简式是B. 的反应类型分别是取代、消去C. 反应的条件分别是浓硫酸加热、光照D. 加入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褪色则可证明已完全转化为【答案】B【解析】【分析】由环戊烷为原料制备环戊二烯的合成路线,根据逆向思维的方法推导,C为,B为,A为,据此分析解

14、答。【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故A错误;B根据合成路线,反应为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反应为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反应为加成反应,反应为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故B正确;C反应为卤代烃的消去反应,需要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为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反应为烯烃的加成反应,条件为常温,故C错误;DB为环戊烯,含碳碳双键,环戊二烯含碳碳双键,均能使高锰酸钾褪色,则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能证明环戊烷已完全转化成环戊二烯,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根据目标产物的结构和官能团的性质分析推导,环烷烃可以与卤素发生取代反

15、应,要制得,可以再通过水解得到。13.如图是某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X是一种强碱,G为正盐,通常条件下Z是无色液体,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6,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的水溶液显碱性B. D为一种红棕色气体C. B 和F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D. F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与Y反应生成D【答案】D【解析】【分析】G(正盐)与强碱反应生成气体F。确定F为NH3,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6,确定Y为O2,F与氧气反应生成E(N2),E与氧气反应生成D(NO),D与氧气反应生成C(NO2),NO2与Z(H2O)反应生成B(HNO3),B与强碱X反应生成硝酸盐,据此分析。【详解】A. A为强酸强碱盐,水溶液显中性,故A错误;B. D为NO,是无色气体,故B错误;C.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