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9课《兰亭集序》ppt课件2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603028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9课《兰亭集序》ppt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9课《兰亭集序》ppt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9课《兰亭集序》ppt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9课《兰亭集序》ppt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9课《兰亭集序》ppt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9课《兰亭集序》ppt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9课《兰亭集序》ppt课件2(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暮春者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论语 先进 兰亭集序 王羲之 王羲之 字 善书法 有之称 曾任右军将军 世称 也长于诗文 字和文任意而行 得自然之妙 风格潇洒放脱 论者称其笔势 以为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王羲之曾经一度做官 他关怀国事 在政治上曾有积极用世的一面 后辞官归田 以山水为娱 好服食养性 胸怀旷达 为时人敬重 逸少 书圣 王右军 知人论世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书圣 清风出袖 明月入怀 习俗和写作背景古人每年三月初三 为消灾除凶 到水边嬉游 祭祀 沐浴 采兰 称为修禊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 王羲之和谢安 孙绰等社会名士41人集会于会稽郡山阴的兰亭

2、修禊 一群名人雅士 列坐曲水两侧 将酒杯置于清流之上 顺水任游 停于谁前 则赋四 五言诗各一首 否则罚酒 据载 这次聚会有26人作诗37首 合为 兰亭集 王羲之为之作了一篇序文 这就是有 天下第一行书 之称的 兰亭集序 序与跋 介绍或评述一部著作或文章 有如现在的 引言 前言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 列于书后的叫 后序 跋 赠序 临别时以诗文相赠所用的一种文体 多抒发敬重劝勉依恋之情 书序 对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内容的介绍 评述文字 散文佳作 脍炙人口 流传至今 书法作品 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 局部 生词注音 癸丑 会稽山 修禊事 激湍 流觞 骋怀 放浪形骸 趣舍万殊 q 一契 嗟悼

3、 彭殇 u ku ij x tu n sh n ch n h i q ji d o sh n 一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 再读课文读懂文意 三 理清思路 1 找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动词 动词 俯仰 2 作者俯仰什么 俯仰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在文中找出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 词或句子 信可乐也 第2段 岂不痛哉 第3段 悲夫 第4段 思路 天地 人生 古今 乐 痛 悲 1段 2段 3段 课文研读 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4、第1自然段 介词结构后置 春季的末一个月 三月 一种祭礼 高高的竹子 都 映衬 酒杯 排列 古今 曲水旁边 乐器 繁盛 作诗 省略动词宾语 举行 的 都 形作名 贤才 形作名 年轻 长者 名作动 饮酒 名作动 围绕 使 流动 天干地支 十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十二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天干配地支 60年一循环 是日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第2自然段 之 定语后置标志 和风 用来 抒发胸臆 穷尽 实在 自然万物 值得 这 动作名 眼睛 耳朵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 但文

5、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定语后置 1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 四海之大 有几人欤 3 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4 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 3 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4 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 1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 四海之大 有几人欤 中心词 之 定语 者 中心词 之 定语 5 求人可使报秦者 未得 6 我持白璧一双 欲献项王 玉斗一双 欲与亚父 7 铸以为金人十二 5 求人可使报秦者 未得 6 我持白璧一双 欲献项王 玉斗一双 欲与亚父 7 铸以为金人十二 中心词 定语 者 中心词 数 量 词 暮春三月 江南草长

6、 杂花生树 群莺乱飞 课文赏析 南北朝丘迟 与陈伯之书 1 良辰 暮春之初 暮春之初天朗气清 比较王羲之笔下春景与其他文人笔下的的春景的不同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忆江南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 晚春 明确 忆江南 和 晚春 写的是花红水绿 尽显春色之浓艳 兰亭集序 映入眼帘的只有山 水 竹 天 风而已 写竹 只言其 修 而舍其翠绿 写水 只言其 清 而弃其碧波 尽显春色之素淡 雅致 清幽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忆江南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 晚春 崇山峻岭 茂林 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3 事雅 修禊事也 流觞曲水之饮 我国古代

7、文人有流觞而饮 吟诗作赋之雅俗 贤士聚会免不了酒与诗 酒是感情的催化剂 诗是感情的产品 流觞曲水 贤士纷纷临流赋诗 虽无丝竹管弦之乐 亦足以把内心深处的感情都表达出来 4 赏心 游目骋怀 提问 此情此景 作者感到赏心悦目 那么 他是如何表达的 明确 仰观宇宙之大 信可乐也 游目骋怀 游 骋 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 我们在仰观俯察的时候 也是我们游目骋怀的时候 这个时候的我们是超脱的 空灵的 美妙的 这个时候 已经是见山不只是山 见水不只是水了 而是可娱可乐 可歌可咏的了 明确 先总叙时间 地点及集会 再叙人 地 事 感想 总结 第一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兰亭盛会的 兰亭集会的盛况 时间 永和九年 岁

8、在癸丑 暮春之初 地点 会稽山阴之兰亭 事由 修禊 环境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急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人物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信可乐也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兰亭雅集 信可乐也 良辰 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人贤 美景 乐事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 映带左右 流觞曲水 一觞一咏 赏心 仰观俯察 游目骋怀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 静躁不同 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9、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第3自然段 助词 引起下文 取消句子独立性 一俯一仰之间 之于 通 晤 有的人 通 趋 趋向 不一样 一时 高兴的样子 满足 对 事情 到达 等到 到 及 过去 附着 因 指 向之 句 自然 第4自然段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符契 两半 可合在一起 面对 悲伤 明白 本来 一 齐 作动词 把 看做一样 相等 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无根据 情趣 一个个 纵

10、使 这次 集会 的诗文 修禊事也茂林修竹况修短随化列坐其次丝竹管弦之盛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足以极视听之娱夫人之相与 二 整理重点实 虚词 古代的一种风俗 修 做 高 长 旁边 水边 热闹 繁多 用来 的原因 动词 穷尽 交往 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曾不知老之将至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有的人 之于 会面 乃 竟 动词 至 及 面对 明白 本来 动词 把 看作一样 动词 把 看作相等 原因 如同 好像 对 这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为动词 一觞一咏觞 喝洒 形容

11、词活用为名词 群贤毕至贤 有才有德之人 少长咸集少 少者 长 长者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 热闹的场面 死生亦大矣大 大事 数词活用为动词 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一 用做动词 是一样的 意动用法 1 齐彭殇为妄作齐 形容词用作意动词 以 为齐 看作相等 2 一死生为虚诞一 数词用作意动词 以 为齐 看做一样 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 句式 介词结构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不能喻之于怀 于怀不能喻之 亦将有感于斯文 于斯文有感 定语后置 仰观宇宙之大 广大的宇宙 俯察品类之盛 丰富的万物 2 俯仰人生 为何而痛 俯仰一世 老之将至人生短暂之痛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人生易卷之痛向之所欣 已为

12、陈迹光阴易逝之痛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生死难测之痛 死生亦大矣岂不 思考 乐之因 痛之由 悲之源 哉 背景介绍 两晋政治恐怖 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 残杀现象时有发生 士大夫不满 普遍崇尚老庄 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 玄学盛行 对士人的思想 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 文学创作内容消沉 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 东晋时期 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 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 但王羲之一反 清虚寡欲 尤善玄言 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 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 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 兰亭集序 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魏晋风度 阮 籍嫂尝归宁 籍相见与别 或讥

13、之 籍曰 礼岂为我设邪 邻家少妇有美色 当垆沽酒 籍尝诣饮 醉 便卧其侧 籍既不自嫌 其夫察之 亦不疑也 兵家女有才色 未嫁而死 籍不识其父兄 径往哭之 尽哀而还 其外坦荡而内淳至 皆此类也 时率意独驾 不由径路 车迹所穷 辄恸哭而反 世说新语 酒德颂 刘伶恒纵酒放达 或脱衣裸形在屋中 人见 讥之 伶曰 我以天地为栋宇 屋室为褌衣 诸君何为入我褌中 今之视昔 今 我 后之视今 3 俯仰古今 悲在何处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千古同 作者悲古人 悲时人 亦悲后人 死生之大 思考 乐之因 痛之由 悲之源 4 作者说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你

14、还读过哪些抒人生无常之感 发时不我待之叹的诗文 学生举例 互相交流 生与死 道 方生方死 方死方生儒 以生为乐 以死为哀佛 生死轮回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曹操 短歌行 人生一世间 忽若暮春草 徐干 室思 但恐须臾间 魂气随风飘 阮籍 咏怀 天高地迥 觉宇宙之无穷 兴尽悲来 识盈虚之有数 王勃 滕王阁序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 前赤壁赋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毛泽东 采桑子 重阳 生命不长 人生不可不努力 千古同悲 人生苦短命运难测 良辰美景赏心悦事 乐 痛 悲 写作特点 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相结合 句式整齐 骈散结合 朴素自然而又错落有致 1 思考

15、 作者抒写宴集后的感触 他的抒情基调由乐转痛转悲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以 悲 为抒情基调 上文兰亭聚饮 赋诗 是乐事 但有聚就有散 聚会难而短 分散易而长 这种欢聚难常的感触已经使人情绪低落 由此 进而想到人生短促 所以聚散生死始终笼罩文学家的心 故作者有乐转悲 一 探究阅读 2 思考 怎样看待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不为玄学家们的论凋所蔽 阐明他的生死观 是他性格旷达的表现 但他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时期 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 不求进取 对他也不能说没有影响 因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 例如以 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说死 这是难以苛求的 3 讨论 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 结合实际谈谈

16、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 文章最后一句 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 是 后之览者 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 结合历史人物 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 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 我认为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 悲叹并不等于悲观 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 比如曹操 李白 曹操在诗中写道 人生几何 对酒当歌 譬如朝霞 去日苦多 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 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 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 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 消极其表 执着其里 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人生苦短 无论对凡夫俗子 还是英雄伟人似乎都是一个万古恒新的话题 且不必说 古诗十九首 中的 人生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 人生寄一世 奄忽若飙尘 也不必说汉武帝的 少壮几时奈老何 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也发出 人生易老 天难老 的感叹吗 可以说 人生苦短 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心态 那么王羲之对此感慨万千 有什么不可呢 何况 作者并没有因人生短促 人生无常 就醉生梦死 及时行乐 了此一生 而是以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这在玄学盛行 士大夫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