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诗词五首》ppt课件2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597222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5.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诗词五首》ppt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诗词五首》ppt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诗词五首》ppt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诗词五首》ppt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诗词五首》ppt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诗词五首》ppt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诗词五首》ppt课件2(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诗词五首 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 导入新课 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 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学习目标 1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导入新课 观刈麦 白居易 作者简介 白居易 772 846 字乐天 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 河南郑州新郑人 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 语言平易通俗 有 诗魔 和 诗王

2、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 左赞善大夫 有 白氏长庆集 传世 代表诗作有 长恨歌 卖炭翁 琵琶行 等 白居易祖籍山西 陕西 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 葬于洛阳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 白居易墓 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背景介绍 观刈麦 是白居易任周至县 今陕西省西安市西 县尉时写的 县尉官职不高 需要到民间查访 在查访中 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 大有感触 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好诗篇 观刈麦 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 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 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 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 表现了一个有良心

3、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 807 诗人三十六岁 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 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 征收捐税等事 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 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整体感知 用原文回答 1 作者怎样描绘割麦人劳动的情景 2 拾麦者为什么去拾麦 用一字概括百姓生活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请用一个字概括 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是怎样想的 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 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 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 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

4、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 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 第一层四句 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农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 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 人倍忙 的五月 这两句总领全篇 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 一派丰收景象 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 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桨 相随饷田去 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第二层八句 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 人倍忙 的割麦情景 婆婆 儿媳妇担着饭篮子 小孙儿提着水壶 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

5、儿的男人们送饭的 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 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 而后做饭 小孙子跟着奶奶 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 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 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 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 他们脸对着大地 背对着蓝天 下面如同笼蒸 上面如同火烤 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 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 因为这是 虎口夺粮 时间必须抓紧呀 妇姑 媳妇 婆婆 古时媳妇称婆婆叫姑 称公公叫舅 荷 肩挑 用篮子盛着食物 这里即指饭篮 壶浆 用壶装着水 这里即指水壶 田 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 丁壮 成年的男劳力 惜 珍惜 舍不得浪费 天气如此之热 白天又如

6、此之长 而人们却竭力苦干 就怕浪费一点时间 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 惜 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 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白居易的 卖炭翁 中有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之语 愿 字的用法与此处 惜 字的用法正同 这一层交代了人物 环境 心里 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 复有贫妇人 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 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 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 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 这是比前述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 你看她的形象 左手抱着一个孩子 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 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

7、穗 这有多么累 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 但有什么办法呢 现在是收麦的时候 还有麦穗可捡 换个别的时候 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 而她们家在去年 前年 也是有地可种 有麦可收的人家呀 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 把家产 土地都折变了 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 秉 拿着 田家 这里指一个庄稼户的产业 输 交纳 这一层写拾穗 从肖像 语言 突出生活的悲惨 揭示了赋税的繁重 第四层六句 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事 从事 岁晏 年底 吏禄三百石 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作品的题目叫 观刈麦 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 除了刈麦者之外 却还有一个拾麦者 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

8、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 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 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 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 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 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 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 对劳动人民 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 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 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 自己问心有愧 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 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 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古代农民 赤壁 杜牧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 在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 但诗人所咏的赤壁是湖北黄冈的

9、赤鼻矶 诗人借题发挥 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 题目介绍 杜牧 字牧之 号樊川 唐代诗人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 尤以七言绝句见长 与李商隐齐名 被人们称为 小李杜 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著有 樊川文集 作者简介 杜牧于会昌二年 842 出任黄州刺史期间 曾游览黄州赤壁矶 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 观 赤壁 而思史 回忆三国时代在鄂州赤壁矶所发生的吴蜀联军大败曹兵 想起三国鼎立局面的 赤壁之战 抚今追昔 兴之所至 挥笔写下了这著名的咏史诗 写作背景 第一二两句 叙事 写诗人从前朝旧物睹物兴感 不禁 发古思之幽情 浮想联翩 整体感知 第三四两句 由叙事引发议论 杜牧本人认为赤壁之功出于侥幸 若非东风之便

10、则国破家亡 借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说来 便觉风华蕴藏 增人百感 此正诗人巧于立言处 1 赤壁 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这样写有何作用 发现原来是 前朝 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从而为下文铺垫 课文讲解 2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 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 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 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 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 只要有机遇 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 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 是借助东风而已 有很大的偶然性 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 诗人不以成败

11、论英雄 过零丁洋 文天祥 文天祥 1236 1282 字宋瑞 二字履善 号文山 吉州庐陵 今江西吉安 人 理宗宝佑四年 1256 举进士第一 恭帝德佑元年 1275 元兵长驱东下 于家乡起兵抗元 作者简介 1275年 临安被围 文天祥任右丞相兼枢密使 奉命往敌营议和 因坚决抗争被拘 后得以脱逃 转战于赣 闽 岭等地 兵败被俘 坚贞不屈 就义于大都 今北京 能诗 前期受江湖派影响 诗风平庸 后期多表现爱国精神之作 存词不多 笔触有力 感情强烈 表现了作者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 震憾人心 有 文山先生全集 背景介绍 首联 写诗人寒窗苦读考上功名 进入仕途 还写了诗人起兵抗元的经历 整体感知 颔联 写国

12、家命运惨淡 危在旦夕 自己家破人亡 孤苦伶仃 颈联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忧虑 尾联 表现他宁死不屈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的民族英雄的气节 1 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 因科举走人仕途 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 起兵勤王抗元 课文讲解 2 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 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上句写国家山河破碎 形势危急 下句写个人历经艰辛危苦 说明了国家命运命运和个人的安危紧密相联 比喻 3 颈联中的 惶恐 零丁 有双层含义 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上句写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 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中巧妙地运用两个地名 一语双关地写出形

13、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及他人生的两次经历 4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明了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报国之志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导入新课 j h i己亥杂诗g ng 清 龚自珍xi 浩荡 离愁 白日斜 吟鞭 东指 即天涯 落红 不是 无情物 化作 春泥 更护花 一 读诗韵 浩荡 广大无边 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 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形容愁思无穷无尽 吟鞭 指诗人马鞭 落红 落花 诗人自喻 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离开官场 二 读诗意 吟边东指即天涯 离开北京 马鞭向东一挥 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

14、身 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离开枝头 飘零的花朵并非是无情之物 化作春天的泥土滋养出新的鲜花 提示 我喜欢的诗句是 因为它 我认为可以这样读 可以从情感 修辞手法入手 你最欣赏这首诗中的哪一句呢 讲讲你喜欢的原因 浩荡离愁白日斜 忧伤失落吟鞭东指即天涯 悲壮洒脱落红不是无情物 向上积极化作春泥更护花 豁达乐观 读出情感 三 读诗情 1 离开枝头 飘零的花朵并非是无情之物 化作春天的泥土滋养出新的鲜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 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 不忘报国之志 3 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这两句移情于物 是新生命的赞歌

15、升华提高 同学们请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在当今社会 有没有具有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种精神的人呢 简单的举个例子说一说 本诗小结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 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 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著的忠忱 不甘于沉沦 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牺牲自己 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课外作业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诗人看来 落花作为个体 它的生命是终止了 但当它化作春泥 就能保护 滋养出新的花枝 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 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 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 绚丽灿烂的春天 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 写一篇短文 用上 落红不是无情物

16、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句话 不少于三百字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张养浩 1270 1329 元散曲家 字希孟 号云庄 济南 今属山东 人 曾任监察御史 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 免官 后复官至礼部尚书 参议中书省事 辞职归隐 屡召不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 出任陕西行台中丞 办理赈灾 以积劳病卒 作者简介 张养浩自幼好学 上自儒家经典 下至诸子百家 唐诗 宋词 笔记小说 无所不读 又诗赋 文章无所不能 尤长于散曲 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 登华不注 游大明湖 览龙洞 赏泉水 寄傲山林 纵情诗酒 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 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 诗近400首 各类文近百篇 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 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 又能诗 有 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云庄类稿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 风格清逸而豪放 当时关中大旱 饥民相食 灾情十分严峻 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 弃官归养 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 毅然受命 出任陕西行台中丞 赈济灾民 因此途经潼关 后因积劳成疾 客死任所 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 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写作背景 当时关中大旱 饥民相食 灾情十分严峻 经历过宦海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