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6课《石头城》ppt课件3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596611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6课《石头城》ppt课件3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6课《石头城》ppt课件3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6课《石头城》ppt课件3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6课《石头城》ppt课件3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6课《石头城》ppt课件3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6课《石头城》ppt课件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6课《石头城》ppt课件3(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怀古诗的鉴赏 什么是怀古诗 怀古诗就是诗人以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 历史陈迹为题材 借登高望远 咏叹史实 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 寄托哀思 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 故多用典故 借景抒情 借古讽今 对比等 手法委婉 怀古诗的结构 临古地 思古人 忆其事 抒己志 点击概念理性认识 石头城 刘禹锡 教学目标 1 欣赏诗歌 了解怀古诗的艺术特点 2 了解作者及作品风格 3 体悟诗人对往昔的感慨之情和对当权的警醒之意 刘禹锡 772 842 中唐诗人 字梦得 洛阳人 唐顺宗永贞元年 805年 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 谋夺宦官兵权 失败后贬为朗州 湖南常德 司马 九年

2、后 元和十年 815年 被召进京 游玄都观 因作诗 戏赠看花诸君子 讽刺权贵 再度被贬 先后任连州广东连县一带 苏州等地刺史 一 走近刘禹锡 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 三年后再调和县 安徽和县一带 刺史 在任两年复罢去 路经金陵时 写下组诗 金陵五题 石头城 是这首诗的第一首 晚年 因足疾回洛阳 常与白居易饮酒酬唱 因宰相裴度力荐 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郎等职 世称 刘宾客 晚年有 诗豪 之称 他是柳宗元的文章挚友和志同道合的同志 其与柳宗元 白居易二人过往甚密 秦晋厚交 故时有唱和 时称 刘柳 刘白 诗歌创作主要成就 乐府诗 竹枝词 怀古诗 金陵五题 竹枝词 之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

3、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长庆元年 刘禹锡调任夔州刺史 三年后再调和州 安徽和县一带 刺史 途中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 途经金陵时 漫游了这座六朝古都 诗人登临时 只见空城犹在 物是人非 六朝豪奢繁荣荡然无存 时值李唐国运衰微 力图中兴 目睹金陵残破衰败的景象 联想到唐敬宗沉溺声色 游乐无度 国事日非 感慨万千 于是吊古伤今 写下了 金陵五题 石头城 是其中的一首 二 创作背景 金陵 的别称 即现在的南京城 它前枕长江 后傍钟岭 壮丽险峻 位置重要 战国时 楚国人称南京为 金陵 这是南京为金陵的最早得名 三国时 东吴

4、孙权定都南京 在南京西郊石头山上修建城郭 宫殿 并更名为 石头城 东晋时 石头城续为国都 六朝时 宋 齐 梁 陈亦相继在此定都 金陵故又有 六朝古都 之称 经六朝繁荣 唐初高祖武德元 626 唐定都长安 石头城废弃 石头城 中国文人的金陵情结 一 金陵往事 北临长江 南近秦淮河 地势险要 城墙牢固 相传诸葛亮观看山头形势 叹息 钟山龙盘 石头虎踞 帝王之宅也 六朝 东吴 东晋 南朝的宋 齐 梁 陈 都以此为都城 曾经繁华一时 纸醉金迷 声色喧嚣 是著名的大都市 但是历代南朝君王 倚仗天险 不思进取 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后来这里逐渐荒芜 只剩下断壁残垣供后来人反思和凭吊 二 金陵的景点和相关诗歌

5、1 乌衣巷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2 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3 秦淮河 杜牧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三 金陵诗歌的主要题材 1 瞻仰古迹感叹历史兴衰变化 联系当今时局 无限感伤 2 借六朝帝王凭恃天险 纵情享乐而国亡的史事 讽谏当局吸取教训 思考 石头城本是六朝古都 现在在诗人眼里又是什么情景呢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 三 整体感知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

6、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青山依旧 环绕着六朝古都 潮水一次次地拍打着空荡荡的城 又寂寞地退了回去 秦淮河水东边那轮明月 仍旧和六朝时一样 深夜从城垛 女墙 升起 照着这荒凉残破的古都 四 品读全诗 朗读后 思考 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 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氛围 山 故国 石头城 江潮 明月 周遭在 群山沉寂苍莽 围 空 都城冷落荒凉 打 寂寞回 悲凉 凄清 寂寞 冰凉 旧时 夜深还来 酒榭舞楼 彻夜笙歌穷奢极欲 醉生梦死 旧月多情 依然光顾物是人非 世事沧桑 月色凄清苍凉 意象 描写词语 特点 意境 氛围 探究 面对眼前的衰景 诗人并没有说出其造成的原因 却去写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月亮

7、 这有什么深刻含义 更能体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1 在这里诗人把月亮看做历史的见证人 诗人称它为 旧时月 因为它照见过六朝腐朽的统治者在秦淮河游乐的情形 照见过当年的豪华生活 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 将古代的金陵与现在的金陵联系起来 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今夜它又穿过女墙照过来 可这已经是一座空城了 诗人无尽的慨叹含于其中 2 更能借六朝的覆灭讽喻现实 寓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和国运衰微的感慨 希望统治者以前车之覆为鉴 五 主题分析 对象 角度 六朝古都盛极一时 贞观开元繁盛兴旺 唐初废弃冷落荒凉 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衰微破败 依旧的山月 依旧的潮水 见证了六代繁华已逝的历史沧桑 寄予作者物是人非及故国

8、萧条之感慨 此外 更是在讽喻现实 警示当朝统治者 讨论 石头城与唐朝有何联系 1 主题 诗人借描写石头城萧条荒凉的景象 伤悼石头城六朝繁荣的消逝 表达了作者江山依旧 国事日非 物是人非 繁荣易逝 好景无存的慨叹 抒发了作者对满目疮痍 国运衰微的愁闷之情 2 艺术特点 1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2 拟人化 情绪化的抒情 3 浓郁的文学感 厚重的历史感 六 课堂小结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 或借古讽今 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 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 历史陈迹为题材 借登高望远 咏叹史实 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 寄托哀思 托古讽今等目的 七 知识拓展 咏史怀古诗 主题 1 怀人伤己 触发点在古人 落脚点在自己 2 怀古伤今 触发点在古事 古迹 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3 理性反思 站在历史的高度 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 启迪世人 背诵这首诗 七 课后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