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7课《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1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596609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7课《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7课《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7课《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7课《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7课《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7课《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7课《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1(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 魏征殁 吾失一镜矣 贞观十七年 魏征病卒 太宗自制碑文 并为书石 魏徵 字玄成 唐代政治家 文学家 史学家 曾任谏议大夫 封郑国公 以直言敢谏著称 史称 诤臣 鹞死怀中 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 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 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 赏玩得高兴时 魏征进来了 太宗怕魏征提意见 回避不及 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 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 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 拖延时间 太宗不敢拿出鹞子 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太宗曾罢朝 怒曰 会杀此田舍汉 文德后问 谁触忤陛下 帝曰 岂过魏征 每廷争辱我 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

2、于庭 帝惊曰 皇后何为若是 对曰 妾闻主圣臣忠 今陛下圣明 故魏征得直言 妾幸备数后宫 安敢不贺 译文 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 发怒说 一定要杀掉这个庄稼汉 长孙皇后问 谁冒犯了您 太宗说 难道有超过魏徵的吗 经常在朝廷上同我争辩 使我难堪不痛快 长孙皇后退下去穿上上朝时的礼服 戴上凤冠站在太宗旁 太宗吃惊地说 皇后为什么这样 长孙皇后回答 我听说皇上圣明臣下才忠诚 现在您圣明 所以魏徵才能直言 我有幸能在后宫充数 怎敢不为您祝贺呢 公元627年 李世民登基 改元贞观 在贞观初年 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 进一步保持了节俭 谨慎的作风 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 经

3、济得到发展 百姓生活富足 加上边防巩固 内外无事 国家安定 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 大修庙宇宫殿 广求珍宝 四处巡游 劳民伤财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 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 在群臣齐唱赞歌时 独能上疏进谏 连进四疏 使太宗猛醒 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 表示从谏改过 并把这些奏疏置于案头 奉为座铭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谏太宗十思疏一 文学常识 一 疏1 古代臣属向皇帝分条陈述奏议 2 指奏章上达 二 魏徵 580 643 字玄成 馆陶 今属河北 人 唐代文学家 政治家 史学家 少孤贫 有大志 留意纵横之术 隋大业末 参加李密义军 后随李密投唐 初为太子洗马 太宗即位 擢为谏议大夫 常召入内

4、室询以政事得失 魏徵知无不言 敢于直谏 史以 诤臣 称之 迁秘书监 门下省侍中 至光禄大夫 封郑国公 世称魏郑公 死后赠司空 谥文贞 留有 魏郑公文集 与 魏郑公诗集 全唐诗 录存其诗一卷 自读课文1 标注生词读音2 注意正确断句3 找到具体阐述 十思 的段落 自读课文1段1 参注释翻译文段2 勾划特殊词句3 本段中提出了什么观点 怎样论证的 臣闻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臣虽下愚 知其不可 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也 固使

5、 稳固根本根浚疏通治稳定太平下最 极当掌管 主持神器帝位斯这崇推崇极天至高无上的皇权峻高峻休美好 福祉 之助词主谓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以动词 用 行连词 表目的 来 二 研读文本 一 第1段1 指出红色字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必固其根本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2 指出红色字的古今异义 必固其根本3 指出红色字实词的意义 必浚其泉源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虽在下愚4 指出红色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欲流之远者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虽在下愚人君当神器之重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5 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将崇极天之峻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也 我听说 想要树木长得高 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 想要使泉水流得

6、远 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 想要国家安定 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 树根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 我虽然最愚昧无知 也 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何况 您这 明智的人呢 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 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 戒除奢侈而行节俭 这也 如同 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 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长远啊 思考题 1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 比喻论证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2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答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求木长固根本欲流远浚泉源 源不深望流远根不

7、固求木长 思国安积德义 德不厚思国安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伐根求木茂塞源欲流长 类比 反比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求木长固根本欲流远浚源泉 伐根求木茂塞源欲流长 人君当重居大不念安危奢俭 德不厚思国安 臣知不可而况明哲 亦 思国安积义 源不深望流远根不固求木长 自读课文2段1 参注释翻译文段2 勾划特殊词句3 本段中提出了什么观点 怎样论证的 凡百元首 承天景命 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盖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 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怒 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 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凡百所有的景

8、大殷深切傲轻视行路路人董督责 克能够盖副词表推测既已经苟苟且惟只 只是宜应该以连词 表修饰 地介词 用 拿而连词 表承接连词 表并列连词 表修饰连词 表转折 历代 所有的帝王 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 能够善终的很少 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 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 一定竭尽诚心对待臣民 已经成功 就放纵自己的情感而看不起别人 竭尽诚心 就会使敌对的势力 和自己 联合 傲视别人 就会使亲人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 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他们 人们 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感念 皇上的 仁慈 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怨恨不在有多大 可怕的只有民众

9、的力量 人民像水一样 能够负载船只 也能使船只颠覆 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思考题 1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答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怒 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 2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答 怨不在大 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取易守难 殷忧竭诚得志傲物 善始繁克终寡 吴越一体 载舟覆舟 骨肉行路 深慎 分析历史道理论证 翻译以下句子 1 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也 2 凡百元首 承天景命 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3 虽董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

10、怒 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 4 怨不在大 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谏太宗十思疏 正反类比分析历史道理论证 积德安国 善始善终 竭诚待人 戒奢以俭居安思危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凡元首承天命 善始繁克终寡 殷忧竭诚一体 得志纵情行路 虽 董以严刑振以威怒 终 免不怀仁恭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取易守难 吴越一体 骨肉行路 自读课文3段1 参注释翻译文段2 勾划特殊词句3 作者从哪些方面提出了 十思 他认为理想的政治境界是什么 诚能见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 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 则思谦冲以自牧 惧满溢 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 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 则思慎始而敬终

11、 虑壅蔽 则思虚心以纳下 想谗邪 则思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 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 宏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 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 代百司之职役哉 作兴建谦冲谦虚牧约束 修养盘游游猎三驱从三面驱赶猎物 留一面放生 敬谨慎壅蔽被堵塞蒙蔽黜排斥谬错误地兹这简选拔驰奔波效劳化教化司管理道政策 方法 安形容词使动使 安定下名词用作动词居于 之下乐形容词词意动以 为乐 喜爱忧形容词词意动以 为忧 担心虚形容词使动使 虚正形容词使动使 端正恶形容词作名词恶人 品质不良的人能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善形容词作名词好

12、的意见 其语气副词 表反问 推测等诚表假设 相当于 果真 以连词 表目的 来介词 把 拿连词 表因果而连词 表并列连词 表因果连词 表承接连词 表修饰 如果能够看见自己想要的东西 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 将要兴建什么 就要想到适可而止 来使百姓安宁 想到 自己的君位 高而险 就要谦虚谨慎 自我约束 害怕会骄傲自满 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居于百川之下 喜爱狩猎 就想到用三面捕杀 留一面给它们逃生 不要赶尽杀绝 以此为限度 担心意志松懈 就想到 做事 要慎始慎终 担心受蒙蔽 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 畏惧说坏话的人 就想到使自己的品德端正来斥退奸恶小人 施加恩泽 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错误地奖赏 动

13、用刑罚 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愤怒而滥用刑罚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 弘扬这九种德行 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 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们的谋略 勇敢的人就能完全竭尽他们的力量 仁爱的人就能传播他们的恩惠 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们的忠诚 文臣武将一齐任用 皇上 垂衣拱手 就能治理好天下 为什么一定要使自己劳神费思 代管理百官的职事呢 戒奢侈恤百姓 戒焦躁不自满 不放纵不懈怠 纳忠言远小人 克喜怒明赏罚 生活 修养 工作 顺民意安民生 通言路清朝堂 重理性明法度 得民心 立国威 树正气 稳帝位 养性情增智慧强能力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见欲知足自戒将作知止安人念危谦冲自牧惧溢江

14、海下川乐游三驱为度忧怠慎始敬终虑蔽虚心纳下惧邪正身黜恶恩加因喜谬赏罚及以怒滥刑 总十思宏九德简能任择善从 智尽谋勇竭力仁播惠信效忠 文武用垂拱治何劳苦代百司 谏太宗十思疏 为何思思什么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为什么思 思些什么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写作特点1 骈散结合 华美流畅唐代的奏疏 习惯上都用骈文写 这篇奏疏虽然也用了许多骈偶句式 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 骈散语句交替运用 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 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 易于诵读 2 正反论述 务尽其旨全文以论述为主 对同一个问题 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 这样 说理更加透彻 如第一段先从

15、正面论述 固本疏源 再从反面阐述不这样做的危害 第二段关于 殷忧 竭诚 与 得志 傲物 的反复论述 第三段贯穿 十思 的本能欲望 或反应 与理性自制的对举 都体现了这一特点3 比喻排比 生动有力文章以浅显的比喻衬出中心论题 比喻作为一种推理手段 起到了生动 直观的效果 全文的论述多用排比句式 铺排罗列 勾连而下 气势不凡 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既得志 则纵情以傲物虑壅蔽 则思虚心以纳下乐盘游 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 古义 以 之 为 把 它 当作 今义 认为 一 古今异义 根本 古义 树木的根 今义 指事物的本质 纵情 古义 放纵情感 即 骄傲 今义 尽情 虚心 古义 使 谦

16、虚 今义 一种谦虚的美德 二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貌 表面上 心 在内心 名词作动词江海下百川下 居于 之下 君人者 诚能见可欲君 做君主 统治 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君当神器之重重 重任 重权 居域中之大大 重位 惧谗邪邪 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善 好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恶 奸恶的小人 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能 有才能的人 善 好的意见 居安思危安 安全的环境 危 危险的可能 形容词用作动词智者尽其谋尽 用尽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远 远长 塞源而欲流长者长 远长 能克终者盖寡终 坚持到底 形容词使动用法必固其根本固 使 牢固 知止以安人安 使 安宁 宏兹九德宏 使 弘扬 何必劳神苦思劳 使 疲劳 苦 使 辛苦正身以黜恶正 使 端正 思虚心以纳下虚 使 谦虚 动词用作名词君人者 诚能见可欲可欲 指看见想要的东西 形容词意动用法乐盘游 则三思以为度乐 以 为乐 喜欢 忧懈怠 则慎思而敬终忧 以 为忧 担心 三 重要虚词之 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 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 的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代词 指代天下 以 盖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下 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