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8课《过华清宫》ppt课件1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596605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4.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8课《过华清宫》ppt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8课《过华清宫》ppt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8课《过华清宫》ppt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8课《过华清宫》ppt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8课《过华清宫》ppt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8课《过华清宫》ppt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8课《过华清宫》ppt课件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烽火戏诸侯 褒姒一笑倾西周 周朝有个周幽王 这是一个非常残暴而腐败的君主 他有个爱妃名叫褒姒 长得非常美丽 东周列国志 中有这样一段话来形容褒姒 目秀眉清 唇红齿白 发挽乌云 指排削玉 有如花如月之容 倾国倾城之貌 褒妃虽然很美 但是 从未开颜一笑 为此 周幽王使出了一个赏格 谁要能叫娘娘一笑 就赏他一千斤金子 当时把铜叫金子 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点起烽火戏诸侯的办法 想换取娘娘一笑 一天傍晚 周幽王带着爱妃褒姒登上城楼 命令四下点起烽火 临近的诸侯看到了烽火 以为西戎 当时西方的一个部族 来犯 便领兵赶到城下救援 但见灯火辉煌 鼓乐喧天 一打听才知是周幽王为了取乐于娘娘而干的荒唐事儿 各诸侯汗

2、流浃背 狼狈不堪 敢怒不敢言 只好气愤地收兵回营 褒姒见状 果然淡然一笑 但事隔不久 西戎果真来犯 虽然点起了烽火 却无援兵赶到 原来各诸侯以为周幽王又是故伎重演 结果都城被西戎攻下 周幽王也被杀死了 从此西周灭亡了 至今仍相传的 千金买笑 的故事就是从这儿来的 杜牧 字牧之 803年 852年 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 人 号樊川居士 晚唐著名诗人 书法家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善属文 工诗 与李商隐合称 小李杜 散文 阿房宫赋 一 走近杜牧 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秋夕 银烛秋光冷

3、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过华清宫杜牧 一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二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三万国笙歌醉太平 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 风过重峦下笑声 舞破中原 指唐玄宗耽于享乐而误国 导致安史之乱 写作背景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 唐贞观十八年 644 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 赐名汤泉宫 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 723 修建为行宫 治汤井为池 环山列为宫室 又筑罗城 置百司及十宅 原名温泉宫 天宝六

4、载 747 改名华清官 长生殿就在此宫内 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 安史之乱后 华清宫遭到了破坏 多年过后 杜牧经过这里时 早已冷落残败 面对断壁残垣 诗人回忆史事 感慨万千 写下这三首七绝 妃子笑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整体感知 理解诗意 华清宫 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南骊山上 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骊山岭上花木茂盛 望去像一堆堆的锦绣 众多宫门 依次打开 扬起的尘土 一人一马称一骑 第一句描写了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 诗人从回望的角度 勾出了骊山的全景 绣成堆 一语双关

5、 写出了骊山的美景 宫殿楼阁的秀美 第二句描写了骊山顶上雄伟壮观的行宫 次第开 使画面产生了动感 一道又一道紧闭的宫门依次打开 一名士兵骑马飞奔而来 身后扬起团团尘土 千里飞骑本应是传递重大军情的 妃子为何而笑呢 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 当她看见 一骑红尘 奔驰而至 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 故欣然而 笑 从长安回望骊山的景色如锦绣一般 山顶上 华清宫的门一扇接一扇地打开 一名官差骑着驿马 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 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 把荔枝送到皇帝和贵妃避暑的华清宫 嗜食荔枝的杨贵妃尝着鲜美清凉的荔枝 嫣然而笑 可外人谁能想到 那奔驰的驿马是为了进呈荔枝而来 诗歌大意 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

6、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概括与想象从总体上勾勒出华清宫所在的骊山美的形象特征 写出骊山之上一派辉煌景象 一是在尘土中流血汗飞驰而来的使者 一是深居宫闱 望见使者到来笑逐颜开的杨贵妃 两相对照 具有一种含蓄辛辣的讽刺力量 揭露皇帝为宠爱妃子而无所不为的荒唐 鞭挞了唐朝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 这是首咏史七绝 借咏杨贵妃吃荔枝之事 讽刺唐玄宗取悦杨贵妃 荒淫误国 形象地揭示了建立在剥削和奴役人民的基础上的统治阶级奢侈享乐生活的残酷本质 主题 阅读 华清宫绝句 1 写了什么史实 人 地 事 2 诗人的观点 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3 诗人写作的目的 借古讽今 这首诗借吟咏杨贵妃吃荔枝之

7、事 寄寓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表达对唐玄宗和杨贵妃骄奢淫逸生活的批判 寄寓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语含讽刺 一切有责任感 有忧患意识的文人们在看待历史时 无不以深邃的目光 劲健而又流畅的笔调 将写景 抒情同怀古咏史紧密结合在一起 突出表现一种深沉的 盛衰兴亡的历史感慨 此诗以小见大 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 表达诗人对统治者荒淫骄奢的生活的讽刺 也从另一个侧面表达了诗人对黎民疾苦的关心 表达含蓄 精深 诗人没有明确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 杨贵妃的恃宠而娇 而形象地用 一骑红尘 和 妃子笑 构成鲜明的对比 就收到比直抒己见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4 写作技巧 二 1 分析本首诗所揭露的社会现实 史实 华

8、清宫是唐杨游乐之地 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破坏 2 请分析作者的意图借吟杨贵妃吃荔枝之事 表达对唐 杨误国造成安史之乱的不满和批判 暗含对帝王贵妃骄奢淫逸生活的嘲讽3 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选材典型 以小见大 咏史却如写实 暗讽不露 朴素平易而又含蓄精深 怀古咏史诗 以历史典故为题材 或表明自己的看法 或感慨个人遭遇 或抨击社会现实 或借古讽今 或借题发挥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一 比较阅读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1 史实 背景 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 项羽垓下战败 逃至此地 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 项羽说 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 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我何面目见之 乃自刎 课堂检测 2 思考 作者的态度 意图 情感 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 只要不灰心 重整旗鼓 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 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 丧尽人心 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3 鉴赏 直抒胸臆 反用古事 对历史作了假设 表达了自己的惋惜 批判之意 亦有与项羽惺惺相惜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