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雨霖铃》ppt课件3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596603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雨霖铃》ppt课件3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雨霖铃》ppt课件3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雨霖铃》ppt课件3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雨霖铃》ppt课件3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雨霖铃》ppt课件3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雨霖铃》ppt课件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雨霖铃》ppt课件3(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离愁 黯然销魂者 惟别而已矣 江淹 别赋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 琵琶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不复返 司马迁 史记 刺客列传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别董大二首 壮别 慰别 酒别 惨别 词人生平 柳永原名三变 排行第七 世称柳七 其擅长词曲 是宋代婉约派词人代表 年少时熟悉了许多歌妓 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 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在仕途上 其终生不得志 客死襄阳 家无余财 群妓合金葬之 由于他遭遇坎坷 较多地同中下层市民接触 因此他的词语言接近口语 音律和谐 美妙动听 词曾传唱一时 甚至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2、 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 宋词婉约派 从词的风格分类来看 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婉约派相对豪放派而言 题材狭窄 多抒情 婉约缠绵细腻 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代表人物有柳永和李清照 名家诵读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借浩渺迷茫的烟波表现黯淡的离愁 沉沉暮霭之上是空阔的楚天 小舟里面是孤寂的行人 以及行人无比寂寥的内心 名句解析 名句解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伤别 为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情感 从个别到一般 得出一条人生哲理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冷落清秋之节的离别更是令人难以忍受 开拓了词的境界 深化主题 极写离别之痛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柳 留 谐音 折柳赠人有挽留之意 古代文人写离别之情 往往要写到杨柳 清秋的风是凉的 恰合别后心境的凄凉 名句解析 残月清冷形象暗含冷落之感 杨柳 晓风 残月 诗人寓景于情 借景传情 以风之凉 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以乐景写哀 以喜衬悲 欲扬先抑 钟情之殷 离愁之深 照应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倍沉痛楚 名句解析 课堂小结 全词既写了眼前的离情 又写了未来的伤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 虚实相济 在情与景的交融中 演绎了 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