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邑胡氏家族的骄傲——胡缵宗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659594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邑胡氏家族的骄傲——胡缵宗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秦邑胡氏家族的骄傲——胡缵宗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秦邑胡氏家族的骄傲——胡缵宗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秦邑胡氏家族的骄傲——胡缵宗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秦邑胡氏家族的骄傲——胡缵宗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邑胡氏家族的骄傲——胡缵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邑胡氏家族的骄傲——胡缵宗(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邑胡氏家族的骄傲胡缵宗以秦安为中心地区的胡姓人,大多是胡缵宗的后代,并且我们有家谱记载,在秦安胡缵宗祠堂里存放的家谱与我们家族的是延续的,同一一脉的。胡缵宗(14801560) ,字孝思,一字世甫,号可泉,一号 鸟鼠山人,秦安县人。他的祖父两代曾任过县官。父亲胡士济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儒生,长期在四川双流(今四川省双流县)任县学教谕,署双流县事。胡缵宗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刻苦读书。幼年时, 继 母虐待,深夜读书苦乏油,他的姐姐就用口衔油供他读书,时常苦读至三更方才就寝。他博文通经,日有进步。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中举人;正德三年(1508)中进士,殿试对策拟一甲,有权宰私庇子,拟置三甲一名

2、。李东阳怜其才,同一甲传胪,即授翰林院检讨。胡 缵宗任检讨后,参与编纂了世宗实录 。正德五年(1510),因刘瑾谋反被诛,他受到了牵连,被谪为嘉定州(今四川乐山县)判官。正德八年(1513),升瞳川州(今四川三台县)知州,“礼民爱士,著于一时”。正德十年(1515),召入南京户部湖广清吏司员外郎,后升为郎中。正德十四年(1519),调南京吏部验封吏司郎中,接着出任安庆府(今安微安庆市)知府。在安庆 3 年多的时间里,他大力恢复因宁王朱宸濠叛乱遭受破坏的安庆经济,“抚绥安辑,民以大苏”,又“开吴塘乌石堰,溉民田”,成绩显著。世宗嘉靖二年(1523),他 调 任苏州知府。在离开安庆时,老百姓恋恋不

3、舍,“攀辕垂涕而遏之者以万计” ,很多人乘船数百艘一直把他送到京口 (今镇江)。并于文庙立“ 去思碑”。在苏州的 4 年,胡缵宗兴学馆,整吏治,减民负,时人评议“ 廉洁辨治,名与况钟颉頏”,皇帝勅封为“中宪大夫”。离任后,苏州士人立“ 吴郡守天水胡公去思碑”,今碑尚存苏州文庙。嘉靖六年(1527),升山东布政使司左政参,后 调任浙江、山西布政使司左参政。他同样“至能称 职” ,政绩颇显。嘉靖十五年(1536),升河南左布政使司。同年十二月,升山东巡抚右副都御史。在山东时,鲁王横恣,他上疏弹劾,并修建莱河,便民灌溉。嘉靖十七年(1538) ,调总理河道,开考城 (今河南兰考县)黄河支流,以减轻归

4、德(今河南商丘县)、雎州(今河南雎县)的水患。嘉靖十八年(1539) 三月,任河南巡 抚右副都御史。河南遭了饥荒,他向朝廷请得救灾银款 20 万两救济灾民。十二月,因官署失火事件而引咎辞职。胡缵宗罢官归里后,“开阁著书”,集中精力从事写作。他文学造诣深,善诗歌,导源于六经,肆以秦汉。著 书甚富,有 鸟鼠山人集18 卷, 拟汉乐府2 卷、拟古乐府2 卷、胡氏诗识2 卷、愿学编2 卷、近取编2 卷、河嵩集2 卷、 归田集2 卷。 春秋本义 12 卷、议礼集注25 卷、安庆府志苏州府志巩郡记秦州志秦安志汉中府志羲台志。此外,还编有秦汉文唐雅雍音及胡氏家谱等。其中明史艺文志中著录 9 种,有胡氏诗识议

5、礼集注春秋本义安庆府志秦州志汉中府志巩郡记鸟鼠山人集拟古乐府。胡缀宗还擅长书法,师法颜真卿,书体刚健遒劲,酣 畅淋漓,名山名寺多见其墨迹。天水伏羲庙门有“与天地准”,江 苏镇江焦山迎客照壁上镶嵌有“海不扬波”,苏州虎丘有篆书“千人坐” ,山 东济南有“ 豹突泉 ”,曲阜孔庙下面第一坊至今悬挂着他书写的巨匾“金声玉振” 。他的墨迹代表木刻板 早朝诗七律四首,民间至今流传颇广。其诗歌讽喻朝廷,吟民疾苦,激昂悲壮,自然不俗,颇近秦声。他的确是明代有影响的人物。正如长安人何栋为他作的墓志铭中所说的:“经济弘伟,功业垂于当年;学海渊涵,著作传于今日。”嘉靖三十九年(1560)九月初三日卒于家中,享年 8

6、1 岁。胡缵宗卦台记成纪之北约三十里,曰三阳川。其西北隅有台焉,羲皇画卦处也。夫成纪,故名地也。汉为郡,唐为州,宋为军,国朝亦为州;然自晋及南北朝,与雍州并称焉。陇抵亘于东,朱圉雄于西,(山番)(山冢)屏于前,崆峒望于后;汉起于南,渭衍于北,乃生羲圣。而三阳川则渭河纳陇河处也,今为三阳里。三阳云者:朝阳启明,其台光荧;太阳中天,其台宣朗;夕阳返照,其台腾射。卦台俨于南,长山负于北,龙马山集于西,尉迟峡约于东;承渭于上流以资沃,纳陇于下流而纳污。故是台也:前揖卦台,卦台山若屏若拱;后俯龙马山,龙马山若围若犄。渭水环乎其北,周道修乎其南,而卦台自西倾南(属岷州)蜿蜒随渭引漳而来,来至三阳川之东南而

7、止。于其将止也,突出一小山,其出如维(即地理家所谓蜂腰然者),其止如伫(即地理家所谓山皆大,此山独小,小者为尊);自上视台缀珠,自下视之如充纩。高可若千丈,广可若千亩。其峦层起,俯视之如台之出,其周壁立,仰视之如台之升,故古今谓之卦台(亦谓之卦爻堡,俗讹称蜗牛堡)。龙马山自西倾北(属洮州郡)迤逦约渭截陇而来,至三阳川之西北而止,于其止也,循渭之滨,若启轩开襟,约台然者。而台与龙马山相若相远,而实不相连也,盖界以渭矣。渭水自陇西首阳县鸟鼠山东流,经襄武、(豕原)道、冀三县,乃受荆泉诸水,出岑峡,经新阳川(至三阳川里)。自西循北,迳东沿洄台下。其溪才容其流,两岸皆滨山;其水若为台环抱然者。前有新阳

8、下城,下瞰新阳川(见水经。俗称为沿河城,盖在西南);后有番城(盖在东北),下瞰三阳川。故登台而望之,视卦山若即若顾,视龙马山若抱若倚,视渭水若环若带,视新阳川若吞若吐,视三阳川若沈若浮,视陇水(俗称为葫萝河)若引,视长山若附。故二山一水之间,其台若坐若盘,而羲皇观天察地于此,画卦于此也。岂天设此以启其神哉?抑地因此以兆其灵魂哉?夫岂偶然哉?嗟夫!岷(一统志:即陇山之南首,在陇蜀之交),江之源也;(山番)(山冢),汉之源也;鸟鼠,渭之源也。河出于昆仑,扬于积石;洮出于西倾也;陇出于陇首也。则西北山水皆自陇而之东南,支委繁衍不有渊耶!是羲皇之所以毓,而卦爻之所以画也。郡人相传:台有羲皇遗画,著雪即

9、融。今候之无验。盖居人见诸田畦界址,横直层列卦山之麓,有类于画,雪将融而形益彰,遂指以为先圣灵迹。不知:羲皇,天生圣人也。务骇人观听而遗是(足旁从),示人以黎邱之幻耶?抑岂居人仰瞻圣皇,不欲见其遗台荆棘也,互为相传耶?然画不在台,今在册矣;亦不在册,今在人矣。胡缵宗(年)字孝思,一字世甫;号可泉,一号鸟鼠山人,明陕西巩昌府秦州秦安人。正德三年(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潼川州知州、安庆知府、苏州知府,后迁山东巡抚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抚右副都御史。著有鸟鼠山人集、春秋本义、仪礼集注、安庆府志、巩郡记、秦州志等著作数十种。胡缵宗雅而好古,曾专程登卦台山体验伏羲画卦心境,并在庙内留住三日,创作大量诗

10、文,还著成羲台志一卷,专记卦台伏羲庙。丰富多彩的秦安古代文化,给幼年时代的胡缵宗打下了很深的烙印,在他日后的诗歌里屡有鲜明的反映。他的幼年和少年时代,有许多年是和弟弟正宗一起,随父亲在京师和四川度过的。二十岁时,他已经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了。就在二十岁这一年,他告别了秦安,只身一人赴西安等地游学。二十二岁时,在西安乡试中举,后被荐入京师国子监。在西安和京师之间,曾先后受知于明代著名学者、诗人和一代名臣杨一清、李东阳,并结识了一批终生不渝的学友和诗友,如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康海、吕楠、马理等。正德三年(1508),他二十九岁,以三甲第一名举进士,特授翰林院检讨,入史馆与修孝宗实录,从此步入仕

11、途。胡缵宗一生主要从政,其次才是诗歌创作。尽管如此,仍为我们留下了上千首的诗篇,无论从数量看还是从质量看,都是一笔丰厚的、值得我们珍视的诗歌遗产。胡缵宗的诗集在他生前即问世,嘉靖二、三年间刊出的可泉辛巳集十二卷,是他最早的一部诗集。继此集之后,又有嘉靖集、鸟鼠集、鸟鼠后集等诗文集问世,合编为鸟鼠山人小集十六卷、鸟鼠山人后集二卷。他的拟乐府诸作除少量收在前两集中外,主要收在拟涯翁拟古乐府二卷和拟汉乐府八卷中。挽溪田马光禄伯循是集中可以确指其年代的较晚的一首诗。马氏死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 年)的陕西华县大地震,此诗当作于是年,诗人已是七十七岁的高龄。这就是说,他的诗歌创作活动,是一直坚持到去世

12、前不久的。胡缵宗的诗文集明代版本仅存于北京图书馆和北大图书馆,均系善本。而现存于秦安县图书馆和甘谷县图书馆的鸟鼠山人集均是清代补刻的版本。胡氏诗歌,从内容看,可分为四大类,即社会诗、山水诗、咏物诗和酬唱诗。其中酬唱诗似乎最多,但细察其内容,属于社会诗与山水诗的相当多,约占三分之二,单纯的酬唱诗并不多。社会诗散见于他创作活动的各个时期,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正德、嘉靖间的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有很多的社会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追求政治清明和社会公正,是他这类诗的共同主题。态度鲜明,揭露深刻,激昂悲壮,大胆泼辣,是他这类诗的共同特点。他的许多社会诗,矛头直指权奸阉宦,深刻的揭露和反映社会现实,对劳动人民寄

13、予无限的同情,对官匪战乱深恶痛绝。这在明代那样腐政之下是难能可贵的。兹举一首东阿道中,使见诗人的社会诗是何等的鞭辟入里,发人深省。“农夫不食稻,蚕妇不衣锦,谁家绿紵郎,日日高楼饮”?像这样的诗,在鸟鼠山人集中比比皆是。山水诗是鸟鼠山人诗集中的“泱泱大国”,量多而质优,尤其是他在巴蜀和江南为官时所作的许多山水记游诗,足可以代表其诗歌的最高成就。胡缵宗的山水诗在风格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统一。他虽出生于甘肃的秦安,少染秦声,然其自幼年起,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地求学和宦游中度过的,而尤以在江南的时间为长。他的挚友中既有著名的北国诗人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等,又有著名的南国诗人沈周、唐寅、文徵明等,这

14、些都影响到他的诗作融南北诗人之长于一炉,兼有北诗之豪放,南诗之灵秀,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试看登天柱阁三首之第一首:“与客登江楼,横江山欲浮。云当天柱出,月傍小孤流。帆外收吴楚,樽前落斗牛。弥漫忽千里,倚槛思悠悠!”此诗气象雄浑,豪气逼人,又清新俊逸,格调高古,可说是集北雄南秀之风格于一炉。在胡缵宗的山水诗中,风景绝句往往造语生动,清新秀逸,意境高远,给人以独特的美的享受。如松山庄次韵:“系马松山下,仰见松山高。山僧带云卧,门深从客敲。”山林的静寂,山僧的疏懒,行人的焦急,俱各刻画入微。他的七言又多豪放飘逸之作,其佳者大有太白,东坡遗风。胡缵宗在明代“台阁体”等形式主义文风盛行的浊世中,横

15、而不流,继承了诗经、楚辞以来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优秀文学传统,关注社会人生,反映社会现实,激情扬浊,大雅独唱,这些当时可说是最杰出的。胡缵宗及其诗歌沉寂至今有四百多年,近代以至当代的文学史著绝口不提其人其诗,这实在是不公平的。著名学者,古文字学家杨伯峻曾这样评价胡缵宗:“他有正义感,同情人民,无论在朝庭作官或者在地方上临民都尽可能地为百姓做好事。他的诗朴质而富于感情。要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像当时吴门派唐伯虎(寅),祝枝山(允明)等人逃世于书画,玩世不恭,倜傥不群,他是不肯干的。这大概是胡氏出生于西北高原(今甘肃天水地区秦安县),唐、祝出生于东南繁华之会(今苏州市),地土不同,流风遗俗有

16、异罢。可是唐、祝诸人喧腾于众口,纷陈于近数百年来的笔记、小说,至今江南一带故老还津津乐道他们的遗事,并且还有并非事实的传说。而胡氏之后,讫今四百多年却默默无闻,寂寞身后,不见于记载,更无传于口耳,这是历史的不公平。”这真是至论,确论。胡缵宗仕宦生涯与诗文艺术 明正德、嘉靖之际,甘肃曾出现了一位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鸟鼠山人胡缵宗。他集经学、哲学、诗赋、文章、方志、书法名家于一身,经学比肩于明著名学者湛若水、吕柟、马理哲学上继承张载的唯物主义系统,与明代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薛瑄、罗钦顺、王廷相前后相颉颃诗文已方驾于正德七子,又自成一家所撰方志与武功(康海) 、朝邑(韩邦靖) 齐名,而雅淡过之书法墨迹遍布全国名区胜地,清劲古雅,为当时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