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659577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奉贤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上海市奉贤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上海市奉贤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上海市奉贤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上海市奉贤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奉贤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奉贤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学年第一学期奉贤区期末试题高 三 历 史(一模) 2013.1一、选择题(共 75 分)1下列遗址或遗物中,可以作为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第一手资料的是A B C D2一位罗马作家对时局有这样的评论:“帝国之内一片升平国家已经脱胎换骨,昔日优美的道德已一丝不存。平等遭到剥 夺,所有人都一股脑儿,仰望听命于第一公民一人”。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第一公民” 是指恺撒 B “第一公民”受制于元老院C罗马帝国实力达于鼎盛 D该作家是一位共和主义者 3古典时期的希腊城邦与中世纪后期的西欧城市,虽然兴起的时空不同,其发展却有不少雷同之处。下列选项中,两者“雷同之处”的是A都因商业需要而兴起 B

2、公民都以商人为主体C都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D都实施直接民主政治4 “世界现存法系,其未受罗马 法之熏染者,殆不一 见。中日固勿论,彼素称独立之英美法系,亦难逃外以是欧美 诸国之法律学校, 罗马法列 为要科。苟从法学之价值观之,罗马法为治法者之基本学问” 。材料表明A罗马法维系了罗马帝国统治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国际法”C罗马法具有极高的法律价值 D罗马法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法律体系5 “贵族在其居住的领地中为其家臣建立次级采邑。封建领主同天子的情感纽带是宗教性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系减弱” 。文中描述的是A西周的分封制 B西欧的封建制C罗马的奴隶制 D印度的种姓制6某一时期,欧洲各地开始出

3、现一种团体,成员须学习古典希腊哲学、基督教神学与人文学知识。后来,法学与医学逐渐成为重要学习科目。该团体当是A修 道 院 B行会C等级会议 D大学7一位先秦思想家评论道: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 设法合作 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晋文公 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形天子的礼 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由此,这位思想家属于A儒家学派 B法家学派C道家学派 D墨家学派8为参观“微笑彩俑汉景帝的地下王国”展览,应参考的图书图书资料当是甲:诗经 、乙:战国策 、丙:史记 、丁:汉书A甲、丙 B乙、丁C丙、丁 D甲、丁9左图中西夏政权位于AA 处 BB 处 CC 处

4、 DD 处10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指出“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 绩,再 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 。这种现象当出现在A秦朝 B汉朝C隋唐 D宋朝11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 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 远者, 则镇之以行中 书省” 。文中“世祖”是A秦始皇 B李 世 民C忽必烈 D努尔哈赤12 “18 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 辉煌, 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史学家戴逸评价康乾盛世的主

5、要视角应是A古今的历史变迁 B政治经济的互动C中外的历史比较 D民族意识的消长13十五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以媲美 ”。材料中的“发明”是指A造纸技术 B活字印刷C出版自由 D书籍装订14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C提出了“为政以德”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15两汉期间,山东的邹、鲁流行一句俗谚:“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这里的“经” 主要是指A医卜历算 B诸子百家C诗书易礼 D佛教经典16“动之(教育百姓)不以礼,未善

6、也”当属于儒家学说的A礼 B仁 C义 D德17 “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 、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文中描述的情景开始于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的开辟C丝绸之路开通 D马可波罗来华18 “(人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这样的 “改变”始于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C宗教改革 D工业革命19 “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的是美国的A三权分立制 B邦联制C君主立宪制

7、D联邦制20“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 B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独立C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 D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21法、俄两国宗教信仰不同、政治主张不同,但十九世纪末,两国却结成了同盟。其能够合作的原因是A工业革命后,英国势力扩张,法俄联合抵制B德国统一后,破坏原有均势,法俄合作抗衡C意大利统一,影响法俄两国在地中海的利益D美国强势崛起,危及法俄两国巴尔干的优势22统计显示:“从1820到1830年, (英国)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

8、10年” 。导致这一时期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圈地运动的推行 B工业革命的深入C农村疾病的流行 D城市环境的改善231906年,代表19世纪中期欧洲进步社会潮流的一份文献被节译成中文,文中最后有“噫来,各地之平民,其安可以不奋也”之句。此句原意最有可能是A “四海之内皆兄弟”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D “人人生而平等”24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中写道:“1922 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的拥抱着我” 。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政府推行粮食税C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D政府废除农业税25某报纸曾刊登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 统治

9、着德国化学工 业市场,它 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这则消息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垄断组织不断扩大 D工厂规模不断膨胀26英国首相 1898 年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 1830 年或者甚至 1860 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牵涉到遍布全球的市 场和领土问题”。这种全球扩张的强大动力是A自由竞争,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加强垄断C推销机器,抢夺资源 D抢占领土,张扬国威27以下对反映历史题材的照片和绘画史料价值的判断中,正确的一项是A照片是科技产品,不会造假,是过去的真实翻版B绘画是画家所作,只要不虚构,便是过去的重现C照片和绘画若

10、非为当时人留下的作品,都不可信D照片和绘画都不等于过去,而是通往过去的路径281931 某天,蒋介石在日记里写道:“昨晚倭寇无故攻击我沈阳兵工厂,并占领我营房。刻接报已占领我沈阳与 长春,并有占 领牛庄等处” 。日记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 D华北事变2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份报告称:“如果我们有意去保护欧洲、防范共产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下去。我相信,为 了民主制度的未来,我们必须留在这座城市,除非我们被迫离开” 。 “这座城市”最可能是A巴黎 B伦敦C柏林 D纽约30“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讲,法是从事物的性 质中产生出来的必然的关系。在此意义上,所有存在之物均有自己的

11、法。上帝有自己的法;物质世界有自己的法; 动物有自己的法;人也有自己的法”。说这番话的思想家最可能是A卢 梭 B狄 德 罗C伏尔泰 D孟德斯鸠以下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一选项分值可能为 0、1、3 分。选出最佳一项。31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汉朝使臣访问匈奴时,批 评 匈奴习俗贵壮贱老,所有食物由青壮者先食用;若兄弟去世时,需接收兄弟之妻 为妻。匈奴接待者表示,青壮者必先吃 饱,才能保护部落安全;要接收兄弟之妻,是为了避免孤儿寡妇 流离失所, 这些作法有实际的社会功能。对这段记载最为确切的理解是A汉朝与匈奴习俗的不同代表了文明与野蛮的分野B汉与匈奴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了生活习俗的差异C汉

12、朝使者基于自身的文化立场对匈奴习俗有误解D这些匈奴习俗反映了该民族追求生存的功利倾向32 “儒学之盛,古称邹鲁,今在闽越。漕运之利今称江淮,关河无闻。陆海之利今称江浙甲天下,关陇无闻 。灌 溉之利今称浙江太湖甲于天下,河渭无闻” 。对材料主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关中地区已经失去作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B经济和文化重心整体上呈现南移的重要趋势C文化重心的不断南移带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经济重心南移主要得益南方优越的地理环境33 “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 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 击。然而,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 ”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