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导引(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94702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导引(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导引(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导引(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导引(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导引(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导引(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导引(通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刿论战复习导引 一、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左传,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四年(前453),记载这一时期(春秋时期)各诸候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二、长勺之战的背景齐国襄公无道,在位时发生内乱。襄公史弟多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他就逃到鲁国,公子小白则逃奔到莒。庄公8年(前686年)秋,齐国人杀死襄公,立公子无知,庄公9年(前685年),无知又被人杀死。于是,纠和小白争

2、着回国。小白设计先到,做了国君,就是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齐国要杀公子纠,在乾时打败鲁军,并两次威胁鲁国,要求鲁国杀公子纠。纠被杀后,齐军就出动,在长勺与鲁军会战。当时齐强鲁弱,但最终鲁军胜利,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三、古今异义伐:古义:讨伐,攻打 间:古义:参与今义:砍伐 今义:中间鄙:古义:鄙陋,目光短浅 牺牲:古义:指猪、牛、羊等祭品今义:卑鄙 今义:为人民为正义的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信:古义:信实、诚实今义:增加 今义:书信狱:古义:案件 虽:古义:即使今义:监狱 今义:虽然再:古义:第二次 忠:古义:尽力做的本分的事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

3、重复 今义:忠诚可以:古义:可以用来今义:可能或能够四、词性活用神弗福也 福 名词用为动词 赐福、保佑公将鼓之 鼓 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公与之乘 乘 名词用为动词 同乘坐一辆战车五、一词多义1、请 曹刿请见 (请求) 2、故 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战则请从 (请允许) 故克之 (所以)3、以 何以战 (凭借)必以分人 (把)必以情 (根据)六、通假字小惠未徧 徧 同“遍”,遍及七、句式1、判断句:夫战,勇气也2、倒装句:何以战2、省略句:(1)必以分人 (2)可以一战 (3)再而衰八、成语1、一鼓作气: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2、

4、辙乱旗靡: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九、理清线索,概括段意。1、本文有几条线索?(1)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论战(2)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问战参战论战2、概括段意作者按照“公将战”“战于长勺”“既克”先后次序叙事。全文共三段。第一段,对战前政治准备的分析。突出了曹刿有关取信于民、人心向背的战略思想。第1层,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背景和原因。第2层,是写曹刿见庄公后两人的对话,以突出表现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认识。第二段,写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第三段,写战后曹刿对取胜原因的分析。突出了曹刿的以弱胜强必须抓准战机、谨慎从事的战略思想。这一段话用两个“夫”字领起两层意思:第1层:提

5、出了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的观点。第2层:提出了作战中必须随时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十、文章的中心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战前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评论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表现出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十一、课文内容分析1、第一段写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说明了什么?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表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和爱国精神,反衬肉食者目光短浅。2、第一段写曹刿与鲁庄的对话有几问几答?重点说明了什么?共三问三答,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全文中的作用?(1)既是对统治者的蔑视(流露出鄙视的神态),有显示出曹刿的自信。(2)为下

6、文庄公的鄙,曹刿的远谋埋伏笔。(3)衬托出曹刿的远见卓识。4、第一段最后一句“战则请从”的作用?不仅表现了曹刿主动请战的热忱,而且也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段,5、战局初开庄公“将鼓之”,齐军刚败,庄公“将驰之”,刻画出鲁庄公是怎样的一个人?表现了庄公不懂战术急躁冒进的情绪。(军事上)6、曹刿的语言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和动作“下视”“登轼而望”等,表现了曹刿是怎样的一个人?表现了他谨慎的对待强敌,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的杰出军事才能。(审时度势,讲究战略战术)7、为什么“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因为“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8、为

7、什么“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因为“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9、第二段曹刿的回答十分简略,并未作详细的解说,为什么?(1)为下文曹刿的“论战”留下伏笔,使文章曲折多姿,增强艺术效果。(2)当时战争态势紧张。(3)更重要的是为了突出中心,为下文写战后分析时,让曹刿能集中“论战”,从而表现了他的“远谋”。10、“即克,公问其故”体现了鲁庄公怎样的心理和神态?神态迷惘,模样很是好笑。11、“即克,公问其故”的作用?(1)承上启下。(2)鲁庄公胜而不知其所以然,可见他完全不懂军事,点出了他的“鄙”。(3)因公之“问”,自然引出曹刿的“论

8、战”。12、“肉食者鄙”“鄙”表现在哪里?(1)鲁庄公的三答,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2)“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未察看敌情,贸然进军。(3)“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知什么原因13、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1)战前的预见。“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战前三问。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3)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已知彼,百战不殆。14、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什么?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有利战机,知己知彼、后发制人。15、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取胜的原因。(1)政治方面: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2)军事方面:战争中善

9、于分析敌情把握有利战机,知己知彼,后发制人。16、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1)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爱是“人和”因素。(2)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利” 因素。(3)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4)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后两点是“天时”因素。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十二、课外延伸:1、能不能说鲁庄公是一位昏君?庄公在曹刿的一再启发下,终于认识到国君必须忠实地为老百姓办事,才能取信于民,才能在战争中得到人民的

10、支持;在战争的过程中,能听取曹刿的意见,并充分的信任。这表明他与一般的昏君是有区别。2、学习这篇文章后,对我们有何启示?(1)从曹刿的角度: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机遇,抓住有利时机。做事学习要细心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2)从鲁庄公的角度: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管在任何时候,要尽力做好本分的事情。做事需要深思熟虑,不能向庄公那样急躁冒进。3、毛泽东高度评价“长勺之战”的经验春秋时期,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用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

11、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同时是说的战略防御的原则。4、中国的战史多次取胜的事例:(1)楚汉成皋之战;(2)新汉昆阳之战;(3)袁曹官渡之战;(4)吴魏赤壁之战;(5)吴蜀彝陵之战;(6)秦晋淝水之战等这些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十三、写作特色:1、文章详略得当。记述一次战役,可写的内容很多;但本文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所以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第一段,就曹刿“何以战”这一问题,写曹刿与庄公的三次对话,突出了曹刿有关取信于民、人心向背的战略思想

12、。第三段写曹刿论取胜的原因,突出了曹刿的以弱胜强必须抓准战机、谨慎从事的战略思想。一、三两段,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刻画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主题,效果非常显著。对无助于表现“论战”的事,如战争的起因、双方的人数装备、战斗的激烈程度、战后的处理等一概不提,而对“论战”起引线作用的事件进程的叙述,如请见、从战、克敌等,也只是一笔带过。这充分地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好处:这样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2、文章结构严谨。(1)过渡句。第一段用“战则请从”过渡到第二段从战;第三段用“既克”承上启下。(2)前后

13、照应。例如:第一段中“肉食者鄙”与第二段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和第三段中“既克,公问其故”相照应。第二段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与第三段中“辙乱”“旗靡”相照应等。3、运用对比的手法。把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十四、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听到这个消息后)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曹刿)就进宫拜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条件跟齐国军队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都

14、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更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宝玉、丝绸,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曹刿应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曹刿应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跟齐国)作战,就请允许我跟从(您)去。”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要击鼓进攻。曹刿(阻止)说:“不可以。”齐国军队三次击鼓进攻,曹刿(才)说:“可以(击鼓进攻)了。”齐军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不可以。”他下车察看了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就追击齐军。打了胜仗之后,庄公问曹刿那样(指挥军队)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的时候,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的时候,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敌人的土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军事行动)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他们在那里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战车轮迹混乱,远望见齐军战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