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 八(上)第四单元复习(无答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92100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 八(上)第四单元复习(无答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 八(上)第四单元复习(无答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 八(上)第四单元复习(无答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 八(上)第四单元复习(无答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 八(上)第四单元复习(无答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 八(上)第四单元复习(无答案)(通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上)第四单元复习 一、 字词悄chung( ) 风m( ) 山ln( ) 一hng( )静m( ) 雄j( ) yn生( ) 浓chu( )斑ln ( ) hu l( ) ku乏( ) 脸ji( )xin窗( ) mi力( ) gu丽( ) 穿su( )荒w( ) 鳞次zh比 ( ) d听( ) 可见一bn( )二、自己再找出这个单元的重要生字词,写在下面,写两遍。三、文学常识与课文内容1、小石潭记选自全唐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本文按浏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2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本文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美妙的月色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宁静清滢、离尘脱俗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3、阿里山纪行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吴功正,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浏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4、美丽的西双版纳选自大自然探索,作者李舵。作者按总分结构展开描绘,以生动的笔触描绘

3、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5、蓝蓝的威尼斯节选自光明日报,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三、默写1、望月近望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是: , 。2、荡胸生曾云, 。3、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的句子是:, 。4、钱塘湖春行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5、从植物变化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 。6、不畏浮云遮望眼, 。四、文言文复习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

4、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本文多角度写景,从文中画出绘声之句、绘色之句、绘形之句、绘影之句、绘神之句。2、作者的心情由 到 。3、第二段重点写水的清冽,为什么花大量篇幅写鱼?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 作者为什么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2、 赏析文章描写月色的句子。 3、 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结合文章,谈谈你对“闲”字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