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观察课基本框架(讨论稿)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658746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观察课基本框架(讨论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科学观察课基本框架(讨论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科学观察课基本框架(讨论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科学观察课基本框架(讨论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科学观察课基本框架(讨论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观察课基本框架(讨论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观察课基本框架(讨论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小学科学“观察课”课堂教学框架(讨 论 稿)一、观察与观察课观察是对外界事物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知觉过程。在此过程中,包含着积极的思维和对观察的结果进行记忆或记录。观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学探究技能之一,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小学科学中的“观察”是指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的性状特征”的活动过程。在小学科学课中,以“观察为主”组织教学过程的课属于观察课,它是一种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对自然现象、物体特征及属性、动植物生长及其他习性等进行系统地观察,以获得知识、经验,并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真实可信

2、的感性认识,从而提出问题、发现规律。二、小学科学观察课的框架结构一次观察教学一般由以下 4 个环节构成。第一步:导入新课导入活动的成功与否,对于营造学习氛围、集中学生的学习精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出问题、明确观察任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目标:激发兴趣、形成问题、明确任务。导入新课 自主观察 交流总结 应用创新激发兴趣引发问题明确任务制定计划自主观察注重指导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归纳总结创设情境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2 操作要领:导入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谜语、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导入,也可以直接导入,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达到激起学生

3、学习兴趣,引发学习问题,明确观察任务和目的,为下一步的观察活动做好准备。另外,在导入阶段教师提供的观察材料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层次性和结构性。第二步:自主观察观察过程是观察课的主体部分,观察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感性认识,而且可以通过思维获取知识,它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学生认识自然事物的基本方法,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事物都有许多方面的特征,如果在观察时不分主次,不按顺序,不突出重点,事物的特征就不容易被发现。因此,教师要让学生针对要研究的问题,制定观察计划或方案,这样,可以使整个观察活动有序进行,有利于学生明确观察的目标、掌握观察的进度。学习目标:明确目的、制定计划、自主观察。操

4、作要领:(1)在设计观察方案前,教师要给学生指出从观察中寻找什么,适时地提出问题,抓住几个观察点,以便学生更加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使方案设计顺利进行。 (2)制定观察方案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观察对象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千篇一律;观察人员的分工要视小组人员的多少、每个成员的特长而定,要保证安全,人人参与,人人有任务,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另外,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的现象要随时记录,尽量详细,要保持信息的客观和精确,记录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 3 为好。(3)自主观察时学生可以个人独立观察,可以分组合作观察,也可以全班集体观察,这一过程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

5、学生根据观察要求认真的进行观察。每个观察成员依据分工、观察方案展开观察活动,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观察进展情况,及时点拨或参与学生的活动,提醒学生利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及时做好记录,帮助学生解决观察过程中遇到的不便与困难,保证观察活动的有序、有效。 第三步:交流总结观察是手段,旨在发现和探索。学生的观察结果往往需要与别人进行交流、碰撞,才能发现事物所蕴涵的规律。在生生、师生交流观察结果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地描述,是学生探索、认识事物本质的保障,也是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的有效举措。科学的描述不仅仅是孩子交流观察现象的过程,也是探寻事物规律、总结结论的基础。观察是描述的基础,描述

6、是观察的呈现,观察与描述之间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习目标:小组交流、集中汇报、归纳总结操作要领:(1)教师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结果详细、具体的描述出来,交流观察印象。教师一般要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要启发学生将观察结果与已有的经验进行联系,并能对所做的分析与解释的正确性做初步的判断。(2)小组向全体同学汇报观察结果,教师要组织全班学生对分析与解释的正确性再次判断,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这是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收获的过程,教师要及时组织课堂,组织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全部讲出来,准许学生用多种表达方式对观察结果进行交流。 4 教师要从不同角度给予回应,帮助学生对问题做出

7、深入思考;要及时捕捉学生交流中的矛盾,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和平台,为最后形成正确的结论做好充分的准备。(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准确地出示科学术语、科学概念,使学生更加明确通过观察获得的结论或者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有结构或系统的知识体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第四步:应用创新学习目标:创设情境、实践应用、拓展创新操作要领: (1)本环节教师要创设知识与生活实际较为密切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判断物质属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要让学生懂得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增强学、爱、用科学的兴趣。让学生懂得大自然、生活实践才是学习科学

8、最广阔的天地。(2)教师要注重在本课探究主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拓展创新,使本课主题进一步深化。形式上要注重开放性,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展思维的广度、深度,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允许学生海阔天空、奇思妙想,允许学生想法不合逻辑。不管学生出现怎样的想法,教师都要进行鼓励,以保护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欲 。 5 附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4.食用菌【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用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所观察的各食用菌的形态特征,能亲身经历观察、探究等科学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与人合作的愉快,学会分享、欣赏他人的研究成果。科学知识:描述真菌的主要

9、特征,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了解食用菌的种类,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以及识别有毒蘑菇的相关知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有关蘑菇的资料、视频等学生准备: 了解有关蘑菇的相关知识,各种食用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真菌,谁能举个例子说一说生活中我们常吃的真菌有哪些?学生交流。板书:香菇 平菇 【学生带来的蘑菇基本上是菜市场上买来的,所以相同的会很多。 】小结:实际生活中,人们把这些可以食用的真菌叫做食用菌。板书课题:食用菌自主观察提出问题:这些食用菌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食用菌的特点?生:观察!师:怎样观察呢? 6 生:师:这样吧!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

10、该怎样观察,观察它们的哪些方面。可以吗?生:可以!师:开始吧!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师:讨论出观察方案了?生:师:哪个小组先说说?组织学生依次汇报。小结。【这个小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学生讨论活动及结果的评价,帮助学生理清观察顺序,完善观察方案及观察记录单,保证学生观察活动的顺利进行。 】活动一:观察蘑菇的外形。讲述:课前,老师要求大家带一些蘑菇,带来了吗?带来的是哪一种蘑菇?学生交流。师:带相同蘑菇的同学就近坐在一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这种蘑菇有哪些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交流,教师参与指导。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师:你发现了蘑菇的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小结:蘑菇的身体分为菌盖、菌

11、柄两部分,菌盖下面有菌褶,菌柄里有菌丝。【师边总结边画出蘑菇的样子。 】活动二:认识蘑菇的种子。师:选一个较成熟的蘑菇,并在白纸的上方轻轻地敲菌盖,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活动。【学生带来的大多是家长在菜市场买来的蘑菇,较嫩,又经过运输,大多数的蘑菇“敲”不下来孢子,但这个过程必须让学生经历,并引导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 】 7 小结:蘑菇的菌褶里究竟有什么?我们可以通过大屏幕来观看。课件展示。【学生看不到孢子,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资料来补充,这样学生就会对蘑菇的繁殖有更深刻的认识,以弥补学生找不到成熟蘑菇的遗憾。 】小结。活动三:认识蘑菇生长过程及生长环境。提出问题:蘑菇是怎样生长的?大家猜一猜。学生

12、交流。师:关于蘑菇的生长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的更清楚?播放课件。【课件内容为在蘑菇基地或种植蘑菇的大棚里拍摄到的从孢子生出菌丝直至长成蘑菇的整个过程。 】【如果没有视频资料,可以用文字资料进行展示。如:蘑菇是一种比较低等的植物属真菌类,它不会开花,不能产生种子,只能产生孢子来进行繁殖。孢子散落到哪里就在哪里萌发成为新的蘑菇。 蘑菇没有叶绿素,自己不会制造养料,只能利用它的菌丝伸到土壤或腐烂木头中去吸取现成的养分来维持生命。所以蘑菇常常生长在温暖阴湿而富有有机质的地方。 孢子落到土壤中就产生菌丝,依靠营养菌丝吸收养分和水分,然后生出子实体,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蘑菇。但是子实体开始很小,不易被发觉,等

13、到吸足水分后,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会伸展开来。 】交流总结提出问题:通过以上的活动,你们对食用菌有了哪些了解?把你们搜集到的信息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讲述:哪个小组愿意首先把你们的信息与大家分享一下? 8 学生展示观察记录单,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参与。总结。【主要内容是食用菌的特点、各种食用菌的种子及生长环境的特点。 】应用创新:一、各种各样的食用菌。先汇总学生带来的各种蘑菇,在利用课件展示搜集到的各种蘑菇的图片,如教材 11页上方所展示的。【利用课件展示一能方便学生集中认识,二是开拓学生的认识视野。 】二、如何区分有毒的蘑菇?讲述:在众多的蘑菇中,有一些是不能食用的,也就是毒蘑菇,你知道毒蘑菇有什么特征吗?学生交流。【关于毒蘑菇的特征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在这个环节里先让学生充分交流。 】师:看来,大家对有毒蘑菇的特点已有所了解,究竟怎样来识别有毒的蘑菇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 11 页资料卡。【如果有毒蘑菇的标本要尽量提供出供学生观察比较。 】学生阅读。学生交流。小结: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一看颜色,二看形状,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三、参观当地的蘑菇养殖基地,了解蘑菇生长素需要的环境及条件,写一篇调查报告。板书设计:食用菌蘑菇结构图、种子简图、环境简图。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