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581476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运用题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氓之蚩蚩(ch) 兴渐车帷裳(chng) 伶俜(pn) 槌床(chu)B. 四牡骙骙(ku) 小人所腓(fi) 嫉妒(j) 悖谬(bi)C. 匪我愆期(qin) 象弭鱼服(m) 葳蕤(wi ru) 赍钱(1i)D. 将子无怒(qing) 雨雪霏霏(fi) 芰荷(j) 吐哺(b)【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伶俜(pn)”应为“伶俜(png)”;C项,“匪我愆期(qin)”应为“匪我愆期(qin)”,“赍钱(1i)”应为“赍钱(j)”;D项,“芰荷(j)”应为“芰荷(j)”。点睛:本题考查普通话字音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

2、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本题所考查词语皆出自课内,提醒考生落实好课内基础知识。2. 下列各组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躬自悼矣 情投意合 无与士眈 攘诟B. 总角之宴 乌雀南飞 言笑晏晏 自缢C. 即见复关 无食桑葚 鼓瑟吹笙 溘死D. 夙兴夜寐 乘彼诡垣 靡室靡家 朝谇【答案】D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 长期以来,在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国家中,美、英、法的立场比较一致,而中、俄的立场往

3、往不约而同。所以,中俄加强合作与联盟,就能达到双贏。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我国那些百年老店之所以能历久弥新、基业长青,就是因为他们诚实守信,童叟无欺,一言九鼎。C. 电动车是一种绿色出行工具,因部分驾驶者不遵守交通规则,广州拟出台叫停电动车的新规,这种以限制来替代监管的做法矫枉过正,再次引发争论。D. 专业批评家和网络文学作者很难进行有效沟通,批评家苦心孤诣,但网络作者认为这些高深理论不切实际,不为所动地坚持自己的写作套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项,矫枉过正:比喻纠正谬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使用正确。A项,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只能作状语。

4、此处不合语境,应为“不谋而合”。B项,一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分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此处不合语境,应为“一诺千金”。D项,苦心孤谐: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到了很高造诣。此处望文生义,应为“苦口婆心”。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严冬的夜晚,凛列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B. 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C. 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D. 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各有千秋。【答案】D【解析

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常见的成语,成语不偏不怪,都在学生的阅读范围内。A不寒而栗:指不冷而发抖。指恐惧心理引起的惊抖。语境“严冬”“凛冽的寒风”与成语含义不符,犯了顾此失彼的错误,只看到“栗”有“颤栗、发抖”的含义,而没有顾及“不寒”的含义。B反戈一击:调转武器向自己所属阵营进行攻击,打仗时在同一阵营的人却反过来攻打自己人;比喻恩将仇报陷害自己的朋友或盟友的行为。这是褒贬失当,语境“劣势”“夺回主动权”应该是褒义的,但该成语是贬义的。C广开言路:尽量给下面的人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这里用错对象,该成语应该用在上级让下级表达意见上,语境中“代表”“畅所欲言”,不是给下面的人发表意见的条件。D各有千秋

6、: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在同一层次内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语境列举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风格,因此使用正确。备考要积累常见成语,在阅读中体会使用的语境,注意常见的成语易错的含义、成语的多义以及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褒贬失当、自相矛盾、用错对象、程度失当、重复多余、敬谦不当)。一般同一个题中,成语错误的类型不同,所以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排除已判断出的错误,缩小错误类型判断范围,提高正确率。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医学研究成果表明,常吃弥猴桃可以美容、防止癌症发生、增加膳食纤维、降低胆固醇、帮助消化等功能。B.

7、 被誉为中国当代杰出科幻小说之一的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C. 随着申办2022年冬奥会工作的有序开展,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涵盖空气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分工协作等内容的战略布局逐渐清晰。D. 习近平出访10天,到访3个国家,辗转7个城市。国外媒体评价,此访不仅会对亚太、对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更会成为中国外交新的里程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做题时首先根据自己训练中积累的经验、语感判断,这样可以判断一般难度的语病。然后语法分析,划分句子成分,先看句子主干是否存在结构问题,然后看句子枝叶是否存在结构问题,最后分析语意

8、,看看是否存在语意上的语病。A项,“可以”“等功能”句式杂糅;B项,表意不明,“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是指三体还是星际穿越,有歧义;D项,“不仅”“更”语序不当【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6.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教育部近日公布的2017年春季开学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指出,城区学校不仅“大班额”现象依然普遍,而且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依然明显。B.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到了“创客”这个网络新词进入了官方词汇,有着更多耐人寻味的深意。C. 杂乱吵闹是喧器的外在表现,其本质则是浮躁,是人们内心的失衡、不沉稳。D. 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件,原来是贵州省人民政府驳回了一起村民的行政复议申请,对此表示不服而起诉省政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

10、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 “不仅而且”,关联词语顺序不当,应该在主语 “城区学校”、“农村幼儿园”的前边;B杂糅,“提到了”改为“提到的”;D偷换主语,最后一句的主语应是“不服的村民”。【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经过压缩即可发现,D项偷换主语,最后一句的主语应是“不服的村民”。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

11、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B杂糅,“提到了”改为“提到的”;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A “不仅而且”,关联词语顺序不当,应该在主语 “城区学校”、“农村幼儿园”的前边;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意境与意象一样,是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中总结出来的审美范畴,也是传统文艺理论和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因而具有共同

12、的审美特征。_,_,_。_。_,_,而是在为“情思”寻找和创造合适的载体。透过载体,所抒发的是情感,是心灵一作品发言人(如游子、思妇等)的心灵和作家的心灵。在意象和意境中,当然要描绘大量的景象、物象、事象乃至于人物形象当然,在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关系中,也有侧重,即矛盾的主导方面是主观,是主体的心灵或者干脆就是由心灵幻化出来的因而都是主客观的统一:情与景、心与物、意与象、意与境的统一这就是,它们都是作家根据抒情传意的需要而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出来的但这些都不是作家着意表现的中心,作家的目的不是为它们本身留影造像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解答连贯类题目

13、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纳,先在小范围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首句末尾说“意境与意象”“具有共同的审美特征”,据此可找出语意与之衔接最紧,中的“这”很明显承上文指代“特征”;中有“这种主客观的统一”明显承而来,在后;“这些”明显承“景象、物象、事物,乃至人物形象”。【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做排序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读全题语句,明确题目要求;试着排小组的句子或相连最紧密的句子,再把小组句子连成大组句段;

14、把连好的语段速读一遍,把不连贯的地方再略微调整。简述为通读试排连读微调。其中“试排”环节的解题思路有:确保话题一致性,把同一话题语句排起来;确定句子间的合理顺序性,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推理;确证句子代词指代的内容,或两句有重复的词语。确切抓总领句、起始句、总结句、结尾句等,注意关联词语和总括性的词语;确保内容上的前后照应。8.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A. 莫知我哀 莫:没有人谢家来贵门 谢:谢绝B. 渐车帷裳 渐:渐渐何方圜之能周兮 周:合C. 其黄而陨: 陨:落同心而离居 同心:感情深厚D. 对酒当歌 当:应当偭规矩而改错 偭:违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课内实词的含义和用法。A项,“谢家来贵门”意思是“辞别嫁到你们家”,谢:辞别。B项,“渐车帷裳”意思是“渐渐浸湿了车旁的布幔”,渐:慢慢浸湿。D项,“对酒当歌”意思是“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当:对着。点睛:该考点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偭规矩而改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