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581437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北省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北省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北省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北省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卷本卷共4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代的国家政体是方国联盟制,商王不过是“盟主”,而周王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见,与商代相比,西周A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 B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C依靠分封以开疆拓土 D王权政治得到一定加强2史载楚国从武王熊通(前740前690年在位)时开始对外进行征伐兼并,先后吞并了一些周边的小国,灭国所得之地,直属与楚王成为县。由此可见,当时A楚国率先发动兼并战争 B各诸侯国之间攻伐不断C北方诸国政局相对稳定 D地方行政体制发生裂变3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实行“慎罚”的“

2、礼治”;提出了旨在长治久安的“德治”思想;反复告诫统治者防止腐化堕落,提倡励精图治。孔子很尊崇周公,甚至为“久已,吾不复梦见周公”而浩叹。据此可知A儒学与周制有渊源关系 B孔子主张进行社会变革C周公开启民本思想先河 D周公奉行礼制长治久安4商鞅自卫国入秦,宣讲法家理论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励军功等发展战略,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支持变法。商鞅被秦孝公重用的关键在于A秦孝公下决心要变法图强 B当时群雄并起争霸战争不断C变法主张迎合了现实需要 D奴隶主贵族势力已普遍衰落5春秋后期,自由讲学蓬勃兴起。在齐国,国君还筑有宏大的稷下学宫,容纳数百千人,专供各派学者到此“不治而议论”。当时的自由讲学A

3、均主张社会变型 B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支持C否定了传统观念 D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6范文澜先生曾考证,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考察封国国王,有罪状便奏闻。不法的国王因此受到惩罚。据此推知,汉武帝设置刺史A旨在削弱国王势力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重在整肃地方吏治 D使监察制度趋于完善7西汉昭帝时召开盐铁会议,代表政府的桑弘羊与代表民间的贤良文学,就西汉以来的财政经济政策等问题展开辩论。会后政府颁布法令,改酒业官营为向卖酒者征税,又下令罢关内铁官,部分地允许私人采炼和贩运铁器。这反映出当时A盐铁官营不利于国家统一 B政府抑商政策发生异变C官营经济由膨胀转向收敛 D民意左右着政府的决策8

4、荆襄地区的水利兴修早在春秋时已经开始了,而两晋南朝时期水利的兴修更多。刘宋时,张绍为雍州刺史,在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宴,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这折射出当时荆襄地区A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B农业注重精耕细作C成为中央政府财政倚重 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9北齐均田令中,有“每丁给永业田(不必归还政府的土地)二十亩,为桑田,期中种桑五十根,榆三根,枣无根”的条文。隋朝均田令也规定了永业田必须“课之以桑、榆及枣”,“以备生生之资,以供养老之具”。据此可知A农民的负担逐渐减轻 B均田制推动了小农经济发展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D政府的土地政策趋向于宽松10唐初,不仅将宰相的职权分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共掌

5、,而且还设立了政事堂,形成一套三省长官共议政事的制度。由此可见,政事堂的建立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中央集权C避免了决策失误 D平衡了中央权力11终元一代,行省官发动叛乱或自行举兵,约有三次,次三次极少数短暂的反派或举兵,均是以皇位争夺为中心的朝廷政治斗争的组成部分,而且多半是在皇位空虚之际,行省官各保其主所致。这表明行省的设置A使国家的军政大权旁落 B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膨胀C容易引发皇族内部纷争 D有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12宋代服饰具有清冷消瘦的文人风格,表现出反对奢华、艳丽、裸露,追求简约质朴,别具清雅、潇洒的风度。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是由于A国家的积贫积弱 B理学思想的影响C民族融合的加强

6、 D战乱的频繁发生13明正德、嘉靖年间,“苏徽大贾,招贩鱼盐,多置田宅”,安徽的大多数耕地“皆绅衿富商之产”,扬州大盐商,既“腰缠万贯”,也“坐拥一县之田”,安然衣食租税。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C商帮和会馆在全国兴起 D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14下表为顺治朝、康熙朝、乾隆朝八旗子弟科举取中人数统计情况表(录取总名额基本稳定)。据此可知朝代科数八旗举人人数顺治朝2112康熙朝16635乾隆朝271090A儒学影响得以扩展 B满洲贵族垄断国家政权C选官注意地域平衡 D政府崇尚以文抑武政策15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织作在城东,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估计有

7、织机12000台。据此可知,当时苏州民间丝织业A超过官营手工业 B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C专业化特征明显 D推动了海外贸易繁荣16南宋建康府所属各县计有十六个市镇,其中有十二个市镇位于距县城六十里以内的地方。会稽府有十个市镇,其中的八个距离县城在六十里以内。类似情况在其他地区也同样存在。据此可知,南宋市镇的兴起A直接受限于交通条件的限制 B推动了区域市场的发展C集中分布于经济富庶的地区 D均由于政治中心的带动17“江南铺网阔,市晚鬻蔬迟”“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庭树纯栽橘,园畦半种茶”。这些诗句反映了A文人具有重农思想 B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C区域农业特色明显 D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18韩束五行志

8、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发生过程,“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到明末,中国共记录了太阳黑子出现达一百多次。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A常将天象附会于人事 B科技服务于农业生产C天文学领域成就突出 D重视科技的理论研究19据统计,1842年中国常年的进口总值中,棉制品仅占8.4%,1867年上升为21%,到了1885年就以35.7%的优势跃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这种状况A说明中国的传统经济受到了冲击 B表明进口棉制品取代了国内棉制品C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D反映了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新时尚20综合下表可知,近代中国时期粮食进口情况1867-1921年共进口大米、

9、小麦、面粉2.76亿担。年均进口502万担。1921-1937年共进口大米、小麦、面粉5.2亿担。年均进口3250万担。A人地矛盾始终突出 B与世界经济联系愈加密切C农村经济普遍凋敝 D社会稳定造成了人口剧增21慈禧在1862年11月17日的上谕中,命沿海各口岸挑选民兵,接受西法训练,说:“官兵不能得力,暂假洋人训练,以为自强之计。”并且表示:“除学习洋人兵法外,仍应认真学习洋人制造各项火器之法。各项得其密传,能利攻剿。”据此可知当时A洋务派已掌握地方大权 B清政府统治危机依然严重C清政府正筹建近代海军 D慈禧认识到“制夷”的关键22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梁等人并未将定宪法和开国会列入议事日程。光

10、绪帝所发上谕虽然有100多条,但其重点和脉络很清楚,反复强调的主要是练兵和筹饷。这反映出A光绪帝没掌握朝廷实权 B君主立宪制不符合中国国情C光绪帝变法决心不坚定 D维新派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23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在华的外国传教士纷纷要求列强出兵,迫使清政府镇压义和团,并为“联军”直接镇压义和团摇旗呐喊。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甚至叫嚣:“把势力伸展到中国的好机会到了,上帝不允许我们放过这个机会。”这表明当时在华外国传教士A为本国的殖民扩展效力 B鼓动列强划分势力范围C引发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D要求深入中国内地传教24下表为中国近代后期不同教科书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摘选)。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

11、“不但荡涤二百六十多年的耻辱并且产出四千余年君主专制的痕迹”南京国民政府教科书“因为他们的势力颇盛,清国不能平定,就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的意思,把天下让给南京政府”日伪政权教科书“虽表面上推翻了满清政府,但封建势力并为铲除”中共根据地教科书A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B孙中山为首革命派力量强大C清朝结束具有偶然性 D辛亥革命促使清朝同时结束25甲午战争以后,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的商业广告在其产品名称前特地加上“国货”二字,如“金叶牌国货线毯”、“无敌牌国货牙粉”、“顶上国货,金马牌香烟”等。这种现象增多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B实业救国深入人心C政府提倡消费国货 D列强经济侵略加深2620世纪

12、初,越来越多的女性对封建包办婚姻表示不满并以实际行动抵制包办婚姻、争取婚姻自主。与此同时,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大量涌现。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文化革新推动了思想解放 B西方启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C封建伦理观念已荡然无存 D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质变271921年1月1日起,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一起连续讨论3天,解决学会应以什么做共同目的、达到目的须采用什么方法等问题。结果经过激烈讨论,与会18人中“赞成波尔失委克主义者十二人”。这种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这表明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A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C赞同成立先进阶级政党 D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28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之“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还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这体现孙中山A节制资本的思想 B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C关注工农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