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少年教案含反思

上传人:思*** 文档编号:126580892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碗少年教案含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顶碗少年教案含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顶碗少年教案含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顶碗少年教案含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顶碗少年教案含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碗少年教案含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顶碗少年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用指定的词语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教学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和对课文的理解,讲解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在上课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谁愿意上前面来演示一下,把硬币放在水面上保持5秒钟不掉下去就表示你成功了。(请学生上前演示,有不成功的就多给几次机会最终一定

2、要成功)大家都看到了,无论你是经过几次最终我们都成功了,这个实验也就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只要你敢于不断地去尝试、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自由读课文。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3.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分段,总结段意。第一部分:15 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部分:6、7 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2)自由读第一部分。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小组讨论学习)

3、(3)集体学习: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内容,结合课文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成功的。教学过程:一、细读课文,扎实训练。1.自由读第一部分。找一找:“一叠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2.自由读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小组讨论学习)3.理解句子的含义(出示投影)“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小组内结合课文理解、讨论)4

4、.指导用词语造句:座无虚席、不知所措(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造句)二、指导朗读、背诵。三、谈一谈: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情况来说出自己的感受)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抄写词语背诵6、7自然段板书设计:顶碗少年失误努力再失误努力= 成功 启迪(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教后反思:顶碗少年讲述了一位表演顶碗的少年在接连两次失误的情况下,最终获得了成功的故事。课前阅读要求也进行“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这样的提示。但少年为什么能成功?仅仅表面的“精彩表演”“惊心动魄”是无法诠释清楚的,它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因素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而恰恰这点往往被学生所忽视。问诊把脉开始果不

5、出所料,面对课前提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精彩”“难以忘怀” 脱口而出,学生的视线仅仅被表面文字所吸引。在对这些词语分析归纳得出:顶碗少年、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观众三方面因素造成的,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走进文本,找出相关描写少年表演、碗作对、观众反应句子体会当时“惊心动魄”场面。直奔病因当学生还沉浸其中时,我问他们:“同学们为什么前两次都失败了,而第三次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请将文中“顶碗少年的反应”句子找出来: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少年镇静下来

6、,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刨根究底联系上下文假如你就是这位“顶碗少年”,你当时会怎么想?怎么做?为了更好走进少年内心世界,我特意设计填空环节:当第一次表演失败时:我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 当第二次表演失败时:台上的我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 ),我有些不知所措了。第三次表演前:( ),我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初见成效当师生再交流“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时,除上述之外,“拼搏”“自我超越”“勇气” 一个个自信声音响彻教室。有待提升第五段观众反应“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以及白发老者的出现,只是让学生自己去想象,没展开,谈启示时没体会到对于“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若体会“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背后含义、揣摩老者会说什么话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