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76235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导学案 新人教版 整体感知1、 课文的两部分有什么联系,重点在哪一部分? 2、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3、叙事部分有祥有略,为什么对仲永的才干初露写的这样详细? 为了更好的突出中心,详写方仲永的才能初露是为了突出他的神童天赋,与后来的“泯然众人矣”形成反差,而这一结果是他父亲“不使学”造成的,从而更好的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4、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找出相关内容加以说明。5、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6、.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 答:“伤”是“哀伤”“感伤”之义。仲永,即方仲永,本文的一个“神童”。文章以“伤仲永”为题,写的

2、是可伤之事,说的是可“伤”之道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为实例,说明:一个人有天分不足诗,唯有后天的教育与学习,才能让人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才能够真正成才。 7、作者主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答:本文通过叙述方仲永因为父亲“不使学”,而从神童到成为普通人的变化过程,说明天资固然重要,但没有好的后天的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可能得以发挥。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相关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邑人扳环谒泯然2解释加点的词 .世隶耕( ) .未尝识书具( ) .借旁近与之(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稍稍宾客其父( ) .余闻之

3、也久( ) .从先人在家( ) .受之天也( ).卒之为众人( ) .今夫不受之天( ).泯然众人矣(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称前世之闻( ) .父异焉( )3解释下列多义词。 父利其然也( ) 贤于材人远也( ) A、然 B、于 于舅家见之 ( ) 泯然众人矣( ) 环谒于邑人 ( )4翻译下列句子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父利其然也。 C.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D.邑人奇之 E、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F、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5当堂达标 伤仲永的作者是 代的王安五。他字 ,号 ,是杰出的 家、 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6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A、借旁

4、近/与之 B、金溪民/方仲永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7课内语段阅读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注音释义。.解释词语。传一乡秀才观之 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或以钱币乞之 .翻译下列句子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