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渠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 》教案 新人教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75315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渠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 》教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川省渠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 》教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川省渠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 》教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川省渠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 》教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川省渠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 》教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渠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 》教案 新人教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渠县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 》教案 新人教版(通用)(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皇帝的新装 知识和能力:1 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2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过程和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想象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2难点: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学情分析:皇帝的新装极富魅力,学生爱读,也能读懂,从表层来看是一篇浅文。但其中常读常新的思想内核不易把握,认识不够。故事本身不乏幽默、荒诞可笑的情节元素,如果不能充分、有效、合理地挖掘文中固有的内蕴丰富的资源,学生充其量付之一笑。浅文趣教,就是让学生读出兴趣、体会谐趣、悟出理趣。“趣”不单纯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皇帝、大臣不再是平面化、文字式的人物,而

2、是一帮活脱脱、有血有肉的跳梁小丑。引导学生笑有所得,笑有所悟。浅文趣教,做到对文本内容有所取舍,以点带面,力避胡子、眉毛一把抓。同时要求教学语言鲜活感人,不入俗套,富有机智。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近几年反映宫廷生活的电视剧很多,大家一定从电视上看到过许多皇帝,那么他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呢?皇帝的服装又给你什么感觉呢?(威严、高贵)可是竟然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不穿衣服,赤身裸体在大街上游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皇帝是怎样的昏庸无能让人啼笑皆非,我们从中又能够学到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这一故事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3、作者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二、基础知识1.作家作品简介(多媒体出示)作者安徒生,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暂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

4、元非公职津贴。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麦尔乔家中。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

5、、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而皇帝的新装是他的中期作品。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了解了安徒生的生平就知道了在每个时期作者所创造出来的作品中包含了怎样的思想要说

6、明表达怎样的感情了,那么我们还要了解一下具体的课文创作的背景,这样可以更加明白作者为什么创作出这样的人物形象他要讽刺的是什么。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而处于北欧边陲的丹表却还是个君主立宪国家。拿破仑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丹麦统治阶级利用英法矛盾,以中立地位大搞海上粮食贸易,引起英国不满,英国要求丹麦交出从事贸易的舰队和商船,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丹麦拒绝这一要求,英军于1807年炮击哥本哈根,摧毁了丹麦的舰队,丹麦便由中立倒向拿破仑一边,成为交战国。8年后,拿破仑战败,丹麦也成为战败国而失去广大领土,耗尽了钱财,银行倒闭,农村萧条,刚刚兴起的小型工业也全

7、部破产,丹麦最终成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的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的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2.童话的定义本文的体裁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

8、化。下面请看课文皇帝的新装。检查预习3、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滑稽( j)陛下(b)头衔(xin)钦差大臣(qn)随声附和(h)勋章(xn)称职(chn)炫耀()滑稽() 赏赐() 爵()士御聘() 骇人听闻()自称的称:念chng,当“说”讲。辨析与“相称”的“称”,念chn,当“适合”、“配得上”讲,音、义都不相同。更衣的更:念gng,当“改换”讲。辨析与“更多”的“更”,念gng,当“越发”讲,音、义都不相同。4解释下面的词语: (l)不惜:本课指不觉得可惜,舍得。 (2)炫耀:本课指夸耀。 (3)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称:适合。 (4)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5)不可救药:比

9、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救药:用药救活。 (6)妥当:稳妥适当。 (7)华丽:美丽而有光彩。(8)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9)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附和:跟着别人说。(10)勋章:一种较高等级的荣誉证章。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分角色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分角色朗读,角色形象及语气特征提示:(1)旁白:语气亲切、自然,语调平缓。 (2)皇帝:语调傲慢、神情自负。(3)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 (4)老大臣:老于世故,语调迟缓,

10、故作镇定。(5)诚实的官员:故作姿态,语调低沉。 (6)骑士们:随声附和。(7)典礼官:讨好皇帝,语调温柔。 (8)百姓们:不敢说真话,心里明白。(9)小孩子:天真单纯,高声叫了出来。 (10)小孩的父亲:说话坦然,但声音较低。另:人物心理活动由角色朗读,声音可适当放低,似乎是自言自语。朗读课文,要求:a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准确表达语气。b听读的同学边听边在书上标出故事大致情节。2、指导学生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新装。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这场骗局中登场,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 3、下面根据故事的情节来填空,看谁填的准确。序幕:(爱 )新装( 第1段)开端:

11、( 做)新装(第2段第4段)发展:(看 )新装(第5段第22段)高潮:(穿 )新装(第23段结尾)结局:(识/揭)新装四、根据所填写的内容复述课文(多媒体出示画面)要求:要求抓住重点情节、重点人物的重点语言复述,并注意模仿人物说话语气。(以上两个环节旨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理清故事,为下节课的讨论打下基础。)五、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语、文学常识。 熟悉课文情节并思考课后练习。教师板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本节课以探究性讨论为主,理解文章内涵,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教学步骤:一、指导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可以表演看新装和展新装的情节,注意运用细致的表情、动作、语言及内心旁白来展示不同人

12、物的内心世界。二、合作探究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并记录好讨论结果(教师出示问题)1、下面给大家两分钟准备时间,请你们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最好能结合课文做些解释。一个虚伪的皇帝、一个臭美的皇帝、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一个无能的皇帝、一个昏庸的皇帝、一个无知的皇帝、一个不称职的皇帝等。通过这个练习,我们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皇帝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这个故事的情节。2、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者说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给大家一分钟准备时间。大家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分别用蠢、骗、伪、假、傻、装、新、心八个字概括这篇课文。那么,这八个字哪个是正确的呢?首

13、先,大家使用“排除法”,把不切题的答案排除掉。我们先回忆一下,刚才我是怎么提出问题的。刚才我说的是: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四字语气加重)既然题目的要求是用一个字概括故事情节,那么“蠢、伪、假、傻”这四个字是不对的,因为这四个字说的是皇帝这个人物,是不切题的。咱们就把这四个字排除掉。现在还剩下“骗、装、新、心”四个字,咱们使用“检验法”进一步解决。什么是“检验法”呢?就是把这四个字,一个一个的试用,进行检验,能够适合于文中所有人物的就留下,不能适合于文中所有人物的就去掉。 “新、装”这两个字都不能单独的用在课文中所有人物身上。因为一单独用就说不清是什么意思啦。所以,这

14、两个字是经不住检验的,应该去掉。 “骗”和“心”这两个字都可以。,这两个字用在哪个人物身上都说得通。师:现咱们使用“比较法”来解决,作最后的筛眩怎样比较呢?就是用这两个字分别用于每个人物,比比看,看哪个字更准确,哪个字更能表现出这个故事的特点。认为“心”字不如“骗”字好。在这个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都和“骗”字有关系,有骗人的,有被骗的,还有不被骗的。总之,一个“骗”字说出了这篇课文的特色。 “心”指的是心理活动,就是思想。这个故事中的人物都有他自己的思想。这样一想,用“心”字概括很好。可是再一想,哪一篇课文中的人物都是有思想的。这样一来,这个“心”字,用它概括这课可以,用它概括别的课也可以。所以

15、,用“心”字概括这一课,不能说出这一课的特色。本文是围绕一个“骗”字展开的(师板书:骗)。请大家回忆一下,开始你们提出了八个字,我们为什么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就统一了认识呢?这是因为我们采用了恰当的筛选方法,这就是排除法、检验法和比较法。希望大家记住这三种方法,并在今后注意学习运用。3、这篇课文是围绕一个“骗”字展开的。请同学们说说,文中的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呢?(板书)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这个故事从骗子行骗开始,到小孩揭骗结束,始终没有离开这个“骗”字。所以说,这个故事是围绕着一个“骗”字展开的。找出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的语句:“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骗子胡说那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或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