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麻栗坡县董干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秋天》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74013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麻栗坡县董干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秋天》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云南省麻栗坡县董干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秋天》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云南省麻栗坡县董干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秋天》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云南省麻栗坡县董干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秋天》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省麻栗坡县董干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秋天》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麻栗坡县董干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秋天》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秋天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1.能读、写、解释生字词。2.能赏析本诗的修辞。3.能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学习重难点1.赏析本文的修辞。2.感悟本文的思想内容。知识链接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评论家。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参加革命后诗歌变为平易朴实,乐观豪放。主要作品:诗集预言、夜歌,散文集画梦录、还乡杂记等。四、预习交流(一)基础知识。(自主完成)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丁丁( ) 肥硕 ( ) 青鳊鱼( ) 栖息( ) 乌桕( )枯涸( ) 清冽( ) 梦寐( ) 蟋蟀( ) 寥阔( )2.解释下列词语。肥硕:栖息:枯涸:清冽:寥廓:梦寐:(

2、二)课文分析。(小组讨论完成)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它有什么特点?全诗分为三个小节,一个小节就是一幅画,请给每一幅画拟一个小标题。请赏析本诗语言的妙处。(可用以下句式回答,任选其一)我认为诗中最妙的词是:我认为诗中最美的句子是:我认为诗中最妙的修辞是:我认为诗中最妙的写法是:最能引发我联想的句子是: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展示提升达标测评给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硕( ) 鳊( ) 冽( ) 涸( )烦( ) 翩( ) 例( ) 固( )发挥想象,仿写句子。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 ,秋天是 ,秋天是 。秋天很美,美在 。本诗中第二节中的“冷雾”营造出什么样的意境?本诗第三节中

3、的“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描写了什么?七、课后反思:本课的教学之前,我先布置学生请爸爸、妈妈带领自己去观察秋天,描绘秋天,歌唱秋天,这样,整合成全新的语文大课堂,变单纯文本的语文学习为综合性课文学。在教学时,我将诗歌展开一幅幅画面,把图文对照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抓住抒情这条线,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这样,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了。教学后,我让学生再次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秋天。再搜集一下古人描写秋天的诗文,比较古今写秋的不同,感悟不同时代的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秋天之美。最后仿照本文的形式写上一两小节秋天的诗或写一篇赞美秋天的小练笔。充分让学生去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赞美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