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冲刺卷(四)理综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573929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8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冲刺卷(四)理综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冲刺卷(四)理综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冲刺卷(四)理综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冲刺卷(四)理综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冲刺卷(四)理综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冲刺卷(四)理综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冲刺卷(四)理综Word版含解析(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普通高等学校2018年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冲刺卷(四)理综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

2、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的生物膜上的糖类均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B. 细胞膜可以通过高尔基体分泌的小泡实现自我更新C. 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D. 人体肝脏细胞与神经细胞上的膜蛋白种类和含量大体相同【解析】细胞膜上的多糖链,有的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有的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A错误;高尔基体分泌的小泡能与细胞膜融合,实现细胞膜的自我更新,B正确;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紧密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决定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肝脏细胞与神

3、经细胞的结构功能不同,说明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D错误。【答案】B2下图是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在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内,所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A. 两者都只有B. 前者只有,后者有C. 两者都只有D. 前者有,后者只有【解析】依次表示DNA分子复制、转录、翻译,而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记忆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存在DNA分子复制和基因的表达过程,即生理过程都能进行;效应T细胞没有增殖能力,不能发生DNA分子复制,但能进行基因的表达,即只能进行过程。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答案】D3下列实验中,有关操作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或结果影响

4、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第二次与第三次观察间隔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的影响相同B. 在“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对上清液检测结果相同C. 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的影响相同D.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间隔时间的长短对调查结果的影响相同【解析】在“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第二次是观察质壁分离现象,第三次是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若两次观察间隔的时间过长,细胞可能由于失水时间过长而死亡,则在第三次观察时看不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A错误;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5、DNA分子进入到大肠杆菌的细胞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为噬菌体较轻,搅拌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噬菌体及其蛋白质外壳存在于上清液中,若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会出现放射性,若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的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因此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时上清液检测结果相同,B正确;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若解离时间过长,则可能因细胞结构遭到破坏而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解离时间过短,细胞可能未分散开来,C错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

6、群密度时,若两次捕获间隔的时间过长,则会导致第二次捕获到的有标记的个体偏少,使调查的结果偏大,D错误。【答案】B4二倍体植物生活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生细胞分裂异常,若某二倍体植物经有性生殖产生的子一代植株具有下列变异表现:叶片等器官比较大;抗逆性增强;高度不育等。则这种变异产生的途径最可能是( )A. 亲本都在幼苗期发生有丝分裂异常,形成未减数的雌雄配子B. 父本在幼苗期有丝分裂受阻形成四倍体,母本减数分裂形成正常雌配子C. 亲本都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基因突变,形成染色体数正常的雌雄配子D. 亲本都在减数分裂时发生染色体变异,形成未减数的雌雄配子【解析】本题中子一代植株的特点含有诸多限定条件:叶

7、片等器官比较大;抗逆性增强这些限定条件暗示了该植株具有多倍体植株的特点,另外,题目中“高度不育”这个限定条件暗示了该植株不是四倍体植物,而A、D都提到了“形成未减数的雌雄配子”,由此形成的子一代应该为四倍体,故A、D错误;单倍体和三倍体植株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不是成对存在的,其高度不育是联会紊乱造成的,因此该子一代植株应为三倍体植株,父本在幼苗期有丝分裂受阻形成四倍体,母本减数分裂形成正常雌配子,两者杂交后将形成三倍体,B正确。亲本都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基因突变,形成染色体数正常的雌雄配子,两者杂交后还是二倍体,D错误。【答案】B5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8、( )A. 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有关B. 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小C. 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解析】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主要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或人类持续排污有关,A错误;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一定会变小,B正确;环境由差变好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体现,C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也就是温室效应,而温室效应主要是化石燃料的过量燃烧,排放过多温室气体所致,D正确。【答案】A6下列关于艾滋病及其病原体HIV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IV侵入T细

9、胞后,其RNA将进行逆转录的过程B. HIV侵入人体后,T细胞会受HIV刺激而增殖C. HIV容易发生变异,使机体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D. HIV破坏T细胞后,病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升高【解析】HIV是逆转录病毒,侵入T细胞后,其RNA将进行逆转录的过程,A正确;HIV侵入人体后,T细胞一段时间内会增殖,B正确;HIV容易发生变异,但机体能识别HIV,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C错误;HIV破坏T细胞后,免疫功能降低,病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升高,D正确。【答案】C7化学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活中钢铁制品生锈主要是由于发生吸氧腐蚀所致B石油的裂化、裂解和煤的干馏都属于化学变化C天

10、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的组成元素相同D工业废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阳离子可以通过加入FeS除去【答案】C【解析】生活中钢铁制品表面的水膜呈中性或弱酸性,主要发生吸氧腐蚀,A正确。石油的裂化、裂解和煤的干馏都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B正确。天然纤维中的蚕丝属于蛋白质,与人造纤维的组成元素不同,C错误。加入FeS,Cu2+、Hg2+等重金属阳离子生成更难溶于水的物质,D正确。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将1 mol氯化铁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则分散系中胶体微粒数为NAB1 mol CH3COONa和少量CH3COOH溶于水所得中性溶液中,CH3CO

11、O-的数目为NAC标准状况下,2.24 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D标准状况下,11.2 L三氯甲烷所含的原子数为2NA【答案】B【解析】1 mol氯化铁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则分散系中胶体微粒为氢氧化铁粒子的集合体,所以胶体微粒数小于NA,A错误。根据电荷守恒,中性溶液c(OH-)=c(H+),c(CH3COO-)=c(Na+),溶液体积相等,N(CH3COO-)=N(Na+)=NA,B正确。氯气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氯气不能与水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要小于0.1NA,C错误。标准状况下,三氯甲烷是液体,D错误。9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

12、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稀硫酸能氧化Fe2+B向KMnO4酸性溶液中滴加乙二酸溶液褪色乙二酸具有还原性C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得到澄清溶液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D向10 mL 0.1 molL-1 Na2S溶液中滴入2 mL 0.1 molL-1 ZnSO4溶液,再加入0.1 molL-1 CuSO4溶液开始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有黑色沉淀生成Ksp(CuS)Ksp(ZnS)【答案】B【解析】在酸性条件下NO3-能氧化Fe2+,A错误。乙二酸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说明乙二酸有还原性,B正确。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得到

13、澄清溶液,是生成银氨溶液的缘故,C错误。溶液中Na2S过量,无法得出Ksp(CuS)0),获得如下数据:时间/s020406080100c(NO2)/(molL-1)0.000.120.200.260.300.3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减小B2040 s内,v(N2O4)=0.004 molL-1s-1C反应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0.30Q kJD100 s时再通入0.40 mol N2O4,达到新平衡时N2O4的转化率增大【答案】C【解析】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K增大,A错误。2040 s内,v(NO2)=0.004 molL-1s-1,v(N2O4)=v(NO2)=0.002 molL-1s-1,B错误。浓度不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平衡,此时,生成NO2 0.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