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试谈《最后一课》的主人公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73263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试谈《最后一课》的主人公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试谈《最后一课》的主人公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试谈《最后一课》的主人公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试谈《最后一课》的主人公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试谈《最后一课》的主人公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试谈《最后一课》的主人公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试谈《最后一课》的主人公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通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试谈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正确判别作品的主人公是谁,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分析都德最后一课的主人公,也必须从多方面看。欧阳文彬先生认为,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朗士(见南通师范学校外国文学作品选析),但反复细读全篇,结合作者所处的社会状况等诸方面的因素加以分析,我认为主人公以韩麦尔先生为妥。首先,从题材的选择,看主人公是韩麦尔的合理性。最后一课写的是普法战争中的事。普法战争自一八七年七月十九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开始,至一八七一年一月二十八日巴黎投降,历时半年,是一次“官方的法国和官方的德国彼此进行同室操戈的斗争”(马克思语)。一八七一年三月二十六日梯也尔反动政府同普鲁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凡尔赛条约”,除

2、支付五十亿金法郎的巨额赔款外,还割让了阿尔萨斯和东洛林,使这两地的人民长期遭受侵略者的蹂躏。一八七年,都德应征入伍,是普法战争的参加者和目击者。一八七三年,都德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写下了这篇小说。作者没有直接描绘法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斗争情形,没有正面去写普法战争的战斗场景;也不像他在其他作品中以艺术家的乖僻孤独,小商人、小业主和手工业工人的兢兢业业,只求温饱的可怜生活作为题材;而是选择受战争损害、受侵略者压迫最深的地区阿尔萨斯一个乡村学校所发生的故事,作为小说题材,从一个侧面反映普法战争这一巨大的政治事件;从年迈的韩麦尔先生被侵略者驱逐,法文课被迫取消,上最后一堂法语课这“一端”写开去,揭露

3、普鲁士侵略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罪行,歌颂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都德不愧为是选择题材的高手。他不仅善于用敏锐的感觉发现题材,而且善于选择自己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东西来写,以社会上最常见最普通的事情、人物,反映重大的主题。你看,阿尔萨斯的一个乡镇的一所学校太普通了,连名字都说不出来,只有一个班级,一个先生。就是这样一所学校也被侵略者强制改教德语。作者把韩麦尔置于最后一课特定的环境中,这就使他对祖国的爱得到集中的表现。人物特定的身份与特定的环境相契合,形成了韩麦尔作为小说主人公的合理性。作品在小弗朗士、郝叟老头儿,前镇长、邮递员等人物的身上固然都表现了爱国的热情,但主要的体现者是在这所学校工作四十年

4、、作为教育者的身份出现的韩麦尔。作者从衣着、语言、动作、情态、内心世界各个方面集中地刻划了韩麦尔的形象,而这个人物又不是完美无缺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常常让学生们丢下功课替他浇花,自己去钓鱼干脆就放假。选择这样一个普通平凡的人作为法国人民爱国者的代表,作为歌颂的对像,令人信服,深含旨意,说明真正爱国的是人民,是平时不惹人注目并非完美无缺的人,体现了作者题材选择上的浓重的现实主义色彩及其独创精神。随着这篇小说被译成各种文字,被选入许多国家的语文教材,韩麦尔的形象就具有世界性的意义,成为全世界崇敬的爱国者的形象。其次,从小弗朗士的思想发展过程,看主人公是韩麦尔构思的巧妙性。这篇小说的巧妙之处,就是通

5、过幼年学生小弗朗士的见闻和感受思想变化来刻划韩麦尔的形象。小说用第一人称“我”,决不意味着“我”就是主人公。鲁迅先生在好几篇小说中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但主人公并非就是“我”。在孔乙己中,鲁迅是以“我”的见闻为线索,摄取孔乙己一生中几幅分散的、然而又是典型的生活画面来描写,着力刻划的是企图沿着“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科举的阶梯往上爬,而又始终未能如愿的落魄的“读书人”孔乙己的形象;在酒楼上以“我”与吕纬甫别后十年在酒楼上相遇,用近乎戏剧的通篇对话,表现小说的主人公吕纬甫这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前进到倒退的典型形象。考定作品的主人公并不是看人称的运用、笔墨的多寡淡浓,而要看“这个”人物在作品中所显示

6、的作用。最后一课,“我”由对“普鲁士兵正在操练”漠然置之,对布告牌不屑一顾,到痛骂“那些坏家伙”,“心里万分难过”;由贪玩,以分词为无趣,到用心写字,连“金甲虫飞进来”也不去注意;从经常逃学,到“恨自己浪费光阴”,而用心听讲由一个灵魂单纯,对残酷战争并没有感到惊恐的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爱国思想感情的孩子,这个变化过程,恰恰是在韩麦尔的启发教育下逐渐形成的。最后一课上,韩麦尔一开始说的几句话,一下子点出了祸事的根子,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小弗朗士恍然大悟:“啊,是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上的,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这句话领起,是小弗朗士思想发生变化的根本转折点。当小弗朗士背错书的时候,韩麦尔没

7、有去责怪他,而是从敌人会嘲笑法国人“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的结果上,向他指出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无论是课上赞颂法国人民的语言,还是发给孩子们新的字帖,韩麦尔对孩子们都是循循善诱、启发开导,倾注了他全部的爱国激情,把小弗朗士这样一个顽皮的孩子一步一步引上正路,使之懂得道理,为过去没有好好学习而感到懊悔、难受,痛恨剥夺了他学习祖国语言的侵略者,爱祖国的语言和教育他的先生。小弗朗士似乎变得深沉起来。小弗朗士越是趋于成熟,就越能突出韩麦尔的教育作用,这正是最后一课的出色之处。最后,从故事情节的安排,也可看出主人公是韩麦尔。上学途中,是故事的序幕。以乐写哀,为韩麦尔的出

8、场提供特定的环境,渲染了气氛,巧妙交代了背景。写小弗朗士的贪玩、迟到是伏线,与小弗朗士在韩麦尔的教育下得到转变自成照应。上课之前,是情节的开端。写学校不同往日的景像,进一步造成悬念,为下文“最后一课”作了很好的铺垫。着力描绘了韩麦尔的外形与不同往日的服装、神情,“踱来踱去”的动作,表明他内心极不平静。最后一课,是情节的发展。前面的伏笔揭晓,韩麦尔的性格特征得到充分展示。重点描写韩麦尔的讲课及听课人的感情。从课堂上庄严气氛的有力烘托和隐藏在听讲人心底的爱国热情的描写中,映衬韩麦尔令人崇敬的形象。下课之时,是情节的高潮、故事的结局,是小说主题的升华和结晶。教堂的钟声,普鲁士士兵的号声,分明是强迫下课的信号。韩麦尔“脸色惨白”的神情变化,欲说不语的哽咽之状,使出全力写出“法兰西万岁”的有力举动,靠墙发呆做出的手势,无不把他起伏的内心、跳动的脉膊,留恋、憎恨交织的感情一下子全披露无遗,韩麦尔热爱祖国、坚信祖国必胜的炽烈感情到达最高点。不难看出,情节的发展紧扣了韩麦尔最后一课这个中心事件;在简练明朗的情节发展中,以合乎逻辑,入于情理的艺术布局,构成了韩麦尔成为小说主人公的高度艺术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