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后达标训练 苏教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69234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后达标训练 苏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后达标训练 苏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后达标训练 苏教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后达标训练 苏教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后达标训练 苏教版(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后达标训练 苏教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后达标训练 苏教版(通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一、双基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渊博(yun) 压榨(y) 根深蒂固(d)B.汲取(j) 思维(wi) 锲而不舍(q)C.恭喜(n) 对称(chn) 孜孜不倦(z)D.模式(m) 创意(chun) 持之以恒(hn)2.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A.2020年3月1日至4月30日举办的义乌海洋世界海底魔术节,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丰富奇妙的魔术变化简直不言而喻。B.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锲而不舍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D.徐州盗墓贼通过持之以恒

2、的努力,终于挖通了41米的暗道直通古墓。3.综合性学习。学习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后,九年级(1)班拟举办一次“跳出习惯思维怪圈”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1)【变换角度谈一谈】请你运用创造性思维,从不同角度为“滥竽充数”这个故事进行立意。滥竽充数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先生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从南郭先生角度立意:从齐宣王角度立意:从齐湣王角度立意:从三百同事角度立意:(2)【仿照示例做一做】仿照下面示例,从备选的几组形近字中任选一组,写一

3、句有创意的话,从中感受一下中国汉字表形表意的无穷魅力。示例:众对人说:没有你们每个人的努力,就没有我的存在。(或:人对众说:一会儿没见,哥儿几个就玩上杂技叠罗汉了。)丰-干 林-木 甲-由答: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38段,回答4、5题。4.选文列举了哪两个事例?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其作用。答:5.下面对选文的分析无误的一项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有“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它会让人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止步不前。B.结合上下文来看,“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一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在文中起过渡作用。C.作者赞同“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的观

4、点。D.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学识渊博。三、美文品析(2020沈阳中考)阅读下文,完成611题。学会转身董建昌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

5、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

6、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

7、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细想,我们生活中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嘛。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

8、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选自演讲与口才,有改动)6.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7.阅读选文第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提出观点A分析论述B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出爱迪生指导助手测量灯泡容积的事例论证方法:C得出结论D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段“这个故事”的内容。答:9.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B.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C.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

9、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D.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10.选文第段和第段分别有什么作用?答:11.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事例: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答:四、写作训练12.【写法借鉴】文中的事实论据言简意赅。如第7段列举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事例,有力论证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观点。【片段仿写】请调动你的知识积累,为“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100

10、字左右。答案解析1.【解析】选D。A项,“压”应读y;B项,“锲”应读qi;C项,“孜”应读z。2.【解析】选C。A项中“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而魔术的奇妙变化只能是令人“不可思议”。B项中“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用在此处不当,可改为“轻而易举”。D项中“持之以恒”感情色彩有误,在此应用贬义词。3.(1)答案:要有真才实学才有出路。用人不察。打破“大锅饭”,展示个性才华。互相包庇,害人害己。(答案可多样化,只要言之成理即可。)(2)答案(示例):丰对干说:没有你的干劲,就没有我的丰收。(或:干对丰说:去掉头上的十字架,你会干得更轻松。)林对木说:没有你这一棵木,

11、就没有我这一片林。(或:木对林说:林再大都是由一棵棵木组成的。)甲对由说:我们都是田氏子孙,只不过我钻研地,你探究天。(或:由对甲说:老兄,根基牢才能站得稳。)4.【解析】本题考查对事实论据的概括能力以及对事实论据作用的分析能力。概括论据可以采用“人物+事件+结果”的形式。作用要围绕论据所论证的观点来回答。答案:事例: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和罗兰布歇内尔发明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作用:有力论证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观点。5.【解析】选C。A项,“在任何情况下”的语言过于绝对,某种数学问题的答案就只有一个。

12、B项,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D项,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6.【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本文通过前面的分析论证,在结尾归纳出了论点。回答时,要围绕题目,进行提炼概括。答案: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7.【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第段的第一句即是本段的观点;引用卡耐基的话属于道理论证;举爱迪生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本段结尾句正是作者得出的结论。答案:A: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B:引用卡耐基的话 C:举例论证 D: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8.【解析】本题考查对事实论据的概括能力。概括时要联系上文,采用“人+事+结果”的

13、方法提炼事实论据。答案:美国某一小镇的一个人想出用邮寄砖代替火车运砖的办法,使小镇拥有第一家银行。9.【解析】选A。B项,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C项,“任何”一词太过绝对,与原意不符;D项,是因为人们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不懂得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10.【解析】本题考查对议论文首段和结尾段作用的分析。议论文首段的作用主要有:激发阅读兴趣;引出中心论点;充当论点的论据。结尾段的作用主要有: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论点(水到渠成地提出中心论点),提出希望,发出号召。答案:第段:引出文章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第段:总结全文,深化(强调)中心论点。11.【解析】此题考查对论据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个事例侧重于论述勤奋,与本文论述的变换角度不相符。答案:不能。本文阐述的观点是遇到困难时要换个角度看问题,而所给事例侧重表现勤奋刻苦,所以不能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12.答案(示例):伽利略有一次在大教堂祈祷的时候,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一盏油灯的挂灯链条不断晃动的嘀嗒声惊扰了他,引起了他的一连串思考,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他立刻回家进行了反复的实验,最后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