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一中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565848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应县一中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西省应县一中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西省应县一中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西省应县一中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西省应县一中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应县一中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应县一中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 县 一 中 高 一 年 级 月 考 一 语 文 试 题 2017.9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安培艳第1卷 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与“高贵”的文字结缘曹文轩书是有等级的,是有不同用场的。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除去那些有害的不可阅读的书外,即使都是有益的书,也还是有区分的。这些有益的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来打精神底子的,一种是用于打完精神底子后再读的书。这里,我们不必去衡量谁更有价值,只是说,它们在进入孩子的阅读视野时有先后次序,其情形有如用油漆漆门,先打底漆,而后才是面漆。对于孩子而言,这所谓的打精神底子的书,简单来说,

2、就是那种大善、大美、大智慧的书。这里,善、美和智慧,是用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它与孩子的认知能力是呼应的。它们的功能是帮助一个孩子确定基本的、合理而健康的存在观、价值观以及高雅的趣味。事实上,我们一直在为孩子的成长确认用于打精神底子的书,尽管因为时代的局限、认识能力的局限,有些时候,我们确认的书并不理想,甚至还有害。但确认这类书籍的雄心和孜孜不倦的工作,却是应当肯定的。当一个善良、充满母爱的母亲为孩子选择了某种书,我们基本上可以放心地说,那些书就是用来为孩子打精神底子的。相同的,当一个母亲不愿意自己的小孩去看某些书时,我们当对这些书心存质疑尽管母亲们的判断并不绝对可靠,整体上我们相信一个母亲的

3、直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略孩子的喜爱与厌烦。那些只会让他们厌烦的书,恐怕也不可靠。我们只需看到:当下,并未用打精神底子的文字来为孩子打底子,而用本来是打完底子再读的文字来打底子了。这一倒置,是很糟糕的。对于这一局面的形成,不要怪罪出版社,也不要怪罪作者,需要检讨的,是我们这些学者、批评家。我们缺乏对这一阅读格局的剖析与解释,缺乏理论上的辨析,更缺乏警钟般的提醒。有的书具有高贵的血统,有的书则不然。你得承认:中外历史上不少经典之作,比如鲁迅的书、红楼梦、战争与和平、安徒生的书、夏洛的网等,都具有高贵血统。我这不是说:我们要将一切非高贵血统的书排斥在外。只是说:我们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亲近那些

4、具有高贵血统的经典之作。如果一个人或一个民族,不与这样的文字结下情缘,想提升境界,大概是很难的。如果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只属于读者的童年,这样的作品、作家恐非一流。一部上乘的儿童文学作品、一个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家,是属于读者一生的。儿童文学的文学性,其实没有任何特殊性,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所具有的元素和品质是完全一致的儿童文学首先是文学。如果只有“儿童”没有“文学”,这样的儿童文学只会停留在读者的童年。如果一个成人不愿提及自己的童年阅读史,那么,那些所谓的儿童文学必是糟糕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若能在一个人的弥留之际呈现在即将消逝的记忆里,这部作品一定是一部辉煌的著作。一个儿童文学作

5、家的最大幸福,就在于其作品能被当年的小读者在晚年时充满感激地回忆着。 (选自人民日报)1对“打精神底子的书”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打精神底子的书,是用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它与孩子的认知能力是呼应的,那种大善、大美、大智慧的书。B打精神底子的书,它们的功能是帮助一个孩子确定基本的、合理而健康的存在观、价值观以及高雅的趣味。C打精神底子的书,基本上可以放心地说,它们是指每个善良、充满母爱的母亲为孩子选择的孩子愿看的那些书。D对打精神底子的书,因为时代的局限、认识能力的局限,有些时候,我们确认的这类书并不理想,甚至还有害。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有益的书分为

6、用来打精神底子的与用于打完精神底子后再读的书,这只是因为它们在进入孩子的阅读视野时有先后次序。B.我们应质疑那些母亲不愿意让自己小孩去看的书;虽然母亲们的判断并不绝对可靠,但一个母亲的直觉整体上是可信的。C.没有用打精神底子的文字来为孩子打底子,而用本来是打完底子再读的文字来打底子。这一本末倒置,是绝无益处的。D.我们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亲近那些具有高贵血统的经典之作,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将一切非高贵血统的书排斥在外。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用本来是打完底子再读的文字来打底子,这一倒置局面的形成,原因是学者、批评家的无能和失职。B一个人或一个民族,只有与具有高贵血统的文字结

7、下情缘,才可能提升境界。C如果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是上乘的,那么这部作品及作者应是属于读者一生的。D在弥留之际,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仍能呈现在这个人即将消逝的记忆里,它的作者一定是欣慰的。二、诗文阅读(49分)(一)文言文阅读(2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14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8、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寡人之过也是:这B朝济而夕设版焉版:防御工事C夫晋,何厌之有厌:满足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边疆5.以下句子中,全都属于

9、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理由的一组是(3分)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且君尝为晋君赐矣阙秦以利晋秦伯说,与郑人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 B C D6.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7从文章中可以看出烛之武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回答。(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3分)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

10、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管:钥匙B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勤:勤奋C蹇叔之子与师与:参加D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通“避”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师之所为,郑必知之B使出师

11、于东门之外C尔墓之木拱矣D夏后皋之墓也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国负责卜筮的官员,把晋文公出殡时棺材里发出的像牛叫的声音解释为君命大事,说明晋国已有作战准备,这和蹇叔对战事的分析是一致的。B秦穆公攻打郑国是缘于杞子从郑国派人传递回来的一个消息。这个杞子,应该就是烛之武退秦师中“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的那个“杞子”。C秦穆公就攻打郑国的事去征求蹇叔的意见,说明穆公是信任蹇叔的。当他听完蹇叔的分析之后却谢绝了蹇叔的劝告,可见蹇叔的分析有违事理。D蹇叔不同意穆公偷袭郑国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是不合适的。因为长途行军,士兵会劳累不堪,战斗

12、力也会下降。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无乃不可乎?(1分)(2)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3分)(二)诗歌阅读(16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1213题。(10分)忆秦娥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桥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12两首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但所渲染气氛并不相同,请加以概括说明。(5分)13两首词的结尾都通过写景来抒情,气象宏大,但所抒发的感情不同,请概述不同之处

13、。(5分)阅读下面一首新诗,完成14-15两题。(6分)一朵野花陈梦家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1929年1月14.诗歌描写的是荒原上的一朵盛开的野花,认真欣赏诗句,想一想,诗人笔下的野花是个什么样的形象?(3分)15.野花的生存态度是诗人所礼赞的。这种生存态度究竟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吗?(3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14、(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戴望舒雨巷)(3),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徐志摩再别康桥)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应用(32分,17-25每题3分,26题5分。)17.“过”作动词的句子是(3分) A.他去过杭州三次 B.功与过自有后人评说C.过了雪山就到 D.我从来没说过这种话18.不属于动词的语法特点是(3分) A能做谓语 B.绝大多数能带宾语C一般能受“不”修饰 D.能用“很”修饰19.下列各词中,可以兼为介词与连词的是(3分) A从 B而 C和 D或20下面这个句子的主语是(3分) 他在蒙大拿的时候,和他同住在一间小房子里的伙伴们时常遗失一些小小的贵重物品。 A他 B他在蒙大拿的时候 C和他同住在一间小房子里的伙伴们 D贵重物品21.句子主干找得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主干:日光强烈) B总理那高大的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眼前。(主干:总理浮现眼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