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龙东南六校高中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题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65021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龙东南六校高中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黑龙江龙东南六校高中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黑龙江龙东南六校高中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黑龙江龙东南六校高中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黑龙江龙东南六校高中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龙东南六校高中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龙东南六校高中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题汇编(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龙东南六校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题汇编 2020年12月第一部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夕阳楼李商隐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4分)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这句运用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手法2分,分析1分,情感1分)(2)以“孤鸿”喻自己,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每点2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

2、问题。绝句漫兴九首(其七)杜甫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1)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2)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3)根据诗歌内容,说说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自己怎样的心情?(3分)【参考答案】(1)描写的是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2)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3)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初见嵩山(宋)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赖

3、:依赖,凭借。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1)诗的第二句写嵩山的出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4分)(2)“数峰清瘦出云来”是公认的全诗最精彩的一句,特别是“清瘦”二字更是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清瘦”这两个字的妙处。(4分)【参考答案】(1)衬托(铺垫)。前两句从作者的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自己的情怀得到短暂的舒展这样,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给人一种亲切感。(意思对即可)(2)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既写出了雨后青山特有的景象山峰峻峭,景象明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气质与追求。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物我合一,可谓造语新奇。(意思对即可)4.阅读

4、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少年游柳永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注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兰桡(r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1)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4分)(2)“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独自”二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参考答案】(1)以哀景映衬哀情(1分),借伤柳以伤别(1分),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2分)。(4分)(2)结句“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独自一人倚在画船的船舷的画面(2分);“独自”二字,笔

5、力沉重,透露出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依依惜别的衷情,孤身飘零的苦况(2分)。(4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人还荆州 唐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1)诗歌的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送”字表达情感的?(4分)【参考答案】(1)运用想像(虚实结合)。(2分,答“借景抒情”给1分)由眼前景想像荆州、洞庭湖一带的山水美景,流露处对游人一路山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2分)(2)先写送别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情

6、);(1分)再想像将去之处的风光和途中的情景,(表达牵挂之情)(2分),如答“借 景抒发 情”给1分);最后写一别再难相见。(直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1分)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昭君怨郑域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1)上阕吟咏的景物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分)(2)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梅花。(2分)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有的香味。(2分)(2)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1分)进行对比(1分)。赞美梅花不

7、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2分)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和子由渑池怀旧苏 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注: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坏壁:是残破的墙壁(1)这首诗的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颔联表达了诗人何种人生态度。(4分)(2) 颈联和了子由所怀的“旧”,“旧”具体指什么?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首句使用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2分,设问、比喻各1分)颔联表明了诗人面对飘忽不定(具有某种偶然性)的人生经

8、历、不计较得失的达观态度。(2分,答出“不计较得失”或“达观”“乐观”即可)(2)往日见过的老僧,同题诗的墙壁。(2分,1点1分)回想往日的艰难困苦,(1分)而今更应牢记兄弟情谊,共勉奋进了。(1分)第二部分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蘋一种水草。酲:ch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1)有人说这首诗首联“浮云在空碧”句写得并不出色,然继之以“来往议阴晴” 就境界全出,精彩百倍。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全诗作分析。(4分)答:(2) 诗题中有

9、“行”,诗中却不见“行”状,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一“行”字的?这样构思妙在哪里?答:1.(1)“议阴晴”三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浮云”以人的习性,把浮云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同时这三个字又函盖全篇,独具匠心,“荷雨”一联承“阴”而来,“鹊声”一联承“晴”而来。乍鱼还晴,“山色”刚经过雨洗,又加上阳光的照耀,明净秀丽,真令人赏心悦目。(2) 诗人是通过景物的变换来表现“行”。浮云在空、荷雨湿衣、鹊声喧日、鸥岛狎波,无一不在写山行,这样构思显得极为精巧。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

10、旦,寂寞将何言。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答:(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答:(3)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扼要回答。答:2.营造幽静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即可)2分 以动写静,或反衬。用泉和鸟的声响来反衬环境的幽静。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3分(答对一点得一分,答对2点得三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日暮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注

11、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1)诗中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与颔联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答:(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答:3.(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点出景物1分,说明特点1分。)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则使人从寂静而冷清的村落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景况。这就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为颔联发出“江山非故园”打下铺垫。(2分)(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2分,点出“迟暮”2

12、分。意合即可。)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夜坐 文天祥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迟。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注解】蛩,蟋蟀。 坐驰,神驰。谓身形不动而心驰于外。诗歌的前四句重在写景绘色,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前四句内容作简要的分析。(4分)答: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4.运用近景和远景相结合的手法,首联写近景,颔联写远景,把秋夜景色描写得非常真切,还运用静景和动景结合的手法,半江秋水,清寒秋气是静景的描写,而宿雁成群与四壁的蟋蟀声是动景的描写,相映成趣,进一步描写秋夜的沉寂。颈联抒发了壮志难酬

13、的痛苦,尾联表达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周邦彦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一番春信入东郊。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注江皋:江岸。凤团:是宁时一种名茶。(1)前人评比第二句“颇含画意”,试作具体分析。(3分)答:(2)本词抒情优雅细致。请结合下片中的某个词语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5分)答:5.(1)(3分)“云鸠”云色如鸠,形象绘出乌云墨黑;(1分)“拖雨”则贴切状出乌云翻滚过后下雨的情景。(1分)生动而形象地画出春江烟雨图。(1分)(2)(5分)示例:一个“闲”字,看似不经意,实则是作者一晌短梦后,产生了难以遣除的愁思,

14、所以借饮茶来消解这一份梦后的惘然。词人静看燕子不辞辛苦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燕子的忙与词人的静形成对比。一个“静”字,暗示的是词人并不平静的心绪。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一个“又”字,隐隐写出了一份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表达了词人心中面对大好时光白白流逝而不能有所作为的伤感。(分析3分,情感2分,答到意思即可)6.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半山春晚即事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注:床敷:安置卧具;杖屦:扶杖漫步(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的“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答:(2

15、)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4分)答:6.(1)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静谧。4分,每个特点1分,答出4个特点即可得4分(2)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诗歌头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4分。答出“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给1分,分析恰当1分;答出“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分析恰当1分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 天宝十五年(756)八月,安禄山攻陷潼关,杜甫 身陷贼营在长安所作。 鄜(f孚)州:地名,今陕西富县。(1)这首诗的一、二两联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