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处于新旧交替关头的现代文阅读测试 新课标 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64171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处于新旧交替关头的现代文阅读测试 新课标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处于新旧交替关头的现代文阅读测试 新课标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处于新旧交替关头的现代文阅读测试 新课标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处于新旧交替关头的现代文阅读测试 新课标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处于新旧交替关头的现代文阅读测试 新课标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处于新旧交替关头的现代文阅读测试 新课标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处于新旧交替关头的现代文阅读测试 新课标 人教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处于新旧交替关头的现代文阅读测试 一、近两年阅读测试状况关于现代文阅读问题,多年来人们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应该说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例如科技文阅读如何找读、认读,如何把选项与相关语句仔细对照,如何识别命题者设置错误选项的方法等;文学作品阅读如何理解词句意思,如何分析概括一段文章的意思,如何鉴赏评价语言、形象和表现特点等,都有了比较成功的经验。我们听一些老师上课,都很重视在练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2020年的现代文阅读测试,某种意义上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关头。2020年,将实行新高考,这个新高考,对2020年的高考决非没有一点影响,因为它实际上已经在影响全国各地的高考命题。看一看

2、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不难发现变化最大的就是现代文阅读部分。新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两大部分,而所谓选考,就是现代文阅读的问题。必考也考现代文,选考全考现代文。甲、必考内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1理解(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2分析综合(1)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乙、选考内容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

3、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关体验。感受形象,品位语言,领恬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分析综合(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寓意蕴(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斛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访谈、调查报告

4、、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于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1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利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两方面的比例关系是:必考内容8085

5、,选考内容1520。必考部分如果考3题,将有9分;选考则有2330分(按满分150计)。分省命题以来,2020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2020年、2020年变化就大了,如果说,一开始主要依据唯一的国家卷命题的话,现在各省市“自主”的一面开始突现了,相互间的影响的一面也开始秃现了。现代文阅读方面,总的趋向是愈来愈受重视。1比重略有增加。虽说在大多数省市的高考试卷上,科技文阅读的题量从4题变成3题,但在其他某些方面(比如文言文)也相应减少了题量,且文学作品阅读测试的分值有所提高,因此,现代文阅读总的赋分比重是有所增加。2020年,有些省的考卷,如重庆卷,散文阅读题有5题之多,上海卷甚至是5+7题。天津

6、卷竟然选用了3篇现代文,社会科学类文章、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各有一篇。三篇文章的总篇幅,无疑比过去两篇文章的总篇幅要长。前两篇出现于第一卷中,各有3道选择题;第三篇则出现于第二卷中,有3道简答题和1道多选题,总题量为10题,超过过去的8题。2020年,重庆、天津、上海卷与2020年完全相同。2上海、福建等省市以阅读贯穿全卷。上海卷多年以来就是这样,2020年的上海卷中,首先就是关于色彩对于人类生活意义的一篇1600字左右的社会科学类长文。而后是一篇同样长短的纪念冰心的散文,接着,除了一题默写外,就是古诗和古文阅读,阅读主线极为分明,具体题型则选择与简答交混,并无两卷之别。大概是因为太出新了

7、,连续几年,上海模式无有应者,2020年福建迈出了同样的步伐,2020年仍是如此。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福建卷,虽仍有一、二两卷,分别为选择题和文字表述题,但一改过去由语言知识题领起的格局,劈头就是“阅读下文”,即阅读深海的发现:从“大洋中脊”到“深部生物圈”一文,完成4 道试题;而后,阅读一篇文言文,完成4道试题;又阅读一首唐诗,最后阅读一篇散文,即冯骥才日历,完成5道试题。就福建卷而言,虽说阅读的内容本身仍分别为自然科学论文、文言文、古代诗歌和文学作品,这一点与过去或他省市没有什么不同,具体题型有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在全卷中,阅读的地位更加提高了,突出了,显豁了。3长文章多了,如前所说,最长的可

8、达1600字左右。过去,科学论文最段的只有500字左右。固然,选文的多少和某一篇选文的长短,我们绝不能认为一定暗示了什么,也绝不能认为选文越多越长就越好,但也不可无视这一先兆:一定要比过去更重视现代文!一定要全面落实考试大纲上关于现代文阅读的要求!4社会科学类文章有增多之势。由于长期以来第一卷选文较多的是自然科学类文章,人们往往不太重视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训练,这是危险的。2020年,国家有一份考卷选用关于考古发现的一篇文章,北京卷选用戏剧与戏曲一文,湖北卷选用七音十二律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吗?一文,表明社会科学类文章应同样受到足够的重视。2020年17套试卷中,自然科学类9篇,社会科学类10篇

9、,可谓平分秋色,甚至还多一点。题材范围大致包括:环境保护、气候、生物学、化学、海洋学、城市学、民俗学、公众学、美学等。这样的范围实际上已经很全面了,备考之时还需关注本年度科技界的一些热点课题,如资源环境(包括环境规划)、公共安全、信息学、环保节能、绿色建筑、生物学中的“膜生物”、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社会调控体系、再生资源研究、公共安全等。5题型的新变化。(1)2020年较新阅读题如:据文填空。如北京卷所选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戏剧与戏曲,其中一道试题是:“戏曲与百戏相比,增加了 和 ,保留了 和 。”穿插文学常识。如上海卷所选的散文作品是回望昨日的感伤,该文就茨威格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发表感慨,于是,有

10、一道试题是:“写出课本中茨威格作品的篇名: (1分)兼考修辞与理解。如浙江卷所选自然科学论文是关于神经元的一篇文章,有一道试题是:“就像管弦乐队的一个不合拍的演奏者一样这个句子中,管弦乐队喻指的是:A、神经回路 B、神经元膜 C、神经细胞 D、神经冲动”联系实际。如北京卷所选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戏剧与戏曲,其中一道试题是:“根据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从表演体系来说,与其最为接近的一项是:A、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B、布莱希特体系 C、梅兰芳体系 D、写意体系”以自己的语言表述。如天津卷所选散文是高林瑜看树,其中一道试题是:“请你用自己的话表述作者在四季看树时内心受到的影响和启迪。春

11、天看树: 夏天看树: 秋天看树: 冬天看树: ”明确话题。如辽宁卷关于社会科学类文章的一道试题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是:A、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B、物理学与美学的关系 C、探索与美的关系 D、真与美的关系”指定角度作鉴赏。如福建卷所选散文是冯骥才日历,最后一道试题是:“请你从取材和语言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赏析。”续写。上海卷文学作品阅读的最后一题要求要求续写结尾。所选的散文作品是回望昨日的感伤,该文就茨威格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发表感慨,指出“读他的书,人们所了解的,不是一个享誉世界的作家如何成长、成功的文学生涯,而是作为一个著名文人,他眼中的传统欧洲文化的衰落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流露出的不

12、只是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忧患意识,更是一个文人的深沉忧虑和思考,而浓郁的感伤将这一切笼罩”。文章最后问:“当下个世纪人类回望这个世纪时,又该说些什么呢?”于是,最后一道试题就着文末的问题续写:“假如让你来回答文末又该说些什么呢,你会这样说: (100字左右)(6分)”写赏析短文。如湖南卷选用了何为的散文贝多芬:一个巨人,最后一道题颇为别出心裁: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巨人”的述说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老狮”的画像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他者的视角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2)2020年也出现了一定的较新阅读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题,

13、似乎回归传统语文教学的考题较多。如:词句理解。例如北京卷19题:解释词语并回答问题。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没本文里的特定含义。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挂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答:“有电而无视”一词将“电视”一词分拆开来使用,表现了家里虽有电视却常常不能看的尴尬。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这是意识先于存在。”答:“意识先于存在”化用哲学术语,是说东西已经被移动了位置,自己仍然按照先前的记忆去找,自然找不到了。结合以上两句话以及文中类似的语句,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答:幽默(风趣,诙谐);富于书卷气(符合人物反对修养和性格)。又如浙江卷19题:结合全文,理

14、解“我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话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四个动作分别指:“秘密”是指: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是:又如江西卷18题:结合全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童话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联系个人体会。如全国卷之一15题: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答案:a.“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b.“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c.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概括主旨。如全国卷之一17题: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答案:a.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的退化;2.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又如辽宁卷21题:请概括本文的主旨。作者在展现这一主旨时,行文上有什么特点?请赏析。答案:本文通过赞美杨柳“贱”而有贵、高而能下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在处世待物上超越世俗名利欲念的人事观念。行文婉转曲折、自然舒展。表现主旨。山东卷19题: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清理线索。如全国卷之二16题:除了以“沙漠绵绵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