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一)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62533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一)(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一) 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无穷的魅力。它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即使在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汉语也有着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汉语是美丽和奇妙的,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需要了解汉语的过去和现在。让我们一起与汉语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上的语言概况。2理解汉语的发展演变过程。3深入了解普通话和方言。知识汇总语言文字应用认识汉语同学们,我们天天说汉语,我们都知道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语言,但是我们平时有没有注意汉语作为一种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在我们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情况,能够体现汉语与外语的不同,如汉语有区别意义的声调;汉语没有词的形态

2、变化;汉语的虚词和语序很重要。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生活中几个小例子,来认识汉语吧。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堂活动中的几个小故事。课堂活动主要讲了外国人比尔来到中国在运用汉语时所出现的笑话杯子与被子;男狗与女狗;我给了他一刀。这三个小故事,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故事“杯子、被子”主要说明汉语“声调”的重要;“男狗、女狗”主要说明了词语的搭配特点;“我给了他一刀”主要说明了汉语“名量词、动量词”的用法。二关于汉语的一些知识。1声调声调是具有区别意义、依附于音节的音高变化,是汉语等少数语言特有的语音现象。对于汉语音节来说,声调不同,意义也就不一样。如音节“ma”,就有四个不同的声调,分别可以读“m、m、m、

3、m”,不同的声调,代表不同的意义。而英语等外语是没有声调的,因此对于外国人来说,学习汉语,声调是一个难关之一。 2词语的搭配。学习英语,我们常常把单词的意思与汉语中的某个词语等同起来,如“big”等于汉语中的“大”。当然这只是大体上有一种对应关系,其实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应关系。汉语中的“大”可以修饰年龄,而英语中的“big”并不能够。3量词量词是汉语中一种重要词类,分为名量词、动量词和时量词。汉语在表示名物的娄量时,一般要在名词前面加上“个、本、件”等名量词。名量词与名词有各种习惯性搭配,如“鱼”用“条”,“马”用“匹”,“鸟”用“只”。汉语也有直接用“数词+名词”的形式,如“给了一刀、踢

4、了一脚、看了一眼”等,但都出现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量。4语序英语等外语的语序相对于固定,如主语在谓语前,宾语在谓语后。而汉语中的语序相对较灵活,不同的语序,所传达出来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如“他给我一个红苹果”,译成英语则说“He gave me a red apple”。汉语还可以说成是“他给我一个苹果,红的”。汉语这两种不同语序的句子,所传达出来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5形态汉语没有形态变化,而英语中的词语则有形态变化。如汉语说一个苹果、三个苹果,“苹果”在书写上都是一样的,而英语则有形态变化,“一个苹果”说“an apple”,“三个苹果”则说成“three apples”。英语中的名词、动

5、词往往会随着时态、单复数等有所变化,汉语中的词语则没有。三汉语知识的练习。(一)填空题1语言是人类重要的_工具、_工具、_工具。2所有的语言都是有声语言,都是用来表情达意的。语言是一种_和_相结合的符号系统,也是一个有规则的结构体。3从语言的表现形式上来看,语言分为_和_。其中_是最根本的表现形式。4普通话的定义是以_为标准音,以_为基础方言,以_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5汉语的每一个音节都可以分析成_、_、_三个部分。6汉语合成词的构词方式有_、_、_,其中以_为主。(二)简答题1结合以下几个例子,说明汉语和英语在提示语表达上的特点。(1)非公莫入!No admittance except

6、 on business!(2)照常营业。Business as usual.(3)谢绝参观。Inspection declined.(4)保持安静。Silence.(5)禁止停放车辆!No parking!(6)游客止步!No visitors!2结合下列语句,谈一谈汉语与英语在语序上的差别。(1)她恰当站在我后面。 She stood exactly behind me.(2)你正在读什么呢? What are you reading?(3)他一句话也没有说。 He didnt say anything/He said nothing.(4)这电影我们看过。 We have seen th

7、is movie./This movie has been by us.3汉语和英词中的同义词,会因为文化内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请同学们辨析下列三组同义词。(1)红 red(2)白 white(3)高 tall/high4请修改下列外国学生写的病句,并指明错误的原因。(1)我们不非常同意你的意见。 错误的原因是_ 应该改为_(2)同学们练习打排球在操场上。 错误的原因是_ 应该改为_(3)我们来到中国为了学习汉语。 错误的原因是_ 应该改为_5重叠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词语都可以重叠,请同学们找出下列能够重叠的词语。 认真伟大安静学习友好丰富着急健康清楚凉快6对于外国学生来说

8、,汉语中的“着、了、过”非常不容易掌握。请同学们通过举例子,说明这三个词语的区别。参考答案(一)1交际、思维、保存知识成果2声音、意义3口语、书面语、口语4北京语音、北方话、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5声母、韵母、声调6、复合、附加、重叠、复合(二)1汉语的提示语基础上每句都要有动词,以动词为中心;英语的提示语则可以不用动词,以名词为中心。2第(1)句:汉语里的副词只能放在动词前面,英语里可以放在动词前面、动词后面或宾语后面,后两者更常见。第(2)句:在特指疑问句里,英语的疑问词要前移到句首;汉语的疑问词则不需要移动。第(3)句:汉语在表示“完全没有、完全不”意思的否定句里,“一”常需要提到谓语前面

9、;而英语“anything/nothing”仍放在动词后面。第(4)句:汉语里宾语名词前移到句首时,动词不需要有任何变化,而英语里如果主动句的宾语前移到句首,句子要变成被动词态。3答案提示:(1)汉语中的“红”大都是褒义的,具有“热烈、喜庆、欢乐、革命”等义,而英语中的“红”多与“战争、流血、恐怖、淫荡”等联系在一起的。(2)汉语中,白色往往是悲痛的色彩,用于丧葬仪式;而英语中,白被看成是圣洁的颜色,用于婚礼仪式。(3)都可以表示与“矮”相对的概念。汉语中的“高”可以作敬辞,来称赞别人,这两个英文单词则不可。“high”可以表示“时间趋于顶点的,全盛的”,汉语中的“高”没有这种用法。4略。5可

10、以重叠的词语有:认真,安静,学习,清楚,凉快6略。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汉语从最初的形成,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几千年。我们现在还需要学习文言,文言其实很早以前也是汉语的口语,只不过汉语的口语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变化,文言就变成了一般人不懂的书面语。最初的汉语与现在的汉语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个问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吧,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篇课文,来了解古今词义和古今句式等方面的差别。邹忌修八尺有余,身体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

11、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上面的内容可以译成:邹忌身高八尺多,仪容很漂亮。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

12、从外边来,邹忌坐着同他闲聊时,又问他:“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睡觉时想这件事,心里说:“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通过原文和译文的比较,我们首先可以看出,译文的篇幅要多于原文。请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了解文言和现代汉语有哪区别。一古今词义1古代汉语以单音节为主, 发展到现代汉语大多已变成了双音节词,原词往往只是作为多音节词里的一个构词成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这样的词语。古:形貌衣镜妻自修今:体形容貌衣服镜

13、子妻子自己修长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明确:文言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中以双音节词为主。这也就是文言译成现代汉语后,篇幅增加的原因了。2古代汉语的词有一些只在某些情况下使用,一般则被另一个词代替了。“之”“其”就属于这种情况。“之”在文言文中广泛使用,现在却只有在某种情况下使用“之”最常用的用法中作助词,现代汉语往往用“的”来代替。“其”可以作指示代词,现在在某种情况下仍然使用,只是几率较小,而且往往用“他(她、它)”来代替。3有一些古代汉语的词的某个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这样一句话,“朝服衣冠”,这里的“服”应该作动词,表示“穿衣、佩带”的意思。这种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了。根据上述三个方面,同学们还可以从文章中找一找其它例子,并作一些分析。二古今句式1古文中有一些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等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同样的意思不这么说了。2古文中有一些句式,跟现代汉语的句式大体相似,但现代汉语的句式有了一些变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这样一句话,“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