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561832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山西省因历史上有韩、赵、魏三国而被称为“三晋之地”,但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而不是韩、赵或魏。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晋国代表统一的潮流 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C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D晋国的历史更为悠久2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A. 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B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C. 使华夏民族得以形成 D. 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

2、创造3“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B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C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4.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三十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可见古代中国A监察官

3、员位高权重 B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C形成了“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监察制度 D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5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本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丛脞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 反映出对官员的专业化要求加强 C. 进一步遏制了专制皇权的膨胀 D. 协调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关系6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朝廷昭示:“国家开赏举之门,广收罗之路如工商、杂类人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这反映出宋朝的科举制度A

4、取消了对应试者身份职业的限制 B是普通人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C选拔官员的方式不断更新 D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7元史载:“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每省置丞相一员,从一品;平章二员,从一品。”材料主要表明元朝()A地方行政管理上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 B在统治区域范围内全部推行行省制度C正式建立后开始走上统一全国的进程 D创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8公元前430年,雅典有三分之二的公民居住在农村,四分之三的城市公民在农村拥有地产。雅典耕地缺乏,公民内部有约五分之一的人从事非农业生产。

5、外邦人可以在雅典经商、生活、可以拥有大量的财富,但不能购置田产、买卖房屋,因此拥有土地是公民权的重要标志。这说明A农业和工商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 B手工业者和商人地位低,农民地位较高C拥有土地是享有公民权的必要条件 D工商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9.雅典的公民被称为自由民,也就是脱离了生产劳动的公民,他们不用关心生产的事,他们虽然利用这个自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这自由的背后是更多人的不自由。雅典的民主制有着这样一个不可调和得矛盾:创造自由的人没有自由,而有自由的人不创造自由。作者意在阐明雅典A.民众思想深受束缚 B. 经济发展水平落后C.民主制的衰落根源 D.政治生活特色鲜明10古罗

6、马法关于所有权是所有人“对物的最完全的支配权”的定义以及关于占有、使用、受益、处分各种权能的理论,直接被归纳到拿破仑法典的第544条中,备受当代各国民法学界的推崇,陆续被各国民法所采用。这表明 A罗马法拥有普遍合理性的特质 B罗马法具有适用性被有效继承 C法律制定具有一定的发展性特征 D近现代法律重视维护私有制度1118 世纪初,英国平静地经历了从斯图亚特王朝到汉诺威王朝的转变,对新国王乔治一世,“在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反对他的连一个耗子也没有”。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斯图亚特王朝不得人心 B新国王的军事实力强大C君主立宪剥夺国王实权 D英国议会内缺乏反对派12.有学者指出:“从18世纪7

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对这一时期英国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确立B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 C选举中的高额财产限制被打破 D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13、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A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B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C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1419世纪中期,美国的文官一般是跟随本政

8、党在政治上共进退。1893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并将文官固定化和职业化。这种变化 A改变了美国民主制度的结构 B推动了美国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C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 D强化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15.右图漫画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描绘的是一票赢得的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有人称其为“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这其中最主要的是A对封建势力的荡涤彻底B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C共和派经艰苦斗争,终于掌握了国家政权中的关键职位D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法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奠

9、定了基础16有学者这样描述:“这个帝国既不发展英国式的强有力的立宪政体,也不借鉴作为法国特征的民主与平等。俾斯麦为了争取公众支持他的计划,利用当时存在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感情,许诺”。俾斯麦的“许诺”最有可能是A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 B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C皇帝是帝国的元首 D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17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对此理解不合理的是 A.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 B.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 C.后一个“不公正”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 D.西方

10、对中国不公正主要是为了满足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的需要18.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迫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 B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 D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19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这段材料说明平民革命是A“家天下”式的旧式革命 B反满复汉的狭隘民族革命C变革专制制度

11、的国民革命 D实现君主立宪的平民革命20一位学者曾发表这样的感慨“一场运动,使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一个由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党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这场洪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他谈到的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 D抗日战争21.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C

12、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22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近代军阀的跋扈看似扰乱了中国好几十年,然这一班并无大略,至少是思想落伍,不失现代潮流的人,在今日的情势之下,复何能为?而在今日,国内即无问题之后,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吕思勉意在强调 A思想落后是军阀混战根源 B当时中国内部已实现合作 C中国革命的前途在内不在外 D中国自存之理在于打退侵略23中共某部队曾于1946年向中央发出此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A重庆政治协商会

13、议的召开 B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 D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24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A.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B.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C. 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D. 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25列宁曾经这样概括俄国某一时期的特点:“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

14、信态度。”这个时期最有可能是A二月革命进行时 B四月提纲发表前后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攻占冬宫之后二、材料题(共2个大题50分)26. (25分)古今中外,政治制度在历史变革中不断被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如何打破了“部落政治”?试举两例汉朝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打破贵族政治的局面?试列举古代雅典和罗马打破贵族专权的事例各一项。(11分)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2)材料中这两项规定的核心是什么?试简要评述之。(7分)材料三 由今而言,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