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哀江南教案示例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61035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哀江南教案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哀江南教案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哀江南教案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哀江南教案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哀江南教案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哀江南教案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哀江南教案示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哀江南教案示例作家作品: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又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清代著名戏曲家。有诗文集湖海集、岸堂稿、长留集等,戏曲除桃花扇外,还有与顾彩合撰的传奇小忽雷。桃花扇全剧四十出,是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歌妓李香君悲欢离合的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巨型历史剧。作者自称:“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指南明)新事”,他之所以要“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目的是为了“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激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在众多反映历史的剧作中,桃花扇创作思想的明确程度可谓首屈一指。哀江南为全

2、剧结尾的一套曲子。这套曲子先铺写唱曲人目睹的凄凉景象,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放声悲歌。曲词哀切感人,表达了深挚强烈的亡国之痛桃花扇的成功,使他誉满文坛,时人将他与长生殿的作者洪昇并论,称“南洪北孔”。桃花扇剧情简介诚如作者所言,桃花扇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作者巧妙地将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和南明王朝的政治衰败的现实统一起来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未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赠扇侯方域在南京旧院结识李香君,二人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共订婚约。定情之夕,侯方域

3、以题诗的宫扇一把赠予李香君。画扇阉党余孽阮大铖得知候方域手头拮据,暗送妆奁用以拉拢。香君识破圈套,阮大铖怀恨。南明王朝建立后,阮大铖诬告侯方域迫使他逃离南京。得势的阮大铖欲强迫香君改嫁党羽田仰遭拒,香君血溅定情诗扇。友人杨龙友将扇上血迹点染成折枝桃花,故名桃花扇。撕扇李香君以桃花扇为信物,托苏昆生寻找被迫外逃的侯方域,后两人终于在栖霞山白云庵中相遇,面对桃花扇共叙旧情,在场的张薇道士撕扇掷地,以国仇家恨点醒他们,二人不忍看见国破家亡,双双入道。传奇与杂剧。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它与杂剧主要有以下区别。(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

4、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副本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牌而不是曲牌。(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光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下场诗。(3)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联套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

5、方法。例如哀江南就就是一套北曲。北曲豪迈雄壮,南曲婉转柔媚,因而传奇与杂剧的音乐风格各异。(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未、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宏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元明时期,我国的戏曲声腔在不断的丰富和创新中形成了四大派系: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海盐腔产生于浙江海盐,形成于元末,明朝风靡一时。海盐腔的特点是在搬演戏文时用锣、鼓、板等打击乐伴奏,清唱时则纯用板,不用弦乐伴奏;曲调典雅,较昆山腔高犷。余姚腔产生于浙江余姚,嘉靖年间在常州、镇江、扬州、

6、徐州和安徽池州、太平一带广为流传,主要活跃于民间。演唱时,仅用鼓板和打击乐伴奏。弋阳腔产生于江西弋阳,形成于元末明初,嘉靖年间已经流行于南北。弋阳腔的特点,汤显祖曾说:江以西则弋阳,其节以鼓,其调喧。弋阳腔是由一人独唱、众人帮腔。声腔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其曲文还可加滚唱,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弋阳腔演唱时不用乐器,只用金、鼓、铙、钹等按节拍,风格粗犷、豪放、刚健、质朴。昆山腔原为流行于吴中苏州一带的一种清唱曲,据说为元人顾坚所创,到嘉靖、隆庆年间,经过以魏良辅为首的-批民间表演艺术家的改造而形成一种新型声腔。昆山腔轻圆舒缓、清柔宛转。徐渭南词叙录曾说它流丽悠远。演唱时,昆山腔最讲求转喉押调,字正

7、腔圆,要唱出曲情理趣。伴奏有笛、管、笙、琵琶等乐器,还用鼓板按节拍。语基知识:正音:刍ch 恸tng 墀ch 殍pio 槛jn 榭xi 枭xio 诌zhu 弋y补充注释:1蒿莱:泛指野草。2山松野草带花挑:我挑着山松枝和带花的野草。3坏槛当潮:已损坏的栏杆被水泡坏了。槛:栏杆。4诌一套:胡乱编造一套曲子。诌:编造情节结构。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课文由七支曲子组成。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为全文走下沉郁、悲怆的基调。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

8、,写苏昆生凭吊昔日国都的各处地方。重点写明孝陵、明故宫的残败和秦淮一带(包括长板桥和旧院)的冷落。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变迁,寓寄了无限怀念故国的哀思。第七支曲子是尾声,写苏昆生凭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结尾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点明全篇主旨。曲词鉴赏。通过对曲词的鉴赏,主要品味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尾声多用对偶、排比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北新水令一曲,山松野草带花桃,描写苏昆生肩挑柴草、信步走来的形象,点出他在南明灭亡后隐居山林的樵夫身份。猛抬头株陵重到,猛抬头三字不仅可以使人想

9、见苏昆生心怀亡国之痛、低头沉思的情形,而且陡然一转,表现了他的感情的急剧变化,使人仿佛看到他突然发现袜陵重到的情态。重到的重字,提起全篇,表明了南明灭亡之前和灭亡之后、往昔和今日的时间界限,引出苏昆生目睹的南明灭亡之后南京的凄凉景象,定下了全篇今非昔比、怀旧伤今的写景抒情基调。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写的是苏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这里一连用残、废、瘦、空四个词作修饰语。以残修饰军,使人想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之未见,后者为眼前之所见;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空,又衬之以卧在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马,更显凄凉

10、。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本应是游人如织、笑语喧哗的古城,如今却是只剩萧条,夕阳古道上,连个人影也见不着。这些描写生动具体,寥寥数字,就真切地呈现了南京城郊战后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沽美酒一曲描写的是长板桥边的景象。长板桥本是歌妓集居之地,风景十分优美,如今却美景全消。不但昔日横跨青溪的半里长桥,如今已没有一片红板,而且秋水长天行人稀少,冷清清的夕照下,只见剩下的一株弯弯的垂柳。夕阳残照本来就显得冷冷清清,而这夕阳残照下的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冷清清的落照与一树柳弯腰互相映衬,愈显冷清;一个剩字,尤其意味深长,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

11、饱含今非昔比、时过境迁、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这里只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把人带入十分悲凉的意境,用笔极简,造境极精。【离亭宴带歇拍煞】一曲三个眼看他的叠用;使音韵整齐,语气贯通,加重了语意,给人以今昔变化之大之快的生动快感。金陵玉阶营啼晓,秦淮水谢花开早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果乌等对偶句、排比句的运用,一下子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产生了情声并茂的强烈表达效果。唱出了强烈的亡国哀痛。哀江南着一“哀”字,七支曲子,支支写“哀”。苏昆生从少年到老年,长期生活在南京,“将五十年兴亡看饱”,可谓南京城兴衰荣辱之见证。旧地重游,所到之处,这位唱曲人处处触景生情。南京是

12、六朝古都,南明王朝曾在这里苟延残喘。七支曲子,先唱了六个处所,然后总唱南京。作者在写作时为什么样要选择这些处所呢?秣陵 秦始皇时所置之古县名,后几经变迁,治所在今南京市武定桥东南。秣陵可谓南京之始祖,借以称代南京。旧地重游,追本溯源,不可不由之始。孝陵 即明孝陵,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作为南明的遗民,明王朝的皇帝,个个该怀念,何况孝陵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寝!宫殿 此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处理朝政及生活之处所,此为社稷及皇权的象征,正是南明遗民寄寓亡国之恨的主要依托。秦淮河 长江下游支流,经南京市区西入长江。南京夫子庙一带六朝时十分繁华。这种“繁华”,中,妓院占了不小的成份,众多妓院造成了倚型的繁

13、荣。何况昔日的妓院里有名妓李香君,李香君的教曲师傅就是此时来怀古的苏昆生!红板长桥 昔日南京一大景观,南京风光的一个缩影。旧院 昔日的居所。“手种的花条柳梢”,“手种”二字,可见对“旧院”感情之深!由此看来,作者选择的“景点”是何等的有代表性!六支曲子,唱遍了南京城的方方面面。典型之中,作者还不时巧妙地推出“特写镜头”-“牧儿打碎龙碑帽”“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莩”,等等,“聚焦”聚得是何等的“传神”!六支曲子唱了,第七只曲子的“总唱”则是水到渠成。余韵撼心魄 桃花扇诞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三百多年来,哀江南中的七支曲子随之而流传下来。这七只曲子,在选材上,在情感的抒发上确实是无可挑剔,

14、而要成为为后人称道的名曲,还得益于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炉火纯青的功夫。纵观七只曲子,贯穿整出戏的“哀”以外,诸如恸、瘦、废、空、萧条、焦、枯、败、倒、碎、烂、旧、坏、冷泠清清、颓、塌、残、悲,等等,一气用了这样多,且个个皆十分得当,可谓集一切表现衰亡破败内容之词语之大成!根据课文内容填表A苏昆生故地重游,文中写他看见了哪些景物?B这些景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作者在“宾白”部分是怎么写的?在曲词部分又是怎么写的?宾白 曲 词江南孝陵 宝城享殿成了刍牧之场 驻马听皇城 墙倒宫塌,满地蒿莱 沉醉东风秦淮 竟没一个人影 折桂令长桥 已无片板 沽美酒旧院 剩了一堆瓦砾 太平令1、面对着眼前的景物,苏昆生是什么样

15、的心情?你又是如何体会到他的心情的?宾白 曲 词江南孝陵 宝城享殿成了刍牧之场 驻马听 借景抒情(对比)皇城 墙倒宫塌,满地蒿莱 沉醉东风秦淮 竟没一个人影 折桂令长桥 已无片板 沽美酒旧院 剩了一堆瓦砾 太平令哀恸死俺也 离亭宴带歇拍煞 直抒胸臆哀江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这是我国古典戏曲常用的艺术手法。欣赏语言:哀江南这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a.在沉醉东风中有一句“舞丹墀燕雀常朝”,请问这里的舞“朝”字会让你联想到什么?这样的联想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朝”字会让人想到臣子朝见天子时庄严的情景。而这与眼前的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景一旦联系起来,就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亡国之痛随即跃然纸上,油然而生。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昔日神圣宫廷的今日极端衰败景象b.在沽美酒中有“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想象这幅画面,若将“剩”改为“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