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殽之战》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59587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殽之战》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殽之战》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殽之战》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殽之战》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殽之战》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殽之战》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殽之战》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殽之战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一、学习要点(一)作品简介殽之战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左传是记载中国春秋时期历史的编年史书。多用事实解释春秋,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春秋记事太简,于是有三本为这部经书作解释的“传”,除左传外,还有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西汉时称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说,作者是鲁国的左丘明。据杨伯峻考证,左传大约作于公元前403前386年之间。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其中保存了许多宝贵的哲学思想资料,反映了西周末期已开始动摇的宗教天道观的进一步瓦解,记录了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说、无神论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发展。例如,周内史

2、叔兴认为“陨石”等现象是“阴阳之事”,并非鬼神借以预示吉凶;“吉凶由人”。秦国医和认为疾病不是鬼神作祟,而是阴、阳、风、雨、晦、明“六气”作用的结果。鲁国梓慎和叔孙昭子认为日蚀和水灾、旱灾是阴阳相克引起的。晋国史墨认为“地有五行”。宋国子罕认为“天生五材”,把由五行构成的自然界看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郑国子产认为“天道远、人道迩”,用宝物祭神不足禳除火灾。齐国晏婴在论述“和”与“同”的区别时,表述了相异、相反的事物可以“相成”、“相济”的朴素辩证思想。晋国史墨还提出了“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的变化观点。(二)背景简介秦、晋两国的关系在春秋时代是颇为特殊的。它们为了各自的利益结成联盟,并

3、“联姻”来巩固这个联盟。晋献公的女儿是秦穆公的夫人,是晋文公(名重耳)、晋惠公(名夷吾)的姐姐,秦穆公后来又把自己的女儿先嫁给晋惠公的太子围(晋怀公),后又嫁给晋文公。晋献公晚年因为听信宠妃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杀,重耳与夷吾流亡国外。晋献公死后,晋国局势混乱,晋惠公和晋文公都先后依靠秦国的力量回国为君。秦穆公实际上是要建立自己在中原的霸主地位。晋惠公由于背信弃义,没有处理好跟秦国的关系,联盟曾一度破裂。晋怀公抛弃秦穆公的女儿,逃回晋国继位为君,以致双方关系更坏。在这种情况下,流亡了19年的重耳才得以借助秦国的力量回国争夺君位。晋文公因为强调不忘秦国的恩惠,跟秦国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但随着他

4、打出尊王拥周的旗号,在城濮之战中打败南方的强楚,使晋国一跃而成为中原霸主的时候,秦晋双方争夺中原霸权的矛盾就逐步激化起来,以致在“殽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围攻依附楚国的郑国的时候,秦穆公竟背着晋国,单独与郑结盟,并留下杞子等人助郑防守,以对付晋国。由于晋文公强调不要忘记秦穆公对他的恩惠,双方当时才未发生战争。一旦文公去世,这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三)课文分析1文本解读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的名作。它记述秦晋两国在殽山口一次大战的前因后果,反映了春秋时代大国争霸、弱肉强食的社会状况,揭露了秦穆公“以贪勤民”“劳师袭郑”的错误,指出了秦军失败的必然性,揭示出师不义终将自取失败的

5、道理。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是战争的性质、人心的向背以及战略是否得当。毫无疑问,这篇文章只有一句话“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来交代战争的具体情况是有道理的。整篇文章的重点在于以蹇叔论战为全文纲领,按时间顺序(秦军东征活动始末)把三方四重矛盾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从各个侧面与战争的前因后果,印证篇首蹇叔对这场战争的分析。作者的意图不在于“叙战”,而在于“论战”揭示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知己知彼必胜。这样的文章结构,使全文中心突出,详略得当。2. 人物描写同时,整篇文章对于人物的描写十分精彩。对于蹇叔的描写,主要是为秦穆公分析攻郑之事以及哭师一节。对

6、秦、郑、晋三方的分析。他认为秦国“劳师袭远”,“师劳力竭”,“勤而无所,必有悖心”。而郑国会“师之所为,郑必知之”,“远主备之”。晋国必然“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从而得出结论:“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的分析表现了他的料事如神,他不顾被嘲弄的耻辱和杀身的危险,用哭师的形式诤谏,使人感受到了一个老臣的忠诚、慈父的悲切和智者的执著。而秦穆公的“访”“辞”“骂”,表现了他贪婪虚伪、刚愎自用的性格。倒是本文后面秦穆公的“乡师而哭”表现了一个君主应有的大气与才识。另外,机智勇敢的弦高,坚毅刚爆的先轸,年幼聪慧的王孙满形象都十分的鲜明。3. 语言特色另外,文章中的人物语言十分精彩。外交辞令写得委婉得

7、体,曲折尽意,也是本文写作艺术上的一大特色。如弦高犒师时的致辞,以热情谦和、彬彬有礼的言辞揭露秦军偷袭郑国的阴谋,明确表示郑国已作好防卫的准备,既不冒犯强秦,又达到了向其提出警告阻止其继续向郑进军的目的。孟明谢赐的话,一再感激晋君的不杀之恩其实是对襄公释囚贻患的愚蠢行为的嘲讽,“三年将拜君赐”的报恩诺言,其实是决心报仇雪耻的誓言,绵里藏针,耐人寻味。除了这些外交辞令,有些人物对话也十分精彩,原轸在与栾枝争论时说:“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语言精练,抑扬顿挫,很有说服力。而“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的这番表述,一个性格刚烈、直率粗暴的

8、人物就跃然纸上了。文赢为孟明三人求情的话,“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固然理由有些简单可笑,可是近乎谦卑的语气中既让晋襄公得到了极大的精神满足,又蕴含了淡淡的寒意,不要轻易得罪秦国。二、能力训练检测(一)给下列加红的字注音殽 蹇 悖 与师 胄 乘韦 犒 腆 遽 圃 脯 饩囿 轸 栾 衰绖 眚 堕 唾 累 稽首 阳处父骖(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2则束载、厉兵、秣马矣3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4堕军实而长寇仇5乡师而哭(三)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古义1国可得也 2君何辱讨焉 3妇人暂而免诸国(四)指出活用词并解释。1劳师以

9、袭远 2秦师遂东3左右免胄而下 4入险而脱5束载厉兵秣马 6吾子取其麇鹿,以闲敝邑7为从者之淹行则备一夕之卫 8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9子墨衰绖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10秦伯素服郊次 11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12弦高将市于周 13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五)解释下列加红的虚词:1无乃不可乎! 2其谁不知?3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4出于敝邑 5敢犒从者6且使遽告于郑 7为吾子之将行也8若从君惠而免之 9为吾子之将行也10穆公访诸蹇叔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及诸河(六)解释下列加红的实词。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2穆公访诸蹇叔3蹇叔之子与师 4夏后皋之墓也5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6构吾二君7从者

10、久淹 8以逞寡君之志9释左骖,稽首曰(七)解释下列多义词。焉1使皇武子辞焉 2殽有二陵焉之1为吾子之将行也 2远主备之3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4吾见师之出不见其入也乘1超乘者三百乘 2以乘韦先其1其谁不知 2吾其还也 3其为死君乎以1若潜师以来 2而以贪勤民顾1不顾而唾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三岁惯汝,莫我肯顾 4顾不知计之所出耳5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八)指出特殊句式并解释。1尔何知!2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3使皇武子辞焉4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5灭滑而还6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九)翻译下列句子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2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3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11、。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4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5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6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7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8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9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10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附参考答案(一)殽(yo) 蹇(jin)悖(bi)与(y)师胄(zhu) 乘韦(shng)犒(ko) 腆(tin)遽(j) 圃(p)脯(f)饩(x) 囿(yu)轸(zhn)栾(lun) 衰绖(cu di) 眚(shng) 堕(hu)唾(tu) 累(li) 稽(q)首阳处父(f)骖(cn)(二)1辟

12、避,躲避 2厉砺,磨3厌餍,满足 4堕隳,毁弃5乡向(三)1国都 2屈尊 3一下子 国都(四)1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师以袭远(形容词用如名词,远方的国家。)2秦师遂东(方位名词用如动词,向东进军。)3左右免胄而下(方位名词用如动词,下车步行。)4入险(形容词用如名词,险要的地方。)5束载(动词用名词,装载之物)厉(名词用作动词,磨)兵秣(名词用如动词,喂草料)马6吾子取其麇鹿,以闲(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闲暇)7为(介词,读wi)从者之淹,行则备一夕之卫(动词用如名词,保卫工作)8秦违蹇叔,而以贪勤(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苦)民9子墨(形容词用如动词,穿上染黑的丧服。后墨用法同此)衰绖遂墨以葬

13、文公晋于是始墨lO秦伯素服(名词用如动词,穿上无文采的衣服)郊(名词作状语,在郊外)次11孤违蹇叔(这里指蹇叔的劝告),以辱(使动用法,使受辱)二三(不是实数,诸位)子。12弦高将市于周(名词用作动词,做买卖)13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动词为动用法,为而哀)(五)1无乃(恐怕)不可乎 2其(难道)谁不知?3吾见师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出而不见其入也!4出(经过) 于敝邑(我国。敝,谦词)5敢(表敬副词,可译成“冒昧地”)犒从者6且使遽告于郑(立刻) 7为吾子之将行也(在)8若从(赖)君惠(恩惠)而免(赦免)之(我们)9穆公访诸蹇叔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及诸河(之于)10为吾子之将行也(尊称对方,可译成:“您”)(六)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 2穆公访诸蹇叔(征求意见)3蹇叔之子与师(参加) 4夏后皋之墓也(天子)5轻则寡谋,无礼则脱(疏忽,粗心大意) 6构吾二君(挑拨)7从者久淹(停留) 8以逞寡君之志(满足)9释(解下)左骖稽首(叩头)曰(七)焉1使皇武子辞焉(兼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