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557783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A内服制度 B外服制度 C宗法分封制度 D礼乐制度2.两汉的统治者十分重视监察机构的建设,早在汉武帝时期,中央就设置了御史台、丞相司直、司隶校尉三大监察系统。这三大系统互不统率,权力交叉,各自为政。这反映出汉代A君主专制统治发生明显异化B侧重于中央政府的反腐建设C监察制度具有多元制的特征D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的严重性3.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

2、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4.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形成区域性管理中“山河形便”的惯例。自元代始,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确定行省区划。元朝这样做的目的是A犬牙交错,便于中央集权 B打破传统,创新政治制度C管辖边疆,提高行政效率 D州县合并,减少财政开支5.右图可以用来说明() A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B传统农业精排细作C中国农业独立发展D生产工具不断创新6.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

3、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 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7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A清代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D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8.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当时已经出现了铁犁牛耕 B政府直接经营一些手工行业,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

4、秀工匠,使用上乘原料,生产不计成本 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精美,官营手工业比较发达 C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棉纺织业成为元朝朝廷赋税主要来源 D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洋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因此受到了严重冲击 9.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载:“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上述材料处应分别填人()A.儒家、墨家、法家 B.道家、墨家、儒家 C.墨家、儒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10.王是封建社会皇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也可指国君、帝王。儒家所提

5、倡的“王道”是指A以武力征服天下B以道德行仁义使天下归顺C天子的教化 D以仁义治天下11有史学家将春秋战国视作中国的“化成时代”,意为经此时期古代制度、文化等基本定型。下列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分封制确定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 官僚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 诸子百家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ABCD12.汉书刑法志中立接引用论语十处,荀子二处,其他儒家经典讲录十多处。这表明()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B西汉中期法律破坏严重C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D汉代全面推行以德治国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13.(25分)社会转型一般是指社会变迁,它包括社会结构的变动和

6、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阅读下面三则材料(1)以上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该主题的出现对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7分)材料二 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指出宋代在“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方面的具体表现。(任意4个方面即可,8分) 材料四 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

7、,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3)依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西方在近代化的道路上“高歌猛进”而中国却“难以启动”的原因。这种差异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8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转型的认识。(2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周秦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5.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选举些孝

8、子廉吏,但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之阻塞了,于是大家都争要为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科举制大事年表(见右图)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选官制的依据和方式前后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选官依据与汉代有何不同。(5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9、,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8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基本认识。(2分)新津中学2015级9月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5:CCBAB;6-10:BBBAD;11-12:BC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13.(25分)(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2分) 最有价值:长沙出图的铁锄(1分) 理由:第一手材料;实物史料(2分) 影响:推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2分)(2)农业革命:租佃关系日益普遍;信息革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金融革命:在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革命:商

10、业活动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街市制取代坊市制,一批商业名镇兴起,城市的经济文化职能有增强;能源革命:煤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日益普遍。(任意4点8分)(3)原因:政治上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腐朽与衰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西方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思想上中国厉行文化专制,压制人们思想;西方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每点1分,6分)影响:导致中国在近代的落后挨打;中国被迫开启近代化的进程。(2分)(4)认识:要顺应历史潮流,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社会转型;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实现社会转型的

11、根本动力;要善于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实现社会转型。(2分,答出任意两点或言之成理即可)14.【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地图,此题用地图的形式考查了西周至秦的历史变迁,图一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图二反映了秦朝的郡县制。从西周的分封制至秦朝的郡县制,这是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重大变革,秦朝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实行行政控制,扩大了帝国的规模。图一中分封的诸侯国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图二的郡的分布,南北大体相当,从中能看出秦朝疆域范围扩大。答案:信息一:西周实行分封制,列国并立,秦朝实行郡县制,成为统一的帝国。(3分)说明:秦朝建

12、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3分)信息二:西周的封国多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秦朝的郡南北分布大体平衡。(3分)说明:秦朝完成统一后,疆域面积由黄河流域扩展到珠江流域,为加强对南方的有效控制而设置许多郡。(3分)15.(15分)(1)变化:从单纯地方官举孝廉到孝廉仅成为参政入仕的资格;增加考试环节;选举或考试都分区定额,按地区人口比例推选(任意2点4分)不同:注重血缘门第(1分)(2)特征:单科走向多科,分科设目,方式多样,内容丰富;严谨公平,择优录取;由全国统一卷到南北分卷,兼顾地域平衡;考试形式和内容逐步僵化,最终被废除;带有较强时代色彩(任意4点8分)(3)认识:古代人才选拔根本服务于封建统治;人才选拔逐步制度化;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各有利弊;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因时代变迁而不断调整(任意2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