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课件1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545995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选修《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选修《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选修《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课件1(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 看孟子是如何阐述的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疏通文意 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哲学思想 理解孟子 浩然之气 的基本内涵 学习孟子运用排比 寓言和典型事例进行论辩说理的方法 能背诵一些经典名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 加强诵读 通过讨论交流 加以体味 联想 思考 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思索文章所包蕴的人生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孟子的 养气说 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 感受先贤大师的人格魅力 学习体味文章深刻思想 从而对人生获得一种借鉴与指导 直面今后所面对的人生困惑 学习重点 理解 浩然之气 的深层内涵 学习难点 孟子关于人格塑造的 养气说

2、对历代仁人志士的影响和在当世的现实意义 温故 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一 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 约前372 前289 战国时伟大 战国中期的主要代表人物 名轲 字子舆 邹 今山东邹城 人 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 又与孔子并称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 发展为仁政学说 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晚年退居讲学 和他的弟子万章等著书 作 七篇 宋代朱熹将 合称 四书 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散文家 亚圣 孔孟 孟子 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 公孙丑问曰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 我知言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 难言也 其为气也 至大至刚 以直养而无害 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 配义与道 无是 馁也 是集

3、义所生者 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兼于心 则馁矣 译文 公孙丑问道 冒昧求教 夫子擅长什么呢 孟子 说 我懂得言辞 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又问 说 再冒昧求教 什么叫做浩然之气 孟子 说 很难讲清楚 它作为一种气 最为盛大 最为刚强的 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 就会充塞在天地之间 它作为一种气 和义与道相配合 没有这些 就会委靡不振了 这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 不是偶然地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取得它的 行为上有了问心有愧的情况 气 就萎缩了 P62 朱熹 四书集注 浩然 盛大流行之貌 气 即所谓体之充者 本自浩然 失养故馁 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 至大 初无限量 至刚 不可屈挠 盖天地之正气

4、而人得以生者 其体段本如是也 惟其自反而缩 则得其所养 而又无所作为以言之 则其本体不亏而充塞无间矣周振甫先生 孟子 所说的养气就是培养一种正义感 思考1 何谓 浩然之气 补充 孟子谈了两个特点 第一 至大至刚 塞于天地 即最伟大 最刚强 可以充满于天地之间 这是从 浩然之气 的形态上说的 第二 配义与道 即要用义和道去配合它 这是从 浩然之气 的性质上说的 所谓 义 即正义 孟子 离娄上 云 义 人之正路也 所谓道 既事物的规律和符合规律的方法 孟子虽未直接解释什么是 道 但从其谈到 道 的一些言论可以看出 道就是事物的规律和方法 提升 浩 从水 气 无形 为什么以 浩然 来喻 气 人格或美

5、德 提示 浩 从水 字典义 水大 引申为大和多 然 的样子 气 天地之正气 即孟子所云 义与道 因为河流无私地涌流 给予灌溉和生活之便 似德 所到之处民众得以生存 似仁 水流奔腾而下 遵循着自己的路线 似义 水有深浅变化 似智 波涛奔涌而激荡高山峡谷 似勇 水也柔弱细微 润物无声 似察 水也能接纳污浊的东西 并且加以净化 似善化 还有水万折必东 似意 等等 可见水的形象蕴涵着德 仁 义 智 勇以及坚定的意志等美好的品德 所以至圣孟子愿意以水比德 孟子的 人格修养 孟子的战斗性正源于自身充盈着的浩然正气 他用这正气去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去唤醒民众向罪恶统治作斗争 浩然正气贯穿在他一生的全部言行之

6、中 我故曰 告子未尝知义 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 心勿忘 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 译文 我因此说 告子不曾懂义 因为他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 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却不要预期 所达到的效果 心中不要忘记 它 也不要促使它生长 不要像宋国人那样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芒芒然归 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 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 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 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 而又害之 译文 宋国有个忧虑他的禾苗不长而去拔苗子的人 很疲倦地回家 对他家里人说 今天累坏了 我帮助禾苗生长了 他的儿子快步跑地去看禾苗 禾苗已经是枯萎了 天下不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太

7、少了 认为 培育工作 没有益处而放弃它的人 就是 种田 不为禾苗除草的人 违反自然规律 助苗生长的人 也就是把禾苗拔高的人 不仅仅无益 而且反害死了禾苗 思考 关于寓言 本文中孟子假托 揠苗助长 的寓言故事想要说明的又是什么道理呢 请用本文中的话来概括 提示 明确 苗 喻指什么 培苗 喻指什么 揠苗 又喻指什么 明确 养气不能急于求成 否则 非徒无益 而又害之 浩然之气 至大至刚 直养无害 配义与道 助长害之 所谓气 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 本则中所谓的浩然之气 实际上是一种由长期修养道德 践履道义而产生的 对人对已毫无愧怍的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 小结 总结 思想内容 浩然之气 至大至刚的昂扬之气

8、 以天下为己任 担当道义 无所畏惧的勇气 君子挺立于天地之间无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气 廉正清明之气 有了这三气 即可达到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的高风亮节 课堂小结 义与气的关系 气一定要有 义 和 道 的辅助配合 要在内心长期积累 不要停止 不要忘记 内心真正有了 义 才可能有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 的定义对我们人格的修养有什么启发 点拨 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 一个人只要做事合乎道义 问心无愧 就可以养成这种气 此为 直养 若行事无道和义 气则萎靡不振 就会丧失气 此为 害 孟子的 人格修养 孟子的战斗性正源于自身充盈着的浩然正气 他用这正气去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去唤醒民

9、众向罪恶统治作斗争 浩然正气贯穿在他一生的全部言行之中 总结 写作特色 1 善用寓言 说理形象 2 善用排比 增强说理气势 3 善用典型事例 增强说服力 什么是大丈夫 第二课时 1 生丈夫 二壶酒 一犬 生女子 二壶酒 一豚 国语勾践灭吴 2 丈夫之冠 父命也 孟子 本段 3 有妇人惊觉欠伸 其丈夫呓语 口技 1 指性别 男性 2 指成年男子 3 指女子的配偶 2 景春曰 公孙衍 张仪 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 往送之门 戒之曰 往之女家 必敬必戒 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 译文景春说 公孙

10、衍和张仪 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他们 一旦发怒诸侯们都会害怕 安静下来 天下就没有战争 译文孟子说 这哪里能够称作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 男子举行加冠礼 的时候 父亲训导他 女子出嫁 的时候 母亲训导她 去送 她 到门口 告诫她说 去到你婆家 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 不要违背 你的 丈夫 把顺从作为正道的人 是妾妇的道 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 即仁 里 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 即礼 上 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 即义 上 实现志向 的时候 就和民众 一起 遵循仁义道

11、德 不能实现志向 就独自践行自己的主张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 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 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他做大丈夫 1 本章关键词是什么 论题是什么 指名朗诵 孟子 滕文公下 讨论 关键词是大丈夫 论题是何谓大丈夫 2 何谓大丈夫 用原文回答 孟子认为 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 与民由之 不得志 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的人才称得上 大丈夫 3 本章开篇提到非常厉害的两人 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的公孙衍和张仪 景春是如何看待公孙衍和张仪的 孟子认为他们称得上 大丈夫 吗 指名朗诵 孟子 滕文公下 讨论 景春是从内心里认为公孙衍 张仪是

12、真正的大丈夫的 他判断大丈夫的标准是张仪 公孙衍他们表现在外面的威势和个人的为所欲为 孟子认为公孙衍和张仪不是大丈夫 情感上是不认同二人的行为的 说了 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 女子从人 以顺为正道也 盖言二子阿谀苟容 窃取权势 乃妾妇顺从之道耳 非丈夫之事也 朱熹 四书集注 何叔京曰 战国之时 圣贤道否 天下不复见其德业之盛 但见好巧之徒得志横行 气焰可畏 遂以为大丈夫 不知由君子观之 是乃妾妇之道耳 何足道哉 朱熹 四书集注 4 历史上哪些人可以称上大丈夫呢 指名朗诵 孟子 滕文公下 讨论 精忠报国的岳飞 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 亮剑 中的李云龙等 5 浩然之气与所谓大丈夫的气节 它们的共同

13、点在哪儿 浩然之气也好 大丈夫的气节也好 凸显的都是对仁义道德的持守和坚定的践履 小结 妾妇之道 必敬必戒 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 公孙衍 张仪之流 大丈夫之道 居广居 立正位 行大道 富贵不淫 贫贱不移 威武不屈 乃丈夫中之大者 启发 君子养大丈夫之气 非濡染妾妇之气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 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炼 才能使人性格坚韧 顽强 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样论述这个问题的 解题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所以动心忍性 苦 使动用法 使 痛苦 苦其心志 使他内心痛苦 劳 使动用法 使 劳累 劳其筋骨 使他筋骨劳累 饿 使动用法 使 饥饿 饿其体肤 使他身体饿

14、瘦 结合注释 翻译课文 注意画线词语的解释 动和忍都是使动用法 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 而后作 然后 这样以后 内心忧困 表承接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敌国 敌对的国家 外患 外来侵略的忧患 恒 往往 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 然 代词 这 而 表并列 重点记忆 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困于心 衡于虑 征于色 发于声 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 从 给 在 某方面 从 在 中 思考 孟子列举的舜 傅说 胶鬲 管夷吾 孙叔敖 百里奚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 忧患则生 安乐则死 孟子在本章中大写特写成就大业的贤人经历的诸多磨难 有何用意 明确 都来自社会底层 都经过艰苦磨练 成就一

15、番大业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强调欲成就大业必先经历磨难的洗礼 孟子的这个观点对我们这些正在为学的学子有何启发 王国维 人间词话 中谈治学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 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胸存大志 孜孜以求 功到事成 概括起来 用通俗的话讲 这三种境界就是 立下大志 不懈努力 终获成功 而关键在于第二境界 这不纯粹是意志的磨练 还是一种人生的考验 引用路瑶的一句话 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 人才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课文分析 舜

16、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中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 苦其心志 劳其 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举例论证 过渡 承上启下 修辞 排比 道理论证 课文分析 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 衡于虑 而后作 征于色 发于声 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 对偶 层次 个人 国家 结论 三 选择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是 馁也 馁 萎靡不振 B 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 确实 C 管夷吾举于士士 指读书人 D 发于声 而后喻 喻 明白 2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组是 A 敢问夫子恶乎长 予助苗长矣B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不阙秦 将焉取之C 非徒无益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D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戍卒叫 函谷举3 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说 不恰当的一句是 A 曾益其所不能曾 通 增 增加 B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 通 弼 辅助 C 困于心 衡于虑衡 通 横 横塞 D 行有不慊于心慊 通 歉 歉疚 C B D 三 选择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