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1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544916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1(1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送杨少府贬郴州王维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注】若为:怎堪。青草瘴:番禺杂记载“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夏口:古城名,在今湖北武汉。湓城:古城名,在今江西九江。二地均在郴州以北。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杨少府到了衡山与洞庭后,眼前看到的是孤冷的秋月,耳中听到的是凄切的猿啼,一股悲凉之气腾然而起。B.颔联细探迁客心曲,当贬谪之地越来越近时,偏偏南风颇大。乘着南风

2、本可北归,但因被贬谪而无法顺风回去,故而“恶”起南风来。C.颈联是诗人的祈祝,他祈愿明年春天江水盛大、青草茂盛时,杨少府能够行经湓城、夏口,顺利到达贬所。D.尾联运用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后,谪居三年,不幸去世,此联暗含诗人对友人被贬的悲惨结局的担忧。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是怎样抒发的?请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秋日酬王昭仪汪元量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调将空好音。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注】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后汪元量为道士南归,这期间两人多有诗歌唱和。碧玉

3、:据乐苑记载,“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愁”统领全诗,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这一连串细节,表现了浓浓的愁意。B.颔联“碧玉调将空好音”直抒胸臆,表明纵使有优美的音乐,无人欣赏也是枉然。C.颈联由眼前秋风中万叶齐摇的景象,遥想故乡一灯夜雨的情景,渲染出萧瑟的气氛。D.尾联以景结情,梧桐夜雨,寒气萧萧,含蓄委婉地表达情感,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2.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被檄夜赴邓州幕府元好问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十里陂塘春鸭闹

4、,一川桑柘晚烟平。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注】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怀归,思归故里。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 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B.“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紧扣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D.颔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2.本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

5、结合诗句进行分析。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客中闻雁黄仲则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D.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

6、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E.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2.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注释】凉州: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作客。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诗人

7、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紫荣。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2.岑参是盛唐时期的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讲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边思李益腰垂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莫

8、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注】李益,字君虞,陇西始藏(今甘肃武威)人,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腰垂锦带显示出衣饰的华美、身份的尊贵;佩吴钩表现出意态的勇武英俊。B.第二句进一步交代自己的战斗经历,自己曾经参加过防秋玉塞、驰驱沙场的战斗行动。C.第三句中李益直接称自己是关西将家子,语调轻松洒脱,带有一种风流自赏的意味。D.诗人写作这首诗的重点并不在于绘形写貌,叙述自己的经历,而重在抒写自己的感慨。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

9、)李商隐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盘迸泪伤心数,錦瑟惊弦破梦频。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注】回中: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这年因有人作祟,诗人应博学宏词科不第,从京都回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中。“前溪”句:前溪是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江南声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诗人将石榴花拿来作比:请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赶不上春天,牡丹虽然在春季怒放,却“先期零落”,更使人愁。B.颔联中,诗人直接描绘眼前的残败景象,由暴雨惊梦想到牡丹的凋谢,使人惨不忍睹。“伤心”“破

10、梦”均就牡丹言,而牡丹之伤心破梦亦即作者之情怀遭遇。C.颈联中,诗人描写环境与花败后的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已非当年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的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D.尾联中,“前溪舞”一典的运用,拓出了一番新境; “并觉今朝粉态新”,他日雨过,牡丹落尽,回想今朝,雨中粉态,尚觉新艳动人。此联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前途黯淡之感更加深沉。2.与李商隐的另一首诗锦瑟相比,本诗“锦瑟”意象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

11、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徂辉: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苍茫凄清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两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两句的意思是只有燕雀栖息于梧桐,鸳鸾栖息于枳棘,才是各得其所,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9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放言五首其一【唐】白居易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注释】这是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臧生:臧武仲,凭借其防地来要挟鲁君,但时人谓之圣。宁子:宁武子,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典型。燔柴,语意为大火。照乘,指明珠。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B.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诗人认为臧生与宁子性质相同,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C.颈联两句都是比喻,意思是:萤虫露水,只能

13、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D.这首诗就社会人生真伪的辨别议论说理,全诗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2.尾联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0、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野望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三城:指松、维、保三州,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城南。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跨马出郊时感伤时局、 怀念诸弟的自我形象的生动刻画。B.首联中,“南浦清江万

14、里桥”是远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近景,远眺和近看相结合,扣住了诗题中的 “望”字。C.尾联写诗人“跨马出郊”,“极目”四“望”,本是要排遣郁闷,却不料引发了自己对国家和个人际遇的种种感慨。D.全诗忧国伤己,沉郁悲凉,使诗作散发出浓烈的艺术感染力。2.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击鼓诗经邶风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注】土国:为国家兴土功。城漕:在漕地筑城。孙

15、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卫国将领。爰(yun):于何。活:通“佸”,相会。洵:远。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五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征人的感情一步步深化。B.第一章中的“独”字不仅指行动上的孤单,也指“我”精神上的孤独。C.第三章将“我”担忧的情形具体化,与第二章的“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相呼应。D.第四章写“我”“南行”之前与妻子离别时的誓言,表达了“我”喜悦的心情,与下文的感叹形成了对比。2.本诗抒发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别元九后咏所怀白居易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注】惊:欢乐,乐趣。青门:长安城的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