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劝学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41658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劝学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劝学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劝学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劝学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劝学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劝学同步练习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劝学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1.下边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以为轮(ru) 金就砺则利(l) 智明而行无过矣(zh)B.虽有槁暴(bo) 须臾(y) 驽马(n)C.善假于物(ji) 跬步(ku) 金石可镂(1u)D.跂而望(q) 骐骥(j) 爪牙(zho)解析:A项“智”“知”;B项“暴”读“”;C项“假”读“ji”。答案:D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解析:A项“知”通“智”,B项“生”通“性”,D项“有”通“又”。答案:C3.为下列各句加点的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1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A.假如 B.假装 C.借助,利用 D.假的(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在那里 B.什么 C.助词 D.代词“之”(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A.欺凌,损害 B.晒 C.又猛又急的 D.暴躁(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量词;功劳,功勋 B.驾驶;工作,事情C.马拉车十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 D.量词;功能(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断,断绝 B.超越,超过 C.拒绝 D.横渡,横穿解析:词语的解释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答案:(1)C (2)A (3)B (4)C (5)D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

3、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吾尝终日而思矣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蟹六跪而二螯 ( )解析:要弄清句间关系。答案:c b f d e a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转徙于江湖间解析:A、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答案:B6.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青于蓝”的“于

4、”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得双石于潭上 B.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C.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解析:A项为“介词,在”;B项为“介词,对”;C项为“介词,向”;D项与例句都是“介词,比”。答案:D7.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水”活用类别相同的一项是( )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B.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稍稍宾客其父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B项形容词用作动词;D项名词的意动用法;C项和例句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答案:C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上食埃土,下饮黄

5、泉,用心一也 D.木直中绳,以为轮解析:A项“土地方圆”;B项“广泛地学习”;D项“以之为”。答案:C二、综合题9.解释下面句中的多义词。(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强:_(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强:_(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强:_(4)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强:_解析:单个词的意思要与整个句子的意思结合起来。参考答案:(1)强壮 (2)勉强 (3)有余 (4)弓有力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使上下文连贯起来。(1)课文第二段作者用“_”作比,说明了学习可以使人超过原有水平;再用“_”的比喻,说明一切事物本性都可以改变;最后用“_”作比,说明人的品行、气质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造。(2)第

6、三段先用“_”比喻说明学习的作用;再用“_”四个比喻,暗示人们只有借助学习才能增长知识才干;最后从这一串比喻中引出了“_”的结论。解析:要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参考答案:(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1.本文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解析: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参考答案:围绕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第一是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是学习的重要作用;第三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解析:注意结合原文,尽可能地字字句句落实,并补充省略的内容。参考答案:(1)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2)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