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 专题1《祖国土》综合测试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27181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 专题1《祖国土》综合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 专题1《祖国土》综合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 专题1《祖国土》综合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 专题1《祖国土》综合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 专题1《祖国土》综合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 专题1《祖国土》综合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 专题1《祖国土》综合测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考资源网高一年级语文学科第一专题测试说明:本卷共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用黑色笔芯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第卷(选择题30分)一(21分)1 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 )A通衢(q) 缙绅(jng) 罡风(gng) 茕茕孑立(qing)B缱绻(jun) 攻讦(ji) 愧怍(zu) 残羹冷炙(zh)C谥号(sh) 钳制(qin) 赊账(sh) 昙花一现(tn)D启碇(dng) 逡巡(qn) 阴翳(y) 树影婆娑(sh)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A)小屋 了自己的艰难岁月,有很长一段时间,谁也记不得什么人曾经在这里出生。我时时 在中国古典诗歌地天地

2、里,体会最细微地感情,捉摸耐人寻味地思想。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 的组成部分。A度过 徜徉 置疑 B度过 徘徊 质疑C渡过 徘徊 置疑 D渡过 徜徉 质疑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B)A我感受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韵律,领略言外不尽的神韵,更陶醉于诗人们对大自然叹为观止的描画。B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C富丽堂皇的建筑群,贵族老爷们养尊处优的生活场所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唯独留下一座简朴的小屋。D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是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那情景是不堪设想的。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3、是(C)A今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B 如何防止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学校免遭抢劫,是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大事。C一个人能否有作为,取决于他是否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否有理想追求,是否刻苦勤奋,还要看他所处的环境怎样。D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墙在去年10月发生局部坍塌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文物专家建筑专家的“会诊”。5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解除B然微以自文于君亲:掩饰C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看D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理6下列各项加点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DA以旌

4、其所为B去今之墓而葬焉C其疾病而死D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7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B例句:为寻船所物色A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B不能容于远近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D斯固百世之遇也二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9分,每小题3分)贾鲁,字友恒,河东高平人。幼负志节,既长,谋略过人。延秸、至治间,两以明经领乡贡。泰定初,恩受东平路儒学教授,辟宪吏,历行省掾,除潞城县尹,选丞相东曹掾。擢户部主事,未上一日觉心悸,寻得父书,笔势颤缩,即辞归。比至家,父已有风疾,未几卒。鲁居丧服阙,起为太医院都事。会诏修辽、金=、宋三史,召鲁为宋史局官,书成,选鲁燕南山东道奉使宣抚幕官,考绩居最,

5、迁中书省检校官。上言“十八河仓,近岁沦没官司粮百三十万斛。其弊由富民兼并,贫民流亡,宜合先正经界。然事体重大,非处置尽善,不可轻发”。书累数万言,切中其弊。俄拜监察御史,首言御史有封事,宜专达圣聪不宜台臣先有所可否。升台都事,迁山北廉访副使。复召为工部郎中,言考工一十九事。至正四年,河决自茅堤,又决金堤,并河郡邑。民居昏垫,壮者流离。帝甚患之,遣使体验仍督大臣访求治河方略,特命鲁行都水监。鲁循行河道,考察地形,往复数千里,。备得要害。为图上进二策:其一,议修筑北堤,以制横溃,则用工省;其一,议疏塞并举,挽河东行,使复故道其功数倍。会迁右司郎中,议未及竞。其在右司,言时政二十一事,皆见举行。调都

6、漕运使,复以漕事二十事言之。朝廷取其八事,事未尽行。既而河水北侵安山,沦入运河,延袤济南、河间,将隳两漕司盐场,实妨国计。(选自元史?列传第七十四,有删改)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寻,副词,不久)A辟宪史 辟:征召 B一日觉心悸,寻得父书 寻:探求C帝甚患之 患:忧虑 D言时政二十一事,皆见举行 举行:采用9文中“召鲁为宋史局官”的“为”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均为动词,担任。A介词,替。B助词,用于句中帮助宾语前置。C连词,因为。)A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惟弈秋之为听C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7、师矣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D原文“使复故道”,意思是使黄河回到故道,贾鲁建议是疏浚原有河道,堵塞新河道,使黄河回到故道。)A贾鲁找出了官粮损失的弊病由来,是豪强兼并土地,造成贫苦百姓流离失所,所以他提出了反兼并的措施。B在任监察御史期间,贾鲁反对中书台臣专权,力谏奏章应该专送皇上本人审处,以便切实起到监察的作用。C贾鲁的第一个治河建议是在黄河北岸修筑大堤,制止河水横向泛滥,这样做需用的人工和财物都比较节省。D贾鲁第二个治河方案是,开辟疏浚新河道,堵塞原有河道,引河东流,假如令黄河恢复原有河道,费用将高出几倍。第卷(非选择题130分)三(26分)11文言文翻译(9分

8、)故予与同社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译文 :鲁循行河道,考察地形,往复数千里,备得要害。译文:(贾鲁沿黄河流经之地巡视,考察地理形势,来回行程几千里,详尽地掌握了整治黄河的关键所在。(大意正确,“循”、“往复”、“备”各1分。)会迁右司郎中,议未及竞。译文:(恰巧贾鲁被提升为右司郎中,提出的建议没有最后作出决策。(大意正确,“会”、“迁、 “竟”各1分。)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9分)暮过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注。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注:边烽:指边境的烽火。唐代边烽有

9、两种:一种是报边境有事的紧急烽火,一种是报平安的烽火。这里指前者,亦即战火。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1)诗的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是怎样描绘的?答:(解析:本题是考查诗歌的内容和写作方法,须细细分辨到底写了哪些景物,并能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来。答案:首联描绘了一幅远处山村寂静荒凉的图景。首句从听觉上写数里外就清晰地听到细微的水声,以动衬静;次句从视觉上直接写人烟稀少的静。这一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的相互补托,生动地渲染出山村萧索而冷落的氛围。)(2)诗以“寒水”起笔,以“烟火”收束,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答:(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在写景诗中,诗人的情感往往融入了景物之中,要

10、善于把握。答案:表现了作者从寒到暖、从恐惧到欣慰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作者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3)作者描绘山区景物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好处?答:(解析:这是从全诗角度把握诗歌的写景结构。诗歌中描写景物有时看起来是杂乱无章的,但实际上它和写散文一样都有一条贯穿全诗的线索,把握了这条线索,就把握了诗歌的具体内容和结构。答案: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景物不断变动,诗人的情绪也跟着波浪式起伏与展开。这样,诗的格局便显得有波澜、有开阖,寓变化多样于章法井然之中。)13名句默写(8分) ,吾将上下而求索。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而又有剪发杜门, 。

11、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 ,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四(27分)(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夏天,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舒展着,像是为蜻蜓和甲虫准备的排筏。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而那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树干,排列的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宛如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清风徐来,树影婆娑,花园里充满了簌簌的声响。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驰,犹如是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

12、一格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14肖邦之家夏季景色的特点是什么?请提取语段中的关键词作答。(3分)答:(成熟、清丽、悠扬。(夏天的景色特点,那开满的睡莲,舒展的叶子,是一种“成熟”。夏日黄昏的景色,“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亭亭玉立的树干”让人心荡神驰,使人想起肖邦“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可抽取出“清丽”“悠扬”)15在对肖邦之家夏季景色的描绘中,作者流露出对肖邦和肖邦的音乐怎样的情感?(4分)答:(作者对肖邦是仰慕、崇敬;对肖邦的音乐是热爱和理解。)(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0分)时 光冯骥才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

13、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人伴侣思考。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作“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小院到冬日小雨中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

14、,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他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地直视着任何敢于进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刻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么?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

15、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状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们就是最幸福的一种。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