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高一语文(上)竞赛试卷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27111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高一语文(上)竞赛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高一语文(上)竞赛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高一语文(上)竞赛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高一语文(上)竞赛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高一语文(上)竞赛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高一语文(上)竞赛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高一语文(上)竞赛试卷(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高一语文(上)竞赛试卷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注音全部准确无误的一组是:( )A. 罗绮(q) 商贾(ji) 倾圮(p) 蓊蓊郁郁(wng)B. 慰藉(ji ) 颤动(zhn ) 熨帖(y) 共其乏困(gng)C. 隽秀(jn) 拜谒(y) 跫音(qing) 一模一样(m)D. 强迫(qing) 期年(j) 载体(zi) 亘古不变(g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委曲求全 星辉斑澜 莫名其妙 察颜观色 世外桃园B.旅进旅退 迫不急待 礼上往来 贻

2、笑大方 声名狼籍C.炯然不同 厉兵秣马 再接再励 退化变质 按部就班D 如愿以偿 门庭若市 一筹莫展 神采飞扬 脍炙人口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 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军队屠杀巴基斯坦平民的罪行。为了弄清这起偷渡人员被蛇头推入大海造成六死二伤的惨案的真相,福建警方决定成立专案组,立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处于被动从属地位,还是处于主动主体地位,这 _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一道分水岭, 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准。A修改 授权 侦察 不仅/还 B篡改 受权 侦查

3、不但/而且C修改 受权 侦察 不但/而且 D篡改 授权 侦查 不仅/还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台湾知名学者、作家李敖今天上午在北京清华大学一登上讲台,会场里不谋而合地响起一阵暴风雨般的鼓掌声。B、我国科研人员为攻克“神舟六号”飞船多方面的新技术难关,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峥嵘岁月,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C、作为一名船员家属,一听到中国“福远渔132”号渔船在印尼海域遭到炮击,心里简直感到心急若焚。D、获悉班委成员要重新选举的消息后,小明同学挺身而出,慷慨演讲,主动要求担任班长职务。5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

4、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阴如墨。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的生气。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层湿漉漉、静悄悄青黛色雾霭。A B C D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房子,那崎岖的山道,那熟悉的乡音,那大别山里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B一部不按舞剧或舞蹈常理“出牌”,事先并不被专业人士看好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却成为了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台上最令观众意外、最火爆市场、也夺走了舞蹈

5、比赛最多奖项的“黑马”。C“神舟”六号的安全着陆和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是我国航天战线广大科技工作者所取得的辉煌成就。D首都高校师生学习载人航天精神报告会是全国教育战线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学习教育活动之一。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1890年,一艘满载冻羊肉和毛绒的货船“马尔波号”从新西兰驶往英国,结果中途失踪。20年后人们在火地岛岸边发现了这艘船,死去的人各就其位,没有任何搏斗的痕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件神秘案件终于被人们侦破了。原来凶手不是人,而是一种听不到的次声波。科学家告诉

6、我们,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其频率在302104赫兹范围内,超过2104赫兹的叫超声波,人耳听不到;低于30赫兹的叫次声波,次声波人耳听不到,但却有极大的破坏效应。次声波不仅来源广、传播远,而且穿透能力很强。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次声波穿透人体时,不仅能使人产生头晕、烦躁、耳鸣、恶心、心悸、视线模糊、吞咽困难、胃痛、肝功能失调、四肢麻木等现象,而且还可能破坏大脑神经系统,造成大脑组织的重大损伤。次声波对心脏影响最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为什么次声波能致人于死地呢?原来,当外来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或极其

7、接近时,物体的振幅达到极大的现象,叫共振。而人体内脏固有的振动频率和次声频率相近(0.0120赫兹),倘若外来的次声频率与身体内脏的固有频率相同,就会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特别当人的腹腔、胸腔等固有的振动频率与外来的次声频率一致时,更易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使人体内脏受损而丧命。开头提到的那桩惨案,就是因为这艘船在驶进该海域时,恰遇海上起风暴,风暴与海浪摩擦,产生了次声波。次声波使人的心脏及其他内脏剧烈抖动、狂跳,以致血管破裂,最后死亡。有些专家猜测:一些大规模的海洋生物突然死亡和一些不明原因的空难,也不排除和次声波有关。有些所谓的“死亡谷”也极有可能和次声波有关。某些谷地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

8、风暴通过时易产生强大的次声波,杀死谷内生物。当然,并不是所有次声波都能成为杀手,它必须达到一定能量,并在一定条件下,才是可怕的。就像子弹能打死人,只有在高速飞行时一样。正因为次声有如此神秘的力量,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研究次声武器,不过至今没有关于装备部队的报道。现在一些国家开始研究次声炸弹,尽管还在研制阶段,但科学家坦言,只要次声炸弹一声爆炸,瞬间,在方圆十几千米的地面上,所有人都将被杀死,无一能幸免。次声武器能够穿透15厘米的混凝土和坦克钢板。人即使躲到防空洞或钻进坦克的“肚子”里,也还是一样难逃厄运。次声炸弹和中子弹一样,只杀伤生物而无损于建筑物。但两者相比,次声弹的杀伤力远比中子弹强得

9、多。7下列对“共振”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一种可以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的次声波。B 能够使人和动物死亡,但不会摧毁建筑物和其他物品的,其频率超过2104赫兹的超声波。C 物体的固有频率与外来驱动力的频率相同或极其接近,且物体的振幅达到极大时的现象。D 外来的次声频率与身体内脏的固有频率相同,从而引起头晕、烦躁、耳鸣、恶心等一系列不适的现象。8作者认为次声波能造成人员的伤亡,下列不属于支撑这一说法的科学依据的一项是( )A 次声波穿透人体时,可能造成大脑组织的重大损伤。次声波对心脏影响最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B 因为人体内脏固

10、有的振动频率和次声频率相近,特别是当人的腹腔、胸腔等固有的振动频率与外来的次声频率一致时,更易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使人体内脏受损而丧命。C 某些谷地在风暴通过时会产生强大的次声波,将谷地内的生命全部杀死,所以人们称之为“死亡谷”。D 并不是所有的次声波都能成为杀手,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并且它必须达到一定的能量,才能置人于死地。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1890年的“马尔波号”货轮中途失踪,20年后人们发现死去的船员各就各位,没有任何搏斗的痕迹,凶手是一种听不到的次声波。B 次声波人耳听不到,因为它低于30赫兹;超声波人耳也听不到,因为它超过2104赫兹;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其频率

11、在302104赫兹范围内。C 正因为次声波有如此神秘的力量,所以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研究次声武器,不过至今还没有关于装备部队的报道。D 发生在1890年的那桩惨案,就是因为这艘船在驶进该海域时,恰遇海上起风暴,风暴与船摩擦,产生了次声波。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火山爆发,闪电鸣雷,地震引起的海啸都能产生次声波,并因此引起大量的人员死亡。B 在一定的空间内,如果将音响的超重低音开得很响,有些人会产生心悸等不适,原因可能是超重低音的音频与人体固有频率相对接近。C 一些沿海地区发生的大量鲸鱼集体“自杀”的现象,大西洋百慕大地区一些船舶和飞机的神秘“失踪”与突然坠毁也是由次

12、声波造成的。D 由于次声炸弹的威力很强,因此次声弹的破坏力远比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强得多。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员半千本名余庆,晋州临汾人。少与齐州人何彦先同师事学士王义方,义方嘉重之,尝谓之曰:“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因改名半千。及义方卒,半千与彦先皆制服,丧毕而去。上元初,应八科举,授武陟尉。属频岁旱饥,劝县令殷子良开仓以赈贫馁,子良不从。会子良赴州,半千便发仓粟以给饥人。怀州郭刺史齐宗大惊,因而按之,时黄门侍郎薛元超为河北道存抚使,谓齐宗曰:“公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归一尉,岂不愧也!”遂令释之。寻又应岳牧举,高宗御武成殿,召诸州举人,亲问曰:“兵书

13、所云天阵、地阵、人阵,各何谓也?”半千越次而进曰:“臣观载籍,此事多矣。或谓:天阵,星宿孤虚;地阵,山川向背;人阵,偏伍弥缝。以臣愚见,谓不然矣。夫师出以义有若时雨,得天之时,此天阵也;兵在足食,且耕且战,得地之利,此地阵也;善用兵者,使三军之士如父子兄弟,得人之和,此人阵也。三者去矣,其何以战?”高宗甚嗟赏之。及对策,擢为上第。垂拱中,累补左卫胄曹,仍充宣慰吐蕃使。及引辞,则天曰:“久闻卿名,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境外小事,不足烦卿,宜留待制也。”即日使入阁供奉。半千因撰明堂新礼三卷,上之。则天封中岳,半千又撰封禅四坛碑十二首以进,则天称善。前后赐绢千余匹。五迁正谏大夫,封平原郡公。开元二

14、年,卒。(大唐新语 政能第八)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 足下:尊称,您。B劝县令殷子良开仓以赈贫馁 贫馁:贫苦饥饿的人。C高宗御武成殿,召诸州举人 举人:推举人才。D及对策,擢为上第 对策:回答策问。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因改名半千 因人之力而敝之B 劝县令殷子良开仓以赈贫馁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C 三者去矣,其何以战 吾其还也D 不意乃在朝列 家祭无忘告乃翁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员半千胆识才学出众的一组是( )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 会子良赴州,半千便发仓粟以给饥人。三者去矣,其何以战? 及对策,擢为上第。久闻卿名,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 五迁正诛大夫,封平原郡公。A B C D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晋州临汾人员半千青年时就得到齐州名师的夸奖,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