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课题跟踪检测四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527056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课题跟踪检测四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课题跟踪检测四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课题跟踪检测四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课题跟踪检测四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课题跟踪检测四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课题跟踪检测四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课题跟踪检测四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跟踪检测(四)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选择题1对绝大多数农民工来说,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回家过年仍然是不变的选择。即使路途再远,交通再难,但仍然是“年年恐归年年归”。这表明()A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B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永恒不变的解析:选BA、C两项错误,文化和传统文化都有两面性。D项错误,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保持不变,具体内涵因时而变。2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老子的“道生万物”、庄子的“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至今仍引领着中华民族在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中繁衍生息。这主要说明()A传统

2、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D传统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解析:选A古人的生态智慧,至今仍引领着中华民族,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D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传统文化有双重作用,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3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缅怀亲人与先烈,讲一讲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一些丰功伟绩;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尊老爱幼等。下列对上述主张的评价判断正确的是()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应永恒不变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

3、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有不断变化,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和提取信息的能力,A项不仅判断错误,而且其“永恒不变”是错误的。B项观点也不正确,扩充其内涵并不意味着“否定其民族性”。D项中的“内涵只有不断变化”说法不科学。C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4短短一二十年间,网络的普及就让汉字陷入窘境。国人大多是提笔忘字,传统书法日渐式微。我国的书法教学,不仅游离于现有的课程体系之外,在功利化的竞争环境下,社会上的教育机构也是门庭冷落。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必

4、须加以继承传统文化应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共同发展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现代科技的发展必然导致书法艺术消失AB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材料强调要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保护,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说法明显错误。故选D项。5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报告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摈弃封建主义的糟粕,弘扬和光大优秀民族传统全面继承,加强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在继承的

5、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努力与民主、自由、平等、科学的西方价值观相适应A BC D解析:选C说法错误,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应该批判继承,而不是全面继承;说法错误,西方价值观属于资本主义价值观,我们应该努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摈弃封建主义的糟粕,弘扬和光大优秀民族传统,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符合题意。6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吸引了各地群众广泛参与,人们竞相“秀”幸福、“晒”家风、展文明,建设家庭美德、涵养时代家风成为千家万户的自觉追求。寻找“最美家庭”活动()A促进了我国经济

6、政治的发展B推动了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创新C表明传统文化能消除人们认识差异D是涵养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使建设家庭美德、涵养时代家风成为千家万户的自觉追求,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创新,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故A项不选;传统文化消除人们认识差异,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故C项不选;文化的重要源泉是社会实践,不能简单描述为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所以D项不选。7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从古到今赞成的有,反对的也不少。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也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

7、力量、保守的因素,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这两种观点()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认为应坚持文化创新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A BC D解析:选C注意两种观点的共性,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8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吸收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告诉我们()A应该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B要继承传统的文学艺术C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D传统文化应该全部抛弃,重新创造新文化解析:选C“吸收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体现文化的继承;“然后再往前走”体现文化的发展。因此,托尔斯泰的话

8、表明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选C项;A项中“洋为中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说法片面;D项说法错误。9面对风景各异、特色鲜明的景区摆着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的尴尬,北京故宫寻找新思路,“脑洞大开”,不仅让雍容华贵的朝珠与现代的电子耳机实现了合体,还推出了“朕就是这样汉子”的折扇、顶戴花翎官帽防晒伞等文化创意产品。这一做法()实现了文化与经济有机结合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创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否定了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A BC D解析:选A旅游景区推出新的旅游纪念品,使传统文化通过新的旅游纪念品这一载体来传承,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符合题意;旅游纪念品并没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内容,舍去;材料中的

9、做法也没有否定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不选;故答案选A项。10“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这说明()A每次社会变革,都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文艺工作者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过程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解析:选BA项是对题目的同义重复;C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变革的作用,D项强调的是文化发展的作用,排除。11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各类电子书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但也有人认为,对于真正爱书的人来说,读纸质书才能让人享受慢慢思考的乐趣。这

10、说明()纸质书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子传媒取代印刷媒体已成为必然趋势A BC D解析:选B“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各类电子书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说明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符合题意。同时,真正爱书的人读纸质书才能让人享受慢慢思考的乐趣,符合题意。观点错误。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观点错误。12漫画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活寓意是()A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教育是传承文化的社会活动C教育应有文化选择和创造功能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解析:选C漫画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没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只是

11、继承,缺乏发展创新,C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3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来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材料信息检索教材知识。首先,应挖掘春节与传统

12、文化的关系,认识到春节是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之一;其次应从“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想到传统文化的两个特征;最后,根据春节命运的变迁,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答案: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文化传承不断,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春节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8年9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

13、,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自秦汉以来,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 000余人。在上下两千余年间,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1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郡守以下不计其数。 还多次与皇室联姻,出过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两千余年来,裴氏家族的兴隆与辉煌,引发着人们的深思。 对于公侯将相数以千计的裴氏家族来说,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在于他们重视教育,自强不息,顽强拼搏。“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

14、自律”是裴氏家风的主要特征。裴氏曾有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谨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义”。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家风教育要让人生扣好第一个扣子,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热爱祖国和人民,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良好家风形成优秀社会风尚,进而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文明家庭的丰富事迹于言传身教中传递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涵养朴实无华的良好家风,生动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正能量。(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知识,说明如何建设家风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2)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停下匆忙的脚步建设良好的家庭文明提出两条合理建议。解析:第(1)问属于措施类试题,答题时要注意从文化继承的态度,文化继承的具体要求,以及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角度作答。第(2)问为开放性试题,就建设良好的家庭文明提出的建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文化。(2)示例:崇尚知识,建设书香家庭;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重视诚信,建设诚信家风。(答出两条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