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丹凤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基础学科强化训练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26378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丹凤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基础学科强化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陕西省丹凤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基础学科强化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陕西省丹凤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基础学科强化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陕西省丹凤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基础学科强化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陕西省丹凤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基础学科强化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丹凤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基础学科强化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丹凤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基础学科强化训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丹凤中学2020届高三基础学科强化训练 语文试题(一)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陨石/功勋 倒胃口/倒栽葱 崇山峻岭/怙恶不悛B拜谒/枯竭 冲锋枪/冲击波 恣意妄为/千姿百态C梗概/田埂 迫击炮/迫切性 瓜熟蒂落/啼笑皆非D篆书/椽子 空白点/空城计 愚公移山/向隅而泣2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少的的一项是( )A当学生也开始肆意地调侃鲁迅时,文风又转向了另一极端:轻松愉悦已退变成了俗不可奈的无病呻吟和不可救药的狭隘偏执。B装饰公司优劣并存,装修材料鱼龙混杂,令许多业主颇为头痛,稍有不缜,就有可能跌入他们的陷井。C布什在担任美国总统期

2、间的外交思想并非总是一成不变,单就最近的中美关系而言,双方在奥运舞台上的外交探戈表演中,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灵活性。D凝神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整日笼罩在汽车摩托的暄嚣声中的都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陶冶,一种享受。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湛蓝色的密歇根湖,一望无垠,浩如烟海。据说她的面积有两个半台湾那么大。B只要你能身临其境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C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D他一直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大家诚挚的劝慰,使他消除了顾虑,他这才说出了难言之隐

3、的苦衷。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应发展和重视家庭教育。B.气候恶化从多方面直接显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失衡,也告诉人们如果不采取措 施,工业化就会导致人类难以逆转的绝境。C.在新课改活动中,许多学校围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课改活动,全面提高了教师课改的认识和技能。D.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来自14个国家的21艘海军舰艇20日齐聚中国青岛,拉开了多国海军活动的序幕。二、科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

4、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

5、适对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这种现象的出现,对

6、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而在社会道德的层面上,长久以来,史学都带有浓厚的“天职文化”色彩,视道德教化为天然职任。它通过“贬恶扬善”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从而使俗静民和成为一种“常态”并最终惠及大众和社会。同时,历史知识的广泛传播,对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也是不无裨益的。不可否认,中国古

7、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达与阐释,才能使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最大限度地得到活化,成为社会道德与精神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通俗历史热”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有效传承,对史学社会功能的实现,对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都是极为有利的。正因为如此,通俗历史的讲说与著述之“趋热”,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当然,历史的通俗化不等于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的退化,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通俗历史热”的深入发展,要求通俗历史在外在形式变化的基础上,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具体而言,就是要把讲说与记述的重点,由“庙堂”转向民间,由官场转向社会。更多地关注下层

8、、关注民众,以体现史家应有的现代眼光,这才是更高层次的、成熟形态的通俗历史。(摘编自李小树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5从原文看,下列关于“通俗历史热”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俗历史以十分平静的讲说形式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了。B市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业余文化的需求显著增长。C人们对久远的尘封旧事兴趣日益浓厚,对历史的“求解”欲望趋于强烈。D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让广大民众难以“卒读”。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俗历史以满足公众的意愿为基本出发点,作为一种用于“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它的“

9、走热”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B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广大民众在业余文化方面的追切需求,史学不得不走出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误区,适时调整了研究目的和方式。C通过“贬恶扬善”的方式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这是史学的“终极追求”在社会道德层面上的具体表现。D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 以表述与阐释,才能在今天得到最大限度的活化和有效传承。7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通俗历史热”可以扩大史学传播范围,传播范围越广,就越有利于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从而完成史学学科的全面建设。B既然通俗化的历史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探寻过去

10、”的唯一途径,通俗历史讲说与著述的“趋热”就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C在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通俗历史就必然会“走热”,这种“走热”现象十分有利于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D通俗历史应当由外在形式的变化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以改变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退化的现状。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游东山记明杨士奇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

11、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

12、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

13、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选自东里集,有删节)注丘:坟墓。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B降跽谢过 谢:感谢。C过立恭宿别 过:拜访。D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扫石而坐 弃甲曳兵而走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乐其无已乎 其孰能讥之乎D遂与李及道士别 今君与廉颇同列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

14、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四、古代诗文鉴赏11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3分)译文:(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3分)译文:(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4分)译文: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虞美人蒋 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4分)答:(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4分)答: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三岁为妇, 。 ,靡有朝矣。(诗经氓)(2) ,池鱼思故渊。 ,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归园田居)(3)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4)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5)子曰:“默而识之, , ,何有与我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