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一中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 苏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16735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一中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无锡市一中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无锡市一中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无锡市一中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无锡市一中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一中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一中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 苏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无锡市一中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64分) 以下题目出自课文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铿(kng)然 漂泊(p) 褒禅(chn)山 砌石为磴(dng)B仓(cng)皇东出 白若樗蒱(p) 钟磬(qng) 为(wi)天下笑C庐冢(zhng) 泣下沾襟(jng) 桴(f)目响腾 聆(lng)听D仇雠(chu) 冥(mng)然兀坐 夷(y)以近 王回深父(f)2选出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磔磔 穴罅 涵淡澎湃 余韵徐歇B瑰怪 无射 鱼工水师 水泥渗漉C五采缤纷 鹳鹤 呱呱而泣 以手阖门D臆断 蓬蒿 扶摇而上 偃仰哮歌3下列加点词解

2、释全错的一项是( )A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模糊 余扃牖而居 扃牖:关门B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道理 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本来C此三者,吾遗恨也 恨:遗憾华山之阳 阳:山的南面D原庄宗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贬职4比较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亦以明死生之大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A与相同,与不同B与不同,与相同C与相同,与也相同D与不同,与也不同5下面的句子全含名词活用作状语的一组(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苍山负雪,明烛东南 有泉侧出函梁君臣之首。 此吾

3、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ABCD6下面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此世所以不传也。B古之人不余欺也C余是以记之D彼且奚适也?7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B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C石之铿然有声者D苟以天下之大8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去千里之远的地方,三月份就开始储备干粮。 哪用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B到千里之远的地方去,须三个月前储备干粮。 哪用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C到千里之远的地方去,须三个月前储备干粮。 哪里用得着它往南飞九万里呢?D去千里之远的地方,

4、三月份就开始储备干粮。 哪里用得着它往南飞九万里呢?以下题目出自文言文助读9选出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步行太亟,可共递相担也。(疲劳)B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雕琢)C三器既得,而田资罄尽。(全部)D枕上授简,俾为序(使)10选出加点字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B黎丘之鬼效其子状,扶而道苦之。C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D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撷不可去。11选出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狗乃周匝号吠,生醉不醒。B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C丞相熟视久之,也不自识。D

5、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其姐曰:“父死乎?”猴颔之,乃惧归。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12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如此数次,周旋跬步,草皆沾湿。B明日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C罚令出赀,为贾人修车费。D昔者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13选出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A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B取水洗之尽,还宿船中。至明月,又上。C其下车马常数千百,酒肉滂沱。D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1416题。蚊对(明)方孝孺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 飏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

6、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囋面。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大愕,不知所为。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烛至,絺帷尽张。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生骂童子曰:“此非 吾血者耶?尔不谨,蹇帷而放之。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生乃指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童子闻之,哑而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无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赋形受质,人

7、物是分。大之为犀象,怪之为蛟龙,暴之为虎豹,驯之为麋鹿与庸狨,羽毛而为禽为兽,裸身而为人为虫,莫不皆有所养。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主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而蚊且犹畏谨恐惧,白昼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见,乘人之困怠,而后有求焉。今有同类者,啜栗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

8、貌,无不同者。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鹽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今子一为蚊所 ,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 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注翣(sh):扇子 (本文有删节)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形受质 质:资质B今人乃自贵其贵 贵:以为贵C畜妻而育子,同也 畜:养D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 陵:欺凌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B尔不谨,褰帷而放之人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C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

9、 其孰能讥之乎D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奏对、对策,原本用于臣子向君主陈述见解,提出建议。本文借用“对”的形式,以小喻人,借物讽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寻味。B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笔,从闻蚊、拍蚊写到照蚊、驱蚊,然后引发议论逐步推进,最后以天台生“叩心太息”、“坐以终夕”作结,照应开篇;C本文描写细致生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人深思;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加之韵脚的巧妙运用,读来淋漓酣畅,令人击节赞叹。D本文借童子与天台生的对话,既揭露了同类相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又批判了忽视异类生存权利的错误认识,阐发了万物平等、

10、物我为一的主题。二、文字表达题(36分)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2分)(2)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3分)(3)闻同类之相 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3分)18默写(8分) (1)然力足以至焉,_,_。 (2)_,_,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 同,而言之不详。 (3)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置杯焉则胶, 。阅读下面这篇现代文,完成2023题文赤壁 朱增张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雕像。文赤

11、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经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江山如画,逝者如斯!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的着粉饰媚俗?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

12、代,长江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转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规律。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案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生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